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副词“也”在“表示两事相同”的语法意义时,构成的句子有宾语前置的现象,比如“馒头我也吃,米饭我也吃”。本文对具有“宾语+也+动词+了”这种类型特征的“X+也+Y+了”型“也”字句进行讨论研究。通过考察语料,我们发现这一类型的“也”字句主要以两个或两个以上“X+也+Y+了”小句连用的形态出现,且一般存在于口语语体中。基于这种表达现象,本文首先从整体出发对“X+也+Y+了”型“也”字句进行句法形态上的划分,指出其表层形式特点为接续连用或隔句连用“也”字小句,进而分析两种形式的内部特征差别。基于两种形式具有一致性内部特征的结论,本文对“X+也+Y+了”型“也”字句的情景语义做出讨论。这一讨论涉及其强调性情景语义的引发、分类,以及与强调性情景语义有关的“也”字的韵律标记功能分析。
关键词:“也”字句;情景语义;一般强调;强化强调;韵律标记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256-03
《现代汉语八百词》①提到副词“也”的首要语义内涵是“表示两事相同”,当“主语、动词相同,宾语不同”时“宾语可前置”。然而,对语料进行考察,我们发现,除了以上情况,当主语相同、动词不同、宾语不同,主语不同、动词不同、宾语不同,或者主语不出现时,宾语同样可以前置。比如:
(1)“馒头我也吃,米饭我也吃。”(《现代汉语八百词》)
(2)现在,我钱也挣了,朋友也交了,干得挺开心,确实是挺幸运的。
(3)老张的爱人与小刘对象很熟,老张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
(4)所谓“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句(1)中,主语都为“我”,动词均为“吃”,两个不同的宾语“馒头”“米饭”提前到了动词之前。句(2)中,主语都是“我”,动词分别是“挣”“交”,相应宾语是“钱”“朋友”。句(3)中主语分别是小刘、老张,动词不同,宾语也不同。句(4)是不同的受事做主语的情况。
尽管以上四例宾语前置的基础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都可以用“宾语+也+动词+了”结构来描述。这一结构常常以连用的方式出现在对话中或具有口语性质的书面语中。本文对这一类型的 “也”字句进行研究,透过句法特征考察其情景语义。
一、研究现状和语料说明
(一)关于“也”字句
目前学界主要还是基于表重复的“也”字句来展开研究,而且重点探究了“也”字句的歧义问题。比如有的研究分析了话语中心在解决“也”字句歧义中的作用②。有的研究基于蕴涵和预设讨论了“也”字句歧义原因及歧义消解③。
和本文提到的“也”字句有关的研究还有待拓展。
有的学者讨论了“也”字话题句的形式、功能等特征,指
“也”字话题句具有转换话题的功能,形式上表现为可在“也”字句前添加“另一方面”“再说”等词语。该研究内容涉及了连用的“也”字句,同时说明这种句子前不可以添加表转折的词语。比如文中的一个句子:
“(33)说完话两人就分手了,到了第三天钱也交齐了,满大爷家也搬来了,人口也很简单,是满大奶奶,还有一个六岁的儿子满继承。” ④
有的研究在讨论宾语前置问题时提到“我饭也吃,面也吃”这样的句子属于非典型的宾语前置,因为伴随话题的改变,语义重点及语用效果均有变化⑤。
由此可见,目前涉及宾语前置型“也”字句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在转变话题中的作用。本文力求从句法形式出发拓展对这一类型“也”字句的讨论。正如崔文所指出的大部分“也”字句的句义是由“句子整体构成”所赋予的,本文从句子整体出发,重点讨论该类型“也”字句的内外句法形式以及句子整体的情景语义。
(二)语料说明
本文分析使用语料均符合“X+也+Y+了”形式,即“宾语+也+动词+了”形式。即使如“生命也失去了活力、事业也失去了动力、生活也失去了快乐”这样只是提前部分宾语的句子,本质上也符合宾语提到“也”字之前的要求。如有需要也可利用其进行讨论。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的研究语料主要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BCC)中的文学部分,部分语料来自教学实践。此外,出于规范考虑,本文对个别语料中的标点符号做了修改。
