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河南筝派”传人谈中国古筝艺术的未来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8423
牛茹

  摘 要:近代以来,河南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享誉乐坛的名家。他们不仅奠定了河南筝派在全国古筝流派中的历史地位,而且推动了整个中国筝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河南筝派;传统器乐;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126-02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原大地诞生的艺术家犹如秋夜繁星,难以计数。仅就古筝艺术来说,名家荟萃,技艺超群。他们延传的河南筝派及其筝乐艺术为我国音乐艺术发展史上一枝惊艳的奇葩,并使河南筝派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光芒,走向世界的舞台,为中国古筝文化艺术增添了光彩。

  一、享誉中国乐坛的河南筝乐传承人

  在河南筝派中有几位非常杰出的古筝名家,诸如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他们不仅传播发展了河南筝曲,而且还推动了古筝教育事业发展,为河南筝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遂平魏子猷

  魏子猷,出生在河南省遂平县,从小处在一个音乐世家,而且还非常喜爱音乐,精通于古筝、琵琶、笙管等民族乐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教授各种民族器乐。使得河南筝乐曲得以跨区域传播和发展,跟随他学习古筝的有河北玉田人娄树华、台湾古筝泰斗梁在平、周希文等。

  魏子猷先生不仅是当代有名的筝家,而且还是一位音乐教育家。他要求学生学习乐曲之前先熟读筝曲乐谱,然后再反复练习弹奏,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读会了一首乐曲的同时也学会了演奏,并对指法的掌握由浅入深,运用自如。先生这一点与同时期只靠口传心授的民间艺人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而是将自己扎实的筝艺基本功和筝乐艺术修养结合到教学上,使其弟子在文化的基础上学习筝曲,推陈出新。

  在河南筝曲的发展中,魏子猷先生是不得不提的一位筝家,因为他第一个把河南筝曲介绍出去。传授的筝曲有《小开手》、《大开手》、《河南八板》、《百鸟朝凤》等十多首。他对河南筝曲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奠定了河南筝派在古筝流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奠定了河南筝曲的传承与发展。

  (二)邓县曹东扶

  曹东扶,河南南阳邓县白落乡曹营村人,是著名的河南大调曲子演唱家和古筝演奏家。因为家里贫穷,从小就跟随父亲依靠卖艺来维持生活。七岁曾进过私塾念书,不久就因贫困缀学,之后跟随家人到县城谋生,经常出入茶馆和酒肆之中。当时河南大调曲子在茶馆、酒肆中非常流行,曹东扶先生就是在这种浓郁的民间音乐的环境熏陶下,对河南大调曲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向蓝文炳、马书章等大师学习大调曲子,后又随其他艺人学习古筝、三弦和琵琶。

  曹东扶先生不仅精通古筝、琵琶、二胡、扬琴、箫等乐器,而且唱功很好,声音嘹亮,让人感受到河南人奔放热烈、高亢粗矿的形象。

  曹东扶先生归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纳总结了河南民间音乐的特点,对《小飞舞》、《高山流水》、《上楼》等曲子进行了创作和改编,并把这些筝乐文化得到传承,得到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南筝曲,感受筝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河南筝派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泌阳王省吾

  王省吾,是河南省泌阳县人,自幼受其祖父的影響,学习唱腔,还演奏各种民族乐器:三弦、琵琶、古筝、胡琴、唢呐等,对古筝的演奏甚好。受当时陈老么的影响,其演奏特点古朴严谨、苍劲雄浑。

  王省吾不仅是一位古筝演奏家,还是一位古筝音乐教育家。不仅如此,王省吾先生还经常参加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因其卓越的艺术贡献,很快引起了全国上下广泛的关注,曾多次受邀前往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古筝演奏和教学,传授河南民间音乐,为弘扬中国古筝,特别是为河南筝乐艺术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接班人。

