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的城市电视台遭受着省和中央台的排挤,发展转型务必要进行,新媒体的发展给城市电视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在新媒体的带动下,城市电视台的发展转型就能从以下几点进行:在节目推广中要深入挖掘节目的文化底蕴;在市场运营上讲究合纵连横,发展针对性的新媒体发展策略;在资金筹集上,提高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力度,一致开辟新媒体市场。
关键词:新媒体;城市电视台;发展转型;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117-01
新媒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电视台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机遇。新媒体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传媒、数字广播等大众传媒技术为基础,采取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方式,借助电脑、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包括手机视频、网络直播等,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的一种新介质。与以往的传媒不同之处就在于: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传者间的距离,避免了过多的信息共享的门槛。
一、当前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现状
城市广电是由行政区域划分的地市级电视台,是我国央视、省电视台之后的第三层级办台模式。我国迄今为止有666个城市,有300多家电视台。优势资源都不断往央省台靠拢,城市台收视率惨不忍睹,收入逐年递减,甚至负增长。有数据表明,省级广电总收入和广告比例占据了一半,央视列数第二,而地市广电位列第三,比县级广电好一点点。从收视率考虑,2010年数据研究显示,市级频道的收入份额占12.6%,央视占27.6%,省卫视占28.2%,省地面频道占23.8%,其中市级频道还要均分成5份,所以以往的电视传媒的市级频道势单力薄,很难和央省频道抗衡。
(一)发展模式局限
城市广电该怎样发展转型?是仿照省级广电,建立大规模的媒介机构,还是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这都是未知的。以开阔的视野来看我国发展仕途良好的城市台,通常是学习了省级电视台的发展道路,建设了大规模系统的媒介机构,与省级比较来说,就是规模不同而已,然而有着独具特色的城市台却少之又少。发展模式局限,使得定位模糊,核心竞争力不足。传媒经济是影响力经济,要具备影响力,就一定要充足的核心竞争力。以往的电视传播,城市广电由于办台能力有限、底子薄,就很难与央省抗衡。
(二)人才缺乏
人才是发展前提,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是城市广电转型的前提条件,由数据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急切需要创新型复合人才,策划人才极为不足,接着就是撰稿人的缺乏,然后是节目制作人和优秀主持人。在全球化发展的大前提下,有着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有着经济头脑、策划水平强、沟通能力强和交际能力强的人才极为抢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较为发达的区域,人才尚如此不足,那么其他地区的人才更是欠缺。在同地区,由于经济环境、地理位置、办台情况等原因影响,城市台的人才吸引力却远比不上央省视。
二、新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转型的策略
(一)本土化策略
本土化策略就从两点分析,一是探讨本土历史文化,从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研究,掌握本土文化内涵,推广现代价值。如长株潭城市群,长沙是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久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湖湘文化精髓值得传扬;株洲是炎帝故都,也是重大的交通枢纽,紧密联系着始祖文化和现代工业精髓,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都可以作为素材和创意来打造独特的湘电视节目。二是以属地“城市”为主旨,了解属地居民所想所思,推出有着独具特色,满足当地民众需求的电视节目。城市广电是一城一地服务的媒体,具备着央省视缺乏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有着信息发掘和推广上的便利性,节目内容是推动城市广电开辟新道路的最佳渠道。
(二)区域媒体发展
我国的经济区域发展,有比较典型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然而传媒业缺乏相应的区域化,也缺乏系统的区域电视传媒。经济区域化一定要符合媒介区域化,在实现了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才可以达到最优的投入产出效益。城市台虽有较多不足,但是较央省视来说还是比较灵活,各城市广电间的合作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有先例,如1985年江苏有13家电视台共同成立了江苏电视台协作体,达到了省内广电节目的协作,体现了区域经济体对媒体区域化发展的推动力。
三、结语
城市广电是组成我国广电业的关键要素,有着足够重要的宣传作用,并推广了很多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然而这些年央视和各省级广电的发展迅猛,使得城市广电备受压迫。因此我们要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城市广电极其需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创意策划、网络推广、新媒体运营和管理等。城市台要改变当前的窘境,前提是要培养新型人才以满足市场要求。
参考文献:
[1]邵新,陳树文,姚琳.传媒业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中国传媒发展年会组委会.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mewmedia/2011-01/16.
[3]程金海.数字媒介与跨文化交流,一种批判性的传播学视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