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把我们带入"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等“微媒介”为主体的新生事物迅速传播开来并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微信、微博、微商、微传播、微电影等微媒体成为大学生们所熟知和喜爱的小微活动,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成就主体意识。与此同时,也就无形中形成了现代校园的微特征。因此如何在“微时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根据具体的问题及时做出有针对性且具价值观的教育举措,使"微时代"文化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微时代;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243-01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得到迅猛发展并日益普及。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主表达自己感情思想的空间,获得了更大的话语自由,校园生活从此不再枯燥无味,新兴的“微事物”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微时代大学生群体的微变化,如何精准掌握微时代思政教育发展规律,如何充分发挥好微时代的正面价值,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与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一)微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媒介意识,树立正确媒介价值观的基础。
大学生是对时代变化最敏感的人群,也是一个新时代到来最活跃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对外部多样的文化环境及复杂的社会心理环境的适应力和辨别力不够强,容易迷失自我。因此,高校应在融入微生活的同时搭建微平台,精心培养大学生的微媒体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
(二)微时代背景下促进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才是办好大学的基础。近年来,微媒体中的虚假事件和误导性新闻日益泛滥,引起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反思与重视。因此各高校以微媒体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多角度、多维度地把握微时代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影响和长效对策。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形成提出了挑战
微媒体的虚拟性与开放性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人际交往等方面作用较大,但也存在大量虚假、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的道德和责任意识,不利于大学生价值体系的教育。
(二)微媒体动摇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主导地位
微时代,大学生已不再满足教师的课堂讲授与书本知识,由于大学生可以通过媒体便可随时掌握大量知识,教师已经不再是思政教学的主导者与信息的掌控者,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受微媒体影响较大,使得教师在思政教学模式中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三)微媒体增加了学生工作的难度
大量的信息资源及快捷的传播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 ,增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挣脱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束缚,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却不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使思政教育无法开展。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师生对微时代文化的认识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各高校来组织实施的,所以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对于其所在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提高高校教师对微文化的认识,要让教育者充分的认识到,微文化己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意识到在微文化背景下我们要高度的重视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借助微媒体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合理利用微媒体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手段,极大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发挥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在微文化环境中,由意见领袖所发布的信息,往往能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对他的关注者和社会大众都会产生深远的思想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消极的。影响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见领袖的立场、态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应该对“微文化”现象有一个相对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现有的微媒介,传播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且帮助那些涉世未深的同学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让学生在这些微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力量,健康迈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恺,马忠军,张溯章. 基于桂电微校园的社会网络实证研究[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02).
[2]叶帅君. “微时代”让家校沟通更有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3]方柯,陈照吉.打造掌上“微校园”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
[4]马爱民. “微时代”下职校生思政教育新载体的探索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4(02).
[5]钱源.微时代背景下职校语文教学实践初探[J].江苏科技信息,2015(3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