摘 要: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物质文化又是其重要一环。非物质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部分,是研究一个国家历史重要资料,同时其因为独特的吸引力有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国人对文化的认同。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大量优质非物质文化缺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及时尽力。本文将分析非物质文化保护现状,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做重点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保护
中图分类号:G852.9;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238-01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也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宝贵的历史资源库,同时也附加着经济文化价值。但经济全球化正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严重的打击。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少相关知识,同时外来文化的强势也造成了国人的盲目崇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对外来文化的一种隐形抗争。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应只是口头讨论,而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从各种渠道得到的信息可以看到人们已经有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无论政府还是一些民间团体都在积极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却依然缺乏相关认识。从媒体可看出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及人才支持,无法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入侵,也无法找的合适的传承渠道。以及在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使得年轻一代不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反而对外来文化保持旺盛的兴趣,更是断绝了文化的传承渠道。同时一些传统非物质文化因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不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模式的相关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提供资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数千年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一个民族国家历史的继承,是对先辈的尊重。要对其进行保护必须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从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来看,这部法律并未被很好的执行,很多地方仍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多的被政绩化、绩效化。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但从时间上来说还很仓促,并且执行力度完全取决与政府决策人员的心理侧重。
从事非物质文化方面的人許多并没有很好的物质条件,而要吸引年轻人去学习传承这些技艺金钱是不能跳过去的一个重要点。解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资金上的尴尬地位,无疑可以吸引更多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保护与发扬上去。提供资金的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政府自会对其进行资金支持,但数目不会很大,但资本的加入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在计算机的崛起改变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每天人们都会在网络上浏览大量信息,同时网络也是年轻人的聚集地。从当今各种受到年轻人喜欢的事物来看,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加入相关元素,在小说中加入传统技艺描述等。将网络拥有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对传统的文化进行生动演示会产生传统宣传方式难以企及的效果。同时作为文化继承人的年轻一代在网络上大量时间,对网络接受度比较强,对于这种宣传方式并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同时在线下,也应该采取措施。我国在2006年起定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这一举措使大众有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是一大进步。同时应增加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的机会,这需要教育机构的全面协调。
3.就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是依托于一个历史和地区的,一个地区的文化塑造了特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活力,得到传承与发展,才能最大程度保持其原生态。所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声高起的今天有必要结合实际建立一定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而要建立起这样的保护区,应该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计工作,全面调查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4.加大国际推广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已成为近几年的一个热点,但不得不说我国在这方面的力度还是不够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排在了位列榜首,同时日本的能乐也进入了这个名录。但在媒体宣传上我国却远远比不上日本,并没有如同日本一样大肆报道,造成国民在认识方面严重不足。同时近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端午节事件也表明我国在这文化面向国际化的工作做得不够。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际视野不仅是中国名片上又一个闪光点,同时也能够提高人民对文化的认同度,是我国文化向外输出的重要一步。
三、结语
我国已经形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但投入上依然不足,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更不用说传承与发展。我国应综合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并使其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迦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