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如何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观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5811
王玉忠

  摘 要:美声唱法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之后,一大批优秀的音乐艺术家为美声唱法与中华民族风格相结合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使美声唱法在中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还在国际美声唱法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立足于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广泛吸收中华民族戏曲、曲艺和民歌艺术精华,成就了中国特色美声唱法的独特风格。声乐教育者要使学习者树立科学的声音概念,进而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声音听觉。在整个声乐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关键词:美声;声乐;重要性;科学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274-01

  歌唱中对声音的质量要求非常苛刻,在声乐教学中讲究“由外及内”,外是指对声音的训练,内是指对科学声音的认识以及形成自己的声音特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声乐学习者对于声音的追求,比作斫琴师对于古琴完美音色的打造,要求学生对声音要不断打磨、追求完美。同时还强调耳朵是“由外及内”建立声音概念的桥梁,通过敏锐的外部听觉的积累、合理的模仿、艺术性的创造,建立起内部听觉,进而形成科学的声音概念。

  一、科学的声音训练

  声音要做到净、柔、通、圆等,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挤捏的喉咙,保持良好的喉器位置,身体松紧有度,精神饱满,加上强有力的气息支持,才能发出好的声音。人的声音由声带发出,每个人的声带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声音。无论声音有什么样的不同,都要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歌唱的声音要做到:干净、柔和、通顺、饱满,四个特点实为一体,而只注重其中一项会使声音走向极端,就不会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所以在声乐学习中,各个特点都要注意到,兼顾到,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所谓声音的“干净”是指发出的声音音色的纯净,听起来自然,没有杂质,越是干净的声音,演唱出来的效果就越是清晰,听起来也是十分的悦耳。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讲到此问题时,必须要求:声音的干净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的,主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条件,声音条件‘好是非常重要的,那什么才是好的声音条件呢?主要是声带闭合好,气息运用得当,所发出的声音里没有杂质,干净,可以用一个‘纯字来形容,01如此歌唱者就可能会发出想要的那种纯净而又不失优美的的歌声。

  发出来的声音不要生硬,要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既要有柔和细腻的音色,又不失明亮有力的音色,想要使自己的音色柔美,在发声练习初期,气息的力度不要太强,母音转化不要太复杂,以‘a‘o‘u为主,其它母音为辅,最后通过‘a‘o‘u母音来衔接其它母音,平时要多练习一些艺术歌曲,曲目小的歌曲和一些意大利的古典名曲,此时最忌讳去演绎一些大的曲目,比如一些咏叹调什么的,不单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整个声乐的学习。声音的纯净、连贯、流畅、饱满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声音,一切不通,挤压的声音都不会长久,一切颤抖,刺耳,挤卡,粗糙,紧张,闷暗等不舒服的声音都是不完美的,都是不正确的。

  从听觉审美角度上来讲,“圆”是指声音的圆润,好听悦耳,它与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形成强烈的对比。气息通畅是发出动听圆润丰满的声音的基础,“圆”是衡量声音的一个重要标准,美声唱法里面更是最突出的声音的特点。每个老师都要特别注重声音的圆润。

  声音的“通顺”,指气息通、声音通、位置通。声音通是整个声乐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歌唱者首要解决的问题,经常帮助学生建立声音的通道,要想声音通,首先气息要流畅通顺,那么声音就自然而然通顺了,流动了,走动了。“吸气必须是这样的:不费力地、不消耗多余的力量而得到发声所需要的气的量,声音的延续长短和它的强度决定于气的呼出,对于那些不会储存气,不会节制呼气动作的人来说,要他们在歌唱和朗诵时分句或拖长声音是不可能的,减慢呼气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把嗓音支持在胸腔的某一部分。”①歌唱的姿势非常重要,把气息吸到腰部的周围,身体可以随旋律稍微扭动,从而带动气息的流动,保持胸腔,咽腔,头腔等腔体的打开,从而使气息声音更加流动,不至于挤压,达到声音的通顺。

  关于声音饱满,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音域宽窄、音色的明亮与浑厚等,有个性,也有共性。整体而言,无论音色有何不同,都要做到声音的饱满有力,声音的饱满是学习者学习达到一定基础的结果,初学者不要急躁,要按部就班地科学训练。

  二、灵敏的声音听觉

  声乐学习者首先要有一副好的耳朵,来辨别什么样的声音是通畅、通顺、流畅的。声音辨别能力指的是能够接受并可以辨别各种不同特色的声音,而音乐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那么声音对于音乐中的声乐学之价值,便是灵魂,是全部,没有声音的音乐便不能称之为音乐。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是主体。老师要敏锐地听出声音的不足之处,指引着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沈湘说:应当明确我们声乐训练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正确的声音概念,是我们的耳朵,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要紧的,声乐教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教唱的全过程就是改变学生声音概念的过程,训练老师和学生的耳朵,培养歌唱家的耳朵。②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歌唱者的学习的成败。

  歌唱者要求靠自己的敏锐的听觉,养成好的听觉习惯。著名歌唱家也是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当然也是听觉艺术,从事这样专业的人,耳朵里没有分辨歌声的标准,对细微的变化之好、坏、对、错能不能分辨,是能不能成功的关键。”③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声乐训练的第一标准就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声音概念。声乐训练的基础永远是耳朵的训练,音准对于一位歌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歌唱者对音准的把握往往都是要用自己的音乐耳朵来判断的,所以是否具备有一个健康、敏锐的音乐耳朵对于声乐学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强调学生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声音听觉,传授声乐重要的基础应是关于音质的观念,为听觉训练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涉及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发展和改变。

  听觉不仅仅有传统意义上的听觉,更有一种“内部听觉”即良好的声音概念,就是演唱者经过长期积累对声音的感觉与经验,在歌唱前事先于内心中“听”到自己所希望的演唱效果。

  1.长期的积累,要有准确和敏锐的听觉分辨的能力,要学会听,听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或者碟片,全方位涉及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提升自己的音乐耳朵,提高对声音整体的感知能力,领悟好的声音概念,加以记忆,从而体会音色,气息,音质和语言的不同等等。

  2.模仿与鉴别,要不断完善和逐渐提高声音的鉴别能力,在模仿优秀声音的过程中,将自己实际的演唱效果与事先听到的“声音”做比较,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3.艺术的创造,即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通过不断完善和逐渐提高声音的鉴别能力,从而形成完美正确的声音观念、形成了准确的声音概念,并在歌唱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

  在声乐的教学道路上,声音的对比、声音的辨别、耳朵的训练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好的音乐耳朵,对提高学生的发声的听辨能力,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那查连科,汪启璋(译).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30.

  ②③李晋玮,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台出版社,2008:6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