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溯红军长征那段悲壮宏伟的历史之时,视觉图像直观地呈现了那段历史中的种种画卷,但在种种的画卷之后往往隐含着更为深层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诉求,通过对于这种深层观念的解析,会使我们对于这段历史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本文将运用视觉符号学理论,去阐释图像背后的文化表征,以致更为深层地建构这段历史。
关键词:符号学;视觉文化;文化表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279-01
视觉呈现物,是最为直观的文化事件和实践的视觉符号性表征的图景式组合,在这些表征背后往往隐含着许多驱动这些现象发生的深层因素。巫鸿先生将这种种的深层因素概述为“观念的再现”, 所以通过与特殊视觉图像或美术史现象有关的观念阐释,才能通过诸多视觉符号性文化表征构筑出完整的视觉文化语境,以此清晰地叙述视觉呈现物内在的逻辑线索与深层的文化意义。
历史如多棱镜一般,它的每一面往往隐含着多样性的文化表述和潜在的话语结构,所以,对于视觉性艺术家而言,对于历史表述不同基本面的理解,往往会产生多样性的视觉符号性表征意象,而这多样性的视觉符号性表征意象之后,常常隐含着艺术家对于历史不同基本面的认知和“自我”书写历史的渴望。以眼下“红军长征”的艺术创作而论,作为一个长久萦绕在人们心中的伤痛且悲壮的回忆,在艺术创作领域中,有关此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也许,在我们的认知中,这类视觉图像因其特定主题的限定往往呈现出单一的文化含义,但是当我们深入去解析艺术家在选材立意、价值取向、审美形态诸方面的用意时,这种主题性单一的文化含义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更为深层且多样性的文化观念。
红军长征直接关乎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在这一史诗般宏伟的片段之中,红军依靠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令后世观为叹之的奇迹。以此为逻辑基点,对于一个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颂歌”是这个时代应用的历史主旋律,艺术家用极大的热情赞扬着正义之战的崇高与壮美,呼唤着英雄的到来,用艺术作品唤醒着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
“艺术形象就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生动图画。”①所以,对于这一时期视觉图像的考究,应回归到这段历史具体的语境之中,以及个体艺术家在这段历史情景中的具体的思想形态本身,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英雄式”视觉图景背后所蕴含的观念。红军长征的题材,在艺术创作中,主要涉及到对于红军这一英勇无畏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对于重大历史时刻的记述,这里涉及到了绘画的功能性意义,并且其往往会择取这一时间段中广为熟知的历史节点性事件来概述整个红军长征这段历史,可以通过几个历史缩影,使人们直观的感受到这一历史长河中红军长征路途中斗争的艰辛以及这艰辛背后所蕴含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所以可以看到,对于历史画题材的描绘中,题材的典型性择取,往往使得观者通过对于典型形象和历史情景的认知,而形成对于整个历史事件的总体认知。在刘国枢的作品《红军到川北》这幅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于川陕根据地建立这一历史事件的择取,通过画面中墙壁之上“平分土地”和红军指挥员向贫困大众的宣传性姿态的描绘,提示出红军的土地方针以及对于重要历史时刻的诉述,在蔡亮的作品《三大主力会师》,通过对于这一历史时刻英雄纪念碑式的刻画,从而赋予了这一时刻以永恒的价值,而且可以看到,普通民众面部洋溢着欢乐的情绪,通过这一情绪可以看到此时根据地民众对于红军的认可,而在刘国枢的另一件作品《飞夺泸定桥》中,其准确地表达出红军在整个战斗中所面临的困难情境,以此凸显出红军战士不畏牺牲的品格。
当对其图像景观有了大致的认知之后,这里需要引进一个理论,作以进一步论述,这一理论,便是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在皮尔士看来,符号研究的方法论依据是三元的,即一切符号学的问题都不能回避符号,对象客体,解释项三个方面。②相较于索绪尔的二元性,即能指和所指的研究方法,皮尔士将符号的传达和解释者——人这一符号主体纳入了其研究方法论依据的体系之中。所以当绝大部分探讨仍然局限于对符号与所指物或客体对象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的思考上,皮尔士已认识到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之所以能通过一定的形式系统代替或代表不同于符号自身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无非是由于符号的解释者依据一定的共同体或社会的规范所作的解释或认知。所以一种符号的呈现后面包含着一种文化事件。
所以,将其理论引入到上面对于“英雄式”图景的绘画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英雄式”图景中的不同模型,其实可以概述为不同符号组合的表征物,而这个表征成为当时艺术家择取并且被广泛大众所接受,究其背后的原因是,这些视觉表征符号背后往往凝聚了当时红军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态度。所以“英雄式”视觉图景背后蕴含着当时中华民族所普遍认同的品格。所以此时,“英雄式”图景的出现,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并且这种对于重要历史时刻的描绘往往暗含着艺术家对于这段历史的追溯,以及通过这段历史的描绘引发对于这段历史所蕴含的意义性和情感性的认知。
注释:
①杨琪.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6.
②迪利.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