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微电影发展的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8772
肖嘉琪

  摘 要:近年来微电影发展相当火爆,在火爆的背后却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商业微电影一枝独秀,科普微电影则相对冷清。为了繁荣科普微电影事业,及时为科普微电影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南,文章在厘清微电影的概念和微视频的概念后,借鉴微电影和微视频概念模式,首次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提出科普微电影概念,进而从“内容相对独立、完整;原创的内容,草根创作与专业制作,相映生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三个方面论述科普微电影的特点以及发展意义。

  关键词:科普微电影;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112-01

  今天,各种视频网站纷纷设立微电影专区,各大电视台也相继开设微电影频道,人们可用手机、Ipad等各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自由观看微电影,并在SNS社区、微博、微信等众多网络交流平台上分享、转载和传播微电影。发端于商业广告短片的微电影除了具有重要的经济(商业)价值,其作为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同时具备教育价值,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及知识文化教育的新载体,在政治宣传、廉政、励志、品德修养、普法、科普、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着广泛的社会教育作用。微电影教育既是对传统影视教育的挑战,又是对它的一种创新。

  一、科普微电影概述

  所谓科普微电影即用电影的形式进行的面向大众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它的前提是“电影的形式”,属于科普文艺的范畴。专题片、纪录片、宣传片、教学片、说明片等等不属于这个范畴。它在短期内只限于自然科学及技术的普及,从长远看,还应将把社会科学及技法纳入对大众的普及范围。它的宗旨是展示科学技术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它所使用的是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科学家及科技带头人的故事”“展示奇妙的科技世界”等题材,因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属于这个宗旨之内。

  二、科普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的最大特点是“微”,就是“微的放映,微中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微电影在我国兴起于网络,流行在学校,微电影和“大电影”具有相同的特质,都是用画面和声音承载叙事、抒情,都讲求戏剧性和故事性,都追求艺术审美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但与大电影相比,微电影有自己的特性。

  在微实的问题上我们没有做更多的研讨,我们觉得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同时大家感觉不是很失常,这个时间可能是15分钟,也可能是20分钟,因为他没有必要去界定这个时间一定是多长时间,如果用5分钟说清,也是微电影的一部分。

  科普微电影以科普为最大特色,就是要保证科普微电影讲述或表达的内勤的科学性,如果其讲述或表达的内容没有科学性,那就不能称之为科普微电影。同时,科普微电影又不是传统电教片和科教影视作品的同比例微缩。科普微电影应以故事作为载体,通过“故事+科普主题”的形势,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故事围绕科普主题展开,其基本要求是将科普主题有机地融合在剧情、故事中。

  科普微电影既可以为科普主题量身设计剧情故事,将科普知识融入剧情,又可以将科学研究、科学事件,或科学人物作为题材,通过对其自身已有的故事进行精心的编排处理,在呈现故事内容的同时,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比如,一些反映科学原理的科教片和系列行业纪实片,我们认为这些都不能算作是科普微电影。

  科普微电影又称之为科学微影,它是与传统的科普影视作品相比较而存在的。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以影像作为表示手段,以有关科学的人、事、物作为表现的对象,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弘扬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强调科学内涵,它即包括科普微电影、微型科普、科学纪录片,又包括一些有关带有科学剧情成分的稀微短片、科学微视频等等。

  三、新形势下科普微电影发展的意义

  (一)文化教育性能

  科普微电影上具有很强的知识文化教育功能。“传统科普作品的表达一般严格按照现实逻辑和科学态度展开,……将科学知识按照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的方式进行客观表达和解读,其中涉及故事情节的成分不多……而科普微电影则不同,它寓科学于艺术,以引人入胜的剧情制造戏剧冲突。”相比于传统的科教电影,基于其独特的叙事特性,微电影往往采取“知识+故事”的叙事模式,它把静态的科学知识具象化为一种动态的、具有故事情节的知识性叙事,或者说,为知识内容量身设计故事,从而将知识植入到剧情当中。由此,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一经这种故事化处理,就变得充满人情味,变得“有滋有味”—科学的严谨性与趣味性达到统一。科教微电影往往以科学人物、事件或科学成果作为题材进行策划和编创,把科学发展史上已有的人物、事件和物件等通过剧情故事予以呈现。譬如,微电影《神九你好》,以神九飞天的故事为载体,以吴江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场馆、学校科普教育园为故事的主要场景,以3个怀揣科学梦想的小伙伴为故事主人公来叙事,将抽象的航天知识融入到可感、可视听的影像之中。又譬如微电影《双生疑云》,通过讲述一个悬疑故事,极其有趣而有效地把同卵双胞胎之间产生变异的科学现象介绍给观众。

  (二)科普微电影极大地丰富了科普的形式,变传统科普中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

  科普微电影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并让观众饶有兴致地继续观看,内容及形式设计上必然要求别具匠心,活泼生动、新鲜有趣的同时,贴近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焦点,适当采用较为诙谐的网络语言。科普微电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诊释一个与科普相关的故事,创作者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或请明星加盟、或用高科技元素、或真实地反映生活,即以一种写实的手法去创作的科普微电影,或以夸张的手法,寓意一种现象或者一个时代,在短短十几分钟,甚至是更短的时间感动观众,引发关注。网友看完后会第一时间分享,通过转发和评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形成网络围观现象。观众全程参与科普微电影的摄制、推广、分享,为科普微电影出谋划策,彻底改变了传统科普模式中“你播我看”的格局。随着科普微电影的兴起,传统科普中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将被双向传播替代:科普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共享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科普微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打破目前科普样态及格局,为科普创新注入新活力

  科普微电影前期创意(包括剧本创作等)、摄制和制作推广宣传均借助并集纳科技界、影视界等社会各界综合人力、物力,摄制人员可以是专业影视人员,也可以是DV发烧友或者在校学生,而且科普微电影创作的普通人參与性非常强,只要对科普有兴趣、有想法,只要能够有创意地将科普知识转化成剧情,任何人都可以写科普微电影剧本、当科普微电影演员、做科普微电影导演,制作自己的科普微电影;并且,科普微电影上线后,任何网友都有自己的话语权,通过对上线科普微电影的评论和转发各抒己见,切实参与到科普微电影的宣传中并影响科普微电影创作。这在客观上打破了传统的科普格局:因为传统科普主体是科普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则是由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科技新闻工作者组成,再后来拓展到社区科普工作者及农村科技员,这些科普工作者大都为专职科普人员。

  四、结语

  科普微电影为全民教育提供了一种极为便捷和高效的行进方式,使得原先科教电影和科教视频所举行的 “我讲述,你接受”这种单向度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变成了 “我们讲述,我们接受”这种双向式的活动。这是自媒体时代特有的科教方式。纵观国内已经举办过的各类科普微电影大赛,大多数几乎都门槛超低,甚至是零门槛,主办方的用意最明白不过,科普微电影大赛不同于其他微电影大赛,门槛越低,参与者越多,越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畅.微电影剧本创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宋丽丽.艺术终结之后:对微电影美学特征的再思考[J].新闻界,2013(04).

  [3]区念中,杨德建,黄慰汕.中国短片浪潮[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