  不仅如此,他还创作或改编了一大批乐曲,代表性的有《雁儿落》、《陈杏元和番》、《打雁》、《陈杏元落院》等五十多首,并出版发行了《古筝独奏曲集》一套。

  (四)叶县任清芝

  任清芝先生出生于河南省叶县普通农民家庭。但任清芝从小就是个戏迷,先后学习了扬琴,和演唱大调曲子。由于自幼聪明,学习努力,加上记忆力比同龄人教好,在古筝名手赵均安先生的教导下,仅用一年多便功成出师,技法超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任清芝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古筝名家,从小是在民间音乐熏陶下成长的,因而收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农村一般流行的是大调曲子,是一些容易学唱的杂曲, 唱词贴近生活, 朗朗上口, 因受到农民强烈的喜爱,所以会在节庆日时加以踩高跷的形式进行演绎,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为了很快适应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任清芝是第一个将伴奏乐器——筝的丝弦改换成钢丝弦,再将外戴义甲换为大型内戴动物鳞甲,不仅提高了河南筝乐的表现力,而且在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变化多端。在演奏技巧上,他加大了左手的按、颤、滑、揉的力度,以及运用大量的“双撮”,用于加强音乐的表现强度。

  其后,任清芝成功的加入了河南省曲剧团的团队当中,他创作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他的筝曲作品中《汉江韵》一曲经乔金文先生改编和加工,使乐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河南筝乐的未来发展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河南筝派以其丰富的曲目、地域性的艺术风格、独特的演奏技法,加上一批影响深远、优秀的古筝名家的传播和发展,使得河南筝派得以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筝曲。从音乐作品的通俗化、传播的多样化,以及古筝本身的表现力来看,我国古筝文化艺术正在日益走向大众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古筝。这是因为古筝不仅容易上手,而且音韵古雅,反映了生活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半个世纪古筝乐曲的原创作品中,作者们很好地运用了民间音乐,忠实地传承了流派的本质和精髓,并将新的语汇与弹奏技巧融汇其中,使筝乐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和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筝艺术不仅在国内蓬勃发展,在国外也引起了轩然大波。有资料记载“自南北朝开始,除了我国广为传播,也传到了东部,和日本,越南南部,北蒙古。古筝艺术也传到了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能说古筝是世界最早的我国的民族乐器。”古筝学院教育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古筝高等教育开始,被列入在教育中,为古筝艺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流派推动了古筝教育事业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筝的艺术道路也迈向了新的历程。古筝作为一件民族乐器,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艺术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筝曲创作还是演奏技巧上的发展,为河南筝派不断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新的创作乐曲表现题材更加宽泛,专业的写作技巧,较长的篇幅,新颖的调式,对于演奏技巧的要求更是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但对这种现象我有一些看法。

  三、笔者的看法

  如今对现代筝曲的大胆创新,人工调式的各种尝试,以及乐曲调性的游移,和弦色彩的多变,表现手法的夸张新颖等,使河南筝曲创作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而在对传统流派的传承方面越来越不重视。在一些乐曲中,浓郁的地方风味,独特的演奏技法少见了。对于现代筝曲的欣赏,一些非专业人士大多都听不懂。因为其速度快,技法多,篇幅长,音响新奇夸张,在听完后印象模糊,只是觉得动静大,但是不知道要表现或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此时他们往往会一脸茫然,然而就是一部分专业的学生,在听到这种新创筝曲时也是一头雾水。我认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部分筝曲作者片面追求创新而使乐曲失去了人们所喜欢的音乐语言,并且运用大量的现代作曲技术,使乐曲不符合传统的音乐思维模式,导致其与人民群众的脱轨,同时也导致了创作群体与欣赏群体的差距。

  筝曲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要想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喜爱,必须迎合大众的需要,良好的艺术表现力旨在完整准确的表现筝曲内涵,完整再现筝曲的音乐形象,演奏者自身的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影响着筝曲艺术表现程度的高低。没有艺术表现的演奏,实质上只是演奏技巧的炫耀,完全无法表现筝曲,毫无欣赏性,也难以被听众记住。因此,演唱者要全面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可能表现好筝曲,让古筝艺术健康,蓬勃地发展下去。

  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要通过演奏者的表现来进行体现,演奏者对乐曲的诠释,是其灵魂的展现,没有艺术表现的演奏就是扼杀了乐曲的艺术价值,准确掌握河南筝派乐曲传统文化是学习古筝艺术的青年学生应该毕生研究的课题。并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和借鉴,并把这些筝乐文化得到传承,得到创新,把那些民族的、传统的得到流传。

  只有传承具有地方浓郁色彩的艺术风格,才能把传统的河南筝曲传播和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南筝曲,感受筝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河南筝派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周鼎.古箏泰斗曹东扶[N].音乐周报,2003(08).

  [4]佟佳影.河南筝派的演奏方法与艺术风格探析[J].北方音乐,2009(07)。

  [5]王珣.河南筝曲与河南板头曲和鼓子曲,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