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淮剧唱腔的美学特征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9489
高盼盼

  摘 要:唱腔是淮剧舞台上刻化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在演唱中所产生的情感刺激和美感效应是其它任何形体动作所无法替代的。淮剧唱腔所具有的情感魅力和独特韵味在舞台综合审美效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体现了淮剧艺术的特色。作为一名淮剧演员,不但要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用情感去感动观众,并通过自己充满情感和韵味的演唱,让观众得到审美欣赏上的满足。

  关键词:淮剧;唱腔;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90-02

  淮剧从唱法表演可以分为“西路淮剧和东路淮剧”,西路淮剧主要是淮安和宝应地区,该地区是早期淮剧的发源地,表演唱法以“老淮调”为主调,表演略显生硬;东路淮剧以盐阜地区为主要发源地,表演唱法以“自由调”为主调,表演灵活。从地区来分可分为“南片和北片”,南片主要指上海和周边地区,北片主要指盐阜两淮扬泰等地区。

  人的情感是人内在的精神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体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人的情感。就淮剧唱腔而言,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只有使人的情感和声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特定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来自听觉的情感刺激,才能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一、淮剧唱腔的发展

  在声调的发展上,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奏。1930年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采用二胡伴奏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1912年,何孔德、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何叫天又创出连环句唱调,进一步丰富了自由调随表现内容的不断更新,淮剧的流派唱腔也出现了纷呈并茂的繁荣景象。早在淮调和〔呵大咳〕形成阶段(甚至在香火戏阶段),因为语言等因素,主体曲调就有东、西路派系之分。东路唱腔富于旋律,音调纯和;西路唱腔近似口语化,短促强硬。建国后,流行在江南的淮剧以自由调为主体贯串发展,清新明快;而苏北的淮剧,仍然保持以淮调、拉调为主要发展线路的做法,乡土气息甚浓。不少有成就的淮剧著名演员,从这些不同声腔体系中创造新腔,如筱派(筱文艳)、马派(马麟童)的自由调,李派(李少林)的拉调(闪板),何派(何叫天)的拉调(叠句、连环句)等。

  淮剧唱腔的曲体结构,系从原无伴奏高腔音乐系统演化为戏曲化、抒情性的板腔音乐体系。香火戏时期主要唱腔《香火调》、《淮蹦子》,分别源于我市境内门弹词、“僮子腔”和清江、淮安、宝应地区的田歌、号子等。由于历代艺人的不断吸收创造,到30年代末,淮剧逐步形成《拉调》、《淮调》、《自由调》三大主调。围绕三大主调而派生的曲牌有《叶子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淮悲调》、《大悲调》等数十首。与此同时,从民间小调中吸收并衍化成戏曲唱腔的还有《兰桥调》、《八段锦》、《打菜台》、《柳叶子调》、《拜年调》等160多首。这些曲调除部分民间小调外,其主调的调式、调性都较相近,结构形式亦完整统一。淮剧的打击乐是在《香火调》锣鼓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了民间《麒麟锣》、《花鼓锣》等,经过衍变,形成了淮剧特有的锣鼓谱。此外,以扁鼓、铙钹、堂鼓组合而成的打击乐器配置,音色浑厚,色调明朗粗犷。

  二、唱腔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关系到演唱效果的好坏。唱腔最忌无情,没有真情实感的唱腔,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空洞乏味,缺乏应有的思想内涵,充其量只能一种是技巧的卖弄,更谈不上塑造人物。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使唱腔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就必须有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在唱腔的情感表达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对人物和唱词的分析理解。可以说,对唱腔思想内涵的理解不同,把握不同,演唱效果也就不同。演员只有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体验唱腔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演唱时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规定情境中去,才能情由心出、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正如《七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而动,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此乃至理名言。

  第二,对唱腔音乐旋律的了解和把握方面,俗话说:曲有曲情”,音乐也能唤起人的情感。现在唱腔一般都由作曲来设计创作,作曲的创作意图都体现在音乐符号之中,演员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唱,这样唱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情感,若无心中意,万不能切也”,只有心里明白了,才能把唱腔演绎得更加准确、完美。

  以淮剧《春草闯堂》为例,第一场戏中,薛玫庭路见不平、挺身相救,使相府千金李伴月免遭歹徒强暴。临别时李伴月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分明表达出她对恩人的爱慕之情。李伴月下场后,薛玫庭有一段自我交流的唱段:车轿渐行人去远……寄情山水遂我愿”,我在处理这段唱腔时,通过对人物以及唱腔的分析,我觉得这段唱腔既要唱出薛玫庭对李伴月的爱慕之情,又要唱出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那份无奈,更要表现出大丈夫志在四方的情怀。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唱腔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才能比较恰当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淮剧唱腔离不开内心情感的表达,情感是淮剧唱腔的灵魂。

  三、韵味的美学特征

  韵问是淮剧唱腔艺术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同时也是体现剧种特色的关键。韵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美国著名声乐理论家詹姆斯·弗兰契斯·库克曾这样描述:观众好像并不需要那种完美的声音,而是需要那种有人情味的声音”,这里有人情味的声音”与我们戏曲中的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淮剧唱腔的韵味,也称淮味,是指淮剧唱腔所具有的一种集江淮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于一体的独特的声韵魅力。韵味是对淮剧唱腔演唱的一个美学要求,同时也是衡量唱腔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同样一段唱腔,有的人唱得平淡无味,而有的人却唱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其根本原因就在韵味的处理上。

  可以说,对唱腔旋律的理解不同,演唱技巧不同,唱腔的韵味也就不同。一些艺术家的经典唱腔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并反复聆听而广为传唱,正是因为他们的唱腔在韵味处理上有独创之处。像筱文艳、陈德林、陈澄等淮剧杰出代表人物的唱腔,在韵味处理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流派,由此可见,韵味在淮剧唱腔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它不仅是构成完美唱腔的一个关键艺术元素,同时它也是淮剧和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体现特色的关键。如果说情感是淮剧唱腔的灵魂,那韵味就是其风骨和神韵,它们共同构成淮剧唱腔的生命有机体。唱腔的韵味处理,实际上就是把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唱腔旋律以及演唱技巧等进行揉合的过程。

  在唱腔的韵味处理上应着重把握科学发声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行腔,这是润腔的基础。淮劇发声讲究气沉丹田、声音贯顶,与歌曲发声有着一定的区别,它更讲究口型的美。当然,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科学发声方法并融会贯通。

  四、结语

  总之,淮剧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是江淮文化和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质朴而不失精致,创新意识强烈,反映当地的民生民情、社会时事十分及时而精到,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特别是淮剧表现悲剧的优势,能充分体现民间的道德观念和民众的精神追求,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由于淮剧的历史较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综合性较强,因而淮剧艺术的发展史对于研究我国地方戏曲的起源及发展具有较高的佐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铨.论淮剧陈派唱腔的艺术特色[J].艺术百家,2004(03).

  [2]筱文艳.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淮剧唱腔艺术[J].上海戏剧,1961(05).

  [3]张正福.谈淮剧唱腔教学[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0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