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性特征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21036
石帅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扩大,经济大国的强势文化压制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逐渐消失殆尽。全球化对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并影响到了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价值体系。在全球化、均质化的现代主义面前,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它带来的不利因素。环境艺术设计究竟何去何从,成为现代设计师们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地域特征;民居建筑;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160-01

  地域特征是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从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特征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地域特征分为自然属性、人文属性两个大的方面。自然属性包括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植物资源、建筑材料的地方性等而人文属性则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政治、宗教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组成部分。

  地域特征的自然属性包含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因素。气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和范围。因此,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由于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从温度、湿度、采光等方面考虑,常年累积产生的不同的建筑形象是对自然条件的最明显的体现;(2)地形条件因素。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等。生活在这些不同地形地貌的人们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平原、高原、盆地、草原、山地等不同的地形带来风格各异的农作方式、迥然不同的田野风光;(3)水文条件因素。大到孕育人类的地球,小到我们人类自身的身体,都与水息息相关。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更是依水而生。水的风景价值在于观光者通过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对水的感知,进而激发某种情感的兴致;(4)建筑材料资源因素。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和经济性。正是利用了当地的材料才使得各地的建筑在质地和色彩上争相斗艳、异彩纷呈;(5)植物资源因素。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生物圈,这些生物圈能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和谐相处,繁荣发展。植物是我们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造景元素,并且受气候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具有差异性的植物品种和植物群落,植物以其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每一种园林类型的典型特色。

  地域特征的人文属性包含几个方面:(1)地域环境与人的关系。环境与人互相影响,人对环境的感受分为三个阶段:感觉、认知和体会。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喜悦、兴奋、沮丧、这都是对环境的一种感觉心理的第一反映。当你在这个环境留下来慢慢体味,又会萌生出第二种反映。也许是好感,也许比以前更糟可当你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了很久以后,你才会对这个环境有真正的了解。这个时候你对环境的认知度才是更加准确的,也是更加客观的;(2)地域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作为人类对自然认识和行为的总和,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早期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初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物的朴素直观反映,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感性体现。它的产生,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受制于自然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物。正因为如此,地球上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客观上造就了人类早期文化的复杂多样性,也造就了难以计数的群体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存在于地区的人文精神环境中,它所具有的意义与人们的民族精神和审美、风俗和信仰、生活习性、经济政治形态等因素有着一定相互作用的关联。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中,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了一种平和内向的民族气质,体现出一种鲜明的群体意识、和合精神。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讲究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强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与映衬。人们追求虚实呼应,曲折尽致,以达到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境界。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影响可谓至深,其中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思想对环境艺术的影响最大。中国汉代的园、圃、囿等字由象形的甲骨文和钟鼎文演变而来,字形外围的方框表示范围,是一定地段的界限,蕃、篱或墙垣、方框以内则是栽培的植物或养蓄的动物。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它与世界其它建筑传统文化优势互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民居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它既受制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也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它分布广,并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中國民居所表现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特点,显示出多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各地民居在材料、构造技术、与方法、环境的防御要求、经济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宗教因素对建筑形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民居中可以看到多民族的文化特征。

  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与文化环境,只有从特定的地域环境、文化条件出发,深化对建筑环境的深层本质与规律的理解,才能形成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也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黑川纪章.中国建筑应该有更多精神性的东西[J].南方周末,2004.

  [3]黄汉民.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