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引入型综艺节目的本土改革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8035
马妍++王保存++甘霖

  摘 要: 在综艺节目充斥银屏的当下,央视从韩国引入的真人秀类综艺节目《了不起的挑战》,一经播出即受到了多方好评。本文通过对这档综艺节目的综合分析,从传播方式、价值引领、内容呈现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剖析,从而得到比较系统和专业性理论阐述。为中国综艺节目日后的研发与制作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央视;特色探析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107-01

  一、立足人文,引领核心价值

  (一)深入各行各业,弘扬人文精神

  《了不起的挑战》最大的特色在于引领正能量,寓教于乐。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不恶性炒作,不虚伪作秀,从普通角色的职业认同感出发,让明星们褪去光环,投入到各种生存环境和劳动场景中,呈现基层各行各业的艰辛汗水、人生百态,从而输出朴实的基本价值观。节目中引起了全民热议的撒贝宁体验“天门山绝壁清洁工”就是这样一个经典案例。在以“极限打工”为专题的一期节目中,节目组安排主持人撒贝宁挑战绝壁清洁工的任务,跟随一名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悬挂在六百多米高空的悬崖峭壁上清洁垃圾。值得一提的是,在任务中途下起了雨,清洁工师傅仍然坚持将工作完成,赢得了所有工作人员的敬佩,在节目的最后,撒贝宁代表工作人员向清洁工师傅献上深深一躬,既体现了对清洁工敬业精神的敬佩,也代表了《了不起的挑战》对这些行业的人文关怀和尊重。

  这样的情节设置和现实体验,使得这档节目超越了单一的剧情综艺、竞赛综艺的维度,并且在功能、意境上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同时相比其他价值观强制植入的方式,更多了一些人文情怀和感同身受,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并且产生共鸣。这种将视角切入普通人普通生活的方式,在完成了娱乐节目基本商业功能之外,还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探寻了平凡中的“了不起”,传递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明、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二)融入本土风情,传递中主流价值观

  《了不起的挑战》的节目原型来源于韩国《无限挑战》,然而这样的”中外混血“的节目制作形式,完全没有影响该节目在中国本土的观众接受度和适应度,原因就在于央视创造在制作该档节目时,在原有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中国化的全新研发和升级。从节目筹备之初的剧本编写,选题策划,场景设置和MC选择,中方注重和韩国制作团队的交流互通、优势互补,也始终注重对节目的本土化优化。

  首先在每期节目的主题来看,虽然形式多变,但大都是采用了让明星去体验中国各地风情、体验各行业真实感受的主题。例如第一期节目中的主题为“YES or NO”,主线是通过嘉宾自己的选择安排他们完成各种任务,随着剧情的推进,出现的重庆特色火锅,西湖龙井,草原奶茶等地方特色,都引起了本土观众的极大共鸣,让明星去当地真实体验和感受,也很好的介绍了这些特产的独特和风味。

  二、精心制作,打造诚意作品

  真人秀节目,着力点在于真,最终属性还是在于秀。真实的人物表现,真实的喜怒哀乐,抛开严重的表演和导演痕迹,影响人物真实性的过度剪辑,才能完整的表达真人秀的真字。而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戏剧性表现和主题处理,才能够更加突出一档综艺节目的可看性。

  首先,从表现手法看来,《了不起的挑战》采用了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导演组发布任务,跟踪拍摄,参与嘉宾的真实情感和具体行为选择不受限制,言行具有较高的自主权,因此面对种种现实状况的真实状态都可以被记录并表现出来。从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导演组不控制情节流向,嘉宾的行为和情绪也都自由表达,并且由嘉宾自己的选择控制节目导向。

  其次,真实性需要一个度,不能要求综艺节目像纪录片一样完整无误的记录整个拍摄过程中的经历,这样会使综艺节目失去应有的可看性。《了不起的挑战》中适当的加入了比较夸张的情節和任务,力度合适的通过“秀”体现了趣味性,与此同时,蒙太奇等电影手法的应用,使得节目叙述呈现了一种虚实结合,充满真情与趣味的完美形态,这种将真实性和戏剧性和谐统一,在坚持真实性基础上充分挖掘戏剧性潜质,成为保持节目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三、结语

  精心考虑细致入微的前期筹备,多方互通优势的教程式合作,多样的节目形态,电影级别的剪辑和叙事手法,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人文关怀的节目宗旨,都让《了不起的挑战》成为教科书式的经典健康的综艺节目典范。但是中国综艺节目的改革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将这种传递健康、良好社会价值的综艺节目继续推广开去,何时能够独立制作出一档中国制造、品质精良的本土节目,这仍然是每一个电视制作人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蔡惠福,张小平.希冀与可能:关于本土化、创新型新闻传播理论大家大师的想象[J].现代传播,2016(04).

  [2]刘枫,王洪梅.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J].科技传播,2015(24).

  [3]李松.试论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的运用[J].新闻传播,2015(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