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643
付超

  摘 ? 要: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与中国本土文化(儒学)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中华文化相适应,又具备自身文化的特殊佛教。同时,对中国绘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石恪的绘画也受到其影响,成为这时期减笔写意人物画大家。本文从儒释文化融合与水墨人物画的关系,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及对后世水墨减笔人物画所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

  关键词:儒学;佛学;石恪;影响;文化融合;绘画

  中图分类号:I206.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28-01

  佛教与儒家文化融合,与其自身调整有很大关系。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

   在此过程中,绘画深受其影响,而石恪正是此时的重要代表。他可看做是写意减笔人物画的第一高峰。许多学者对石恪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研究石恪者多集中在其画风、绘画技巧上。因此,本文从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研究儒释文化融合与水墨人物画的关系,其次研究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再次研究儒释文化融合入对后世水墨减笔人物画所产生的影响。

  一、儒释文化融合与水墨人物画的关系

   佛教作为外来品,其传入中国最早通过下层百姓。但是,这条道路难以走通,于是众多僧侣开始在士大夫间游走。佛教便逐渐在士大夫心中生根发芽,并且士大夫引导其为自身统治服务。在此进程中许多士大夫精通佛理,许多僧人也谙熟儒家的经典。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水墨人物画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出表现在佛教传入为中国水墨人物画提供新题材。即佛教题材,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佛教人物。另一方面则是佛教故事。

   儒学对于水墨人物画的影响表现在:通过对画家人格的成就,隐性地反映出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在中国绘画中常提及人品和画品间的辩证关系,则是儒学对画家人格成就的最好诠释。

  儒家和佛家的融合扩大了水墨人物画内容、形式和用笔。其一,表现在水墨人物画的内容中:用笔简约,却能将人物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二,从绘画形式上来说:促进了水墨人物画的多样性。其三,在用笔上:寥寥数笔的勾勒,这正是佛家崇尚粗茶淡饭的生活以及儒家倡导节俭节约相结合的产物。

  二、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一)儒释文化在北宋的发展和融合

   下文将通过士大夫与寺院、佛经、僧人三个角度分析儒释文化融合。首先,宋士大夫与佛教的联系,表现在士大夫与佛教寺院间的关系。士大夫常寄宿于寺院中,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佛门清净,便于读书习业;二是受到寺院的氛围﹑佛教典籍以及僧人的佛学修养等方面影响;其次,也表现在士大夫与佛经的关系上。宋代士大夫接触佛经的方式有三:即阅读佛经﹑抄写佛经﹑研习并阐释佛经;再次,还包括士大夫与僧人的交游。宋僧人除了对佛学典籍研究外,还要研习儒家经典。佛教甚至影响了宋的诗学评论。

   (二)石恪绘画中的儒释文化因素

   石恪,五代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人。《宣和画谱》说:“孟蜀平, 至阔下, 被旨画相国寺壁, 授画院之职, 不就, 力请还蜀, 诏许之”。……所画人物独树一帜,多作戏笔,格调高古,立意新奇,形象古僻刚峭,夸张奇倔,故有“诡形殊状”、“近乎谲怪”之评。《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21件,惜今皆不传。

   石恪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二祖调心图》,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题款为“乾德改元(963)八月八日西蜀石恪写”,此图纵35.5厘米,横64.3厘米。画中一仙道人物,不拘法度,一反佛门中的清规戒律,赤露半身。画中僧人依靠在一只温顺的睡虎身上。画中的另一僧人,以浓墨勾勒其腿,寥寥几笔,已形象尽出。

  画面展现了两个禅定状态的高僧,二者皆呈睡眠神态,但又有不同。前者可谓“沉睡入泥”,后者则表现了静心似睡的佛学状态。前者突出一个“酣”字,后者突出了一个“静”字。

   此外,此画取材于佛教故事“立雪及膝、断臂求法”,而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禅者经过自身修养,即使猛虎也能变成温顺的狸猫。通过自身修为去感化世人。

   (三)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二祖调心图》冲破了文静格局,并不受当时士大夫所欣赏。因此这也是对当时画风的一种冲击,并产生积极的意义。画中高僧的形态一改过去庄严肃穆的形象,而代之以有血有肉的世间人。我们从作品中也能看出石恪绘画道路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但其渊博的佛学修养使其开创了绘画新的领域。同样,儒释文化融合也对后世的水墨减笔人物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儒释文化融合对水墨减笔人物绘画的影响

   石恪是中国减笔画的第一高峰。儒释文化融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二百多年后的梁楷、牧溪等人深受其影响。从五代末宋初开始,笔墨技巧已基本成熟完善。元、明、清的人物画, 只是在此基础上各显新姿罢了。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儒释文化融合与水墨人物画的关系,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及对后世水减笔人物画所产生的影响,但愿能为我们研究石恪的绘画提供一个新视角并为研究儒释文化融合对今后水墨减笔人物画发展产生的影响提供一些借鉴。

  注释:

  ①杜牧.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97.

  ②③赵佶.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103.

  ④林谷芳.觅心了不可得[J].画禅,2009(09):114-115

  ⑤杨天宇.礼记[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26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