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徐渭大写意水墨画的艺术特色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5718
张海轮

  摘 要:徐渭的绘画追求神韵,不求形似,绘画的目的在于写胸中逸气,聊以自娱,横图纵抹寥寥数笔给人一种气势雄伟酣畅淋漓之感。徐渭是水墨大写意的一代宗师,其开创的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研究他的写意画风对当代的绘画创作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徐渭;文人画; 泼墨;气韵

  一、徐渭生平

  徐渭的父亲与原配章氏育有徐淮徐潞二子,晚年纳妾生下徐渭,然而在徐渭出生仅仅百日其父因病去世,虽然徐渭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却未有受到过相应的待遇,家道中落父亲病故,亲生母亲因地位低下而被逐出家门,继母虽带徐渭不薄但不久也因病去世,两个哥哥又比他年长二三十岁,所以文长在家中也毫无地位可言。徐渭在少年时天才超逸,聪慧过人,六岁读书十岁便可作文,青年时期的徐渭有着与其他人一样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的心愿。天不遂人愿,徐渭在科举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屡遭挫折,中年时期的徐渭被总督东南军务胡宗宪招纳入幕府掌文书,这也是徐渭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期间为胡宗宪作《进献白鹿表》报送朝廷深受皇帝赏识,在胡宗宪提拔下娶了继室张氏,但由于后期胡宗宪作为严嵩同党两次被捕入狱后自杀于狱中。由于徐渭的性格过于放纵和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其晚年生活可谓穷困潦倒,唯有靠卖字画和开课收徒以求生计,然而又由于他不善经营,钱财随手散尽,加之后期的疾病缠身生活更加贫苦。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惨境遇中走完了自己七十三岁的一生。

  二、徐渭大写意水墨画的用笔特色

  徐渭的运笔其实是超越了简单的书写点画,更为强调的是意韵。其在《玄抄类摘序》中有云“余玩古人书旨,云有自蛇斗,若舞剑器,若担夫争道而得者,初不甚解,及观雷大简云,听江声而笔法进,然后知向所云蛇斗等,非点画字形,乃是运笔”。不同的书风对于繪画给人带来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篆书,隶书,楷书是以静为主,运笔相对缓慢,以理为主,而草书运笔疾驰,情感更是强调主观是冲动的,徐渭将二者相结合取中。其云“疾驰有度,疾驰合中,疾而能迟,迟不失疾”。能给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想象之感。谢赫在六法中第二点强调骨法用笔,徐渭也十分从尚书法的骨力,将书法的中锋用笔带到水墨写意中给人以雄健之气,但是徐渭不仅仅停留于此,其强调在雄健之余追求消散爽逸的神韵之气。他的草书稳健沉雄,粗豪放纵,体态狂放不羁,笔法夸张,但里面秀润之笔,飞动跳跃,运笔狼藉使人们很难读懂,但整个画面乱而不乱,无中生有,得以体现大写意画的独特魅力。以行草入画不仅纵情挥洒的空间更大也更有利于徐渭摆脱现实沉醉于艺术之中。

  三、徐渭大写意水墨画的用墨特色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因素,离开了笔墨绘画便无从表现一切,徐渭的用笔能力有目共睹,其用墨的能力更是炉火纯青。所谓的用墨能力就是用水能力,只有当墨融于水中才能有墨色的变化,徐渭用墨其浓也生机盎然,其淡也性情流泻,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水渗于墨的生趣,更重要的是当笔借墨将内心之情散发。

  徐渭有时不以笔取墨而是以盘碟装入墨汁直接倒向画面,任其自由流溢,自然成形再借形造形,奇趣横生。正是大胆借助了这种方式才使这种精神这种气质得以展现,使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的空间。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墨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读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总体来看徐渭的泼墨写意画法纵横不羁,洋洋洒洒,墨法融入精湛的笔法,其趣横生,极富韵味,笔墨的语言以远被“意”所取代,从而突破了绘画的语言,完全成为表现精神实质的载体,成为绘画灵魂之所在。

  四、徐渭绘画艺术贡献

  徐渭开创了能够表现强烈内心情感的大写意水墨的画风,开创了中国水墨写意画的新境界,其画风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他被无数后人敬仰的原因。在中国传统文人画里形与神的关系是一对很重要的内容,在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重要阶段,画家重视对神韵的描绘而不求形似,但是由于受程朱理学影响较大画家虽重视主观但对客观方面也并未摒弃。而徐渭在此基础上由形神兼备的主客兼顾进而向“意在象外”的大写意画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徐渭又提出了“形与影”“意与韵”的关系,与形相比影是朦胧的,进而徐渭的水墨大写意改变了明中期吴门画派自然秀润的画风,而是以大胆泼墨,苍茫老练的画风一改传统。

  徐渭的大写意水墨在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随着张岱等人的推崇而逐渐被人所知和重视,对徐渭的绘画风格,书画交融,笔墨技艺都做了准确的揭示。后来的石涛,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对于徐渭的艺术形式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生活的窘迫并没有压垮他,他用毕生的经历投身于文学艺术中,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当代人去用心学习,用心体会,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群,谢建华.徐渭评传[D].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梁一成,徐渭的文学与艺术[D].台北:台北艺术印书馆,197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