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先生所著的《工艺之道》一书,是他最早的关于工艺之性质的论文集。这本书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工艺之美、什么是正宗的工艺、现如今已被人们误解的工艺以及工艺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柳宗悦先生首创“民艺”一词,站在民众的视角,认为工艺之美即是实用之美、民艺之美、手工艺之美。
关键词:柳宗悦;工艺之道;实用;民艺;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040-01
在日本近代工艺美术史上,柳宗悦创造了民艺学,发起了日本的民艺运动,他所倡导的“民艺”观念渐渐地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他提出工艺之美,应体现出其实用性、民众工艺性及非机械的手工艺性。
一、柳宗悦与《工艺之道》
柳宗悦(1889—196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他早期研究宗教文学,后对日本、朝鲜的工艺美术产生兴趣并开始进行研究。是日本民艺学理论的建立者和“民艺运动”的发起者,曾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第一任馆长,被后世誉为“民艺之父”。他努力转变人们对美术的崇尚及对工艺不屑的态度。柳宗悦的的民艺思想深刻的影响了日本的当代设计艺术,这种影响力同时也波及了整个亚洲甚至全球的设计领域。
《工艺之道》作为柳宗悦日本工艺性质理论的开山之作,是一本讨论工艺美学的论文集。他通过阐述工艺之美、正宗的工艺、被误解的工艺、走向未来的工艺等论题,强调怎样的工艺才是美的呢?只有与实用、民艺、手工艺结合,才能成就工艺之美。
二、实用之美
一说起工艺美术,我们很容易想到想到博物馆里那些玉器、瓷器等,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身边形形色色的器物。作者提出“用”是无论什么都无法替代的工艺本质,工艺之美即实用之美,服务之心是所有美产生的源泉。人和器物始終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日常交互使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器物对主人的奉献和主人对器物的爱。器物的美是从日常生活的实用性体现出来,是如同神所赐予现今世界的净土之花。只有具备服务意义的器物,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器物,这才是工艺美术的世界。
《工艺之道》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将人们对美术的崇尚及对工艺不屑的态度逐渐转变。他认为美术想要越美就应当越接近理想,而工艺便要越来越接近现实,若是离开了实用,那便不是工艺,而是美术。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提出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产物即是工艺美术,“适用、经济、美观”是它的设计原则。
三、民艺之美
“民艺”即“民众的工艺”,顾名思义出自民众之手,它是大量生产而廉价的日常用品,与表现个人美感和取悦上层贵族的器物不同。正是柳宗悦的“民艺”观念,使得他的思想超越拉斯金和莫里斯的思想层面,是工艺之美回归大众,使大众称为美真正的使用创造者。
工艺是大众的世界,美在美术中只会招来极少的佼佼者,而在工艺之中招来的却是大众群体。作者认为“民众的工艺必须是协同之作。”就好比在经历风雨时,一棵旷野之中的孤树,远不及在茂密的森林中的树苗,个人的力量是抵不过群众力量的强大的。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工艺之美即是大众之美,表现为无心之美,当它不再为个人作品的时候,才能展现出它真正的魅力。
四、手工艺之美
因生产方式的不同,工艺美术分为手工艺和机械工艺。手工艺,顾名思义是指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的工艺美术,可以将其分为贵族工艺、体现个人美感的个人工艺、及自然淳朴的民众工艺三种。机械工艺指的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工艺,它虽然保证了大量和廉价,却带来了粗制滥造,制约了现代设计带来的幸福感。
人类自从进入资本主义制度之后,纯天然的手工制作时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机械的所代替,高傲的风格和低劣的造型工艺占领整个市场。文中作者引用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话,强调机械之恶是资本主义所导致的。它不仅剥夺了人们在工作中的自由创作,而且剥夺了器物的原本之美。在柳宗悦的另一本书《日本手工艺》中,他探讨了机械生产与手工艺之间的关系,他的理念与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的工艺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柳宗悦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所体现出的美是无心之美,是最高层次的,他反对任何做作。工艺之美只有与工匠们的反复劳动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这才是对自然的皈依,对工作的忠心。
五、结语
柳宗悦的工艺美学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日本当代设计艺术,其对于当今中国、亚洲甚至世界的工艺发展,都具有独特的意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工艺设计领域中,出现不少问题,例如为追求利欲,将媚俗当成华丽而趋向丑陋姿态;例如民众的工艺失去意义,人们追求作为个人的作品;例如大量制作陷入粗制滥造局面,机械将美扼杀……如此之多的问题伴随的是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设计师们能够行动起来,将柳宗悦先生的民艺思想传承下来,社会的困顿和惰性便也会终止于此。柳宗悦先生将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结合,融会贯通,在保持日本自有的特性基础上,发扬并创造了新的工艺美学思想,将传统发扬光大。他的一生造就了日本工艺设计,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的设计起到了推动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