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版画间接的制版属性可以是机械的,繁杂的,但起码的画面内容是不可以麻木的,说不清楚的。说版画教学,“版画”本身没问题,而加之“教学”后问题由生了。即“教”之主体老师与客体学生“学”之间的问题。谈到问题,个人认为主客体都存在问题。对于版画的教学,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德与体会。
关键词:版画教学;兴趣激发;引导能力
一、二十不悔 因梦想起航
“我当初的想法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就做了一个梦,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活在梦里,各式各样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去做事。我自己也一样,活在自己的梦想里”,当时窦唯才25岁,他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1994年香港红磡《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是中国摇滚乐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摇滚乐最辉煌的时刻,一改香港人对中国的看法。2001年夏秋之季实现了我的大学梦,当时美院课题的设置,满足了我对绘画的渴求。几年下来,大量的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练就了自由表达的绘画语言能力。之后的创作课阶段,包括毕业创作上都能得心应手说出自己的故事。
“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赌资雄厚,学性方勃,顽劣尚存,确有不少摇摆于正邪之间。无论跌倒或撞的头破血流,总会一言蔽之:无悔”回头想想自己的大学四年时光,是因梦想开始,这个过程加上几年的积累可以说我的青春无悔。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们感慨着“青春”。美国NBA巨星Kobe的退役,让大家感慨:“世界上即使再有第二个Kobe,我们也没有第二个青春去追随了”。五四青年节,一篇台湾作家席慕蓉的诗句也被频繁转发“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经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自由追逐梦想的年纪。那么我想问我的学生们,正当青春的你们知道青春的宝贵吗,你们是否怀揣着梦想,奋斗着自己的青春呢?
二、三十而立 为师者的责任
版画间接的制版属性可以是機械的,繁杂的,但起码的画面内容是不可以麻木的,说不清楚的。说版画教学,“版画”本身没问题,而加之“教学”后问题由生了。即“教”之主体老师与客体学生“学”之间的问题。谈到问题,个人认为主客体都存在问题。关键之一在学生艺术信仰的缺失,绘画兴趣在思维上的断层,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外部环境影响,难免浮躁;二在教师缺少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和缺乏对学生心理及精神上引导的“耐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要求,学生们无热情的消极应对,有了揠苗助长似的结果。
学生匮乏艺术梦想根源在哪儿呢?
(1)艺考生考美院的目的性往往更实际,以为通过速成的“应试”美术教育,就可以完成升学和以后的就业。
(2)模板式的初高中文化课程已然让一个儿时喜爱画画的孩子变的更为“理性”;基于以上两点催化出来一批又一批“反常态”的学生,这是身为教师不能忽略的客观实际。那么天性有的这颗“种子”,为什么老师不能浇水施肥把这颗“种子”再次萌发出来呢?当然,这里没有讨论对错是非之意,我只想说教师真应该具备指南针似的精准引导能力,帮助这些“反常态”的学生找到北方而并不是南方。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便面对迥然不同的现今与古代,但身为师者的责任古今应该是一样的,就好比医生对待病人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对待学生能不能首先放下某些“严肃”的要求,耐心去了解每个学生“毫无意义”的兴趣点,他们的自我判断不见得是错误的,更不应随便的否定每个学生的个人想法,要的只是鼓励支持学生把自我的观念落实在画面上,那样会不会比“答案式”的教学更有效呢?
就“二十无暇”的学生而言,不要无知到只懂得拿时间随我们任意的挥霍,拿有限的青春作为无限的赌资来任意的透支!为人师者而言,方向引导有误,学生必然消极应对教学课程,用四年的大好青春作为代价——这样的结果谁又能付得起责任呢?
最后我想说,经典作品也许真的埋藏于学生们的兴趣之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