二、句法和语义分析
(一)基本句法形态
对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宾语+也+动词+了”这种“也”字句常以连用的形式出现。具体表现为两种句法形式:“也”字句接续连用;“也”字句隔句连用。
例如:
(5)我认为孩子就是爱情。为了爱情,我对丈夫的爱也削弱了,我丈夫为此生我的气。我与朋友的关系也疏远了,我只和年长的家庭妇女来往。我也没念成书,大家都不念书。
(6)记得在登州你来我府上时,才五十挂边。那时多壮实呀,一拳头能打死牛,一顿还能吃八个烧饼。如今牙也掉了,背也驼了,眼也花了。老夫也没得烧饼给你吃了。
上文句(2)中“我钱也挣了”“朋友也交了”两个“也”字小句接续连用,中间没有其他小句成分。句(5)中两个“也”字小句中加入其他小句,属于“也”字句的隔句连用情况。句(6)是“牙也掉了” ,“背也驼了”,“眼也花了”三个“也”字小句连用。
以上是从句子整体结构出发做的区分,至于这种区分有无句法关系上的差异乃至语义上的差别,还需要依据连用的“也”字句内部特征来分析。
(二)句法关系差别
为了便于分析内部结构特征,我们将“宾语+也+动词+了”类“也”字句的基本形态归纳:
X+也+Y+了
其中,X一般是名词,有时也是名词性短语,Y一般是动词,Y和X之间多具有动宾关系或使动关系。现撷取几条:
(7)打比方吧,好比苏联十月革命,群众也发动了,士兵也争取了,临时政治也孤立了,最后还得打了下冬宫。
(8)此次兵部派来核查的官员不过是些寻常的普通官员,哪见过这些兵痞老油子的阵仗,几番推攘之下,衣服也破了,帽子也掉了,急得满头大汗却是半点法子没有。
(9)当春耕开始时,就派有专门的部队去打击敌人,并进行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正因为这样,军事动作也积极了,部队战斗力也提高了。
以上句中,除句(7)、(9)外,X均为名词,而两句中的“临时政治”“军事动作”“部队战斗力”,以及句(4)中的“对丈夫的爱”“与朋友的关系”虽为定中结构短语,但本质上是名词性短语,和名词一样具有相同的语法性质。上文句(3)中,Y和X的是动宾关系:收礼,办事。句(8)中,Y和X是使动关系:使衣服破了,让帽子掉了。句(9)中,第一组Y和X表面看是修饰关系:积极的军事动作,但实际上由于“积极”已活用为动词,因此Y和X是使动关系:使军事动作积极。
可见“X+也+Y+了”型“也”字句常以连用的形式出现,这种连用既可以是接续连用也可以是隔句连用;尽管其表层结构有差别,但内部结构形态乃至X和Y的关系特征比较一致。立足于其表层的连用形式,内部宾语提前等一致性特征,我们对“X+也+Y+了”型“也”字句的情景语义进行分析。
三、情景语义分析
(一)情景语义的引发
以上我们从句法上梳理了“X+也+Y+了”型“也”字句的内外形态差别。句法单位上的不同联系方式形成不同的情景语义。情景语义的引发可以先从对情景表达方式的讨论入手。
(2)现在,我钱也挣了,朋友也交了,干得挺开心,确实是挺幸运的。
(2)'现在,我也挣钱了,也交朋友了,干得挺开心,确实是挺幸运的。
(10)大道理我当时讲不出来,但这个戏还是告诉人不应该这么坏,旧世界应该打倒。于是地也震了,山也摇了,大家团结起来,一个新世界就要创造出来。
(10)'大道理我当时讲不出来,但这个戏还是告诉人不应该这么坏,旧世界应该打倒。于是也让地震了,也让山摇了,大家团结起来,一个新世界就要创造出来。
先来看句(2)'和(10)',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副词“也”的解释“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我也挣钱了,也交朋友了”和“也让地震了,也让山摇了”这种“也”字句的连用情况导致句法上形成小句的并列,而“也”字强调了这种并列。可见句(2)'和(10)'中“也”字句的连用情况并未导致语义上的变化,只是使句子在形式上有了变化,增强了句义。但句(2)和(10)中的“也”字句连用不仅使句子表面形态表现为并列,而且使句子的语义特征更加突出。
根据句(2)'和(10)'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个一般表达式:也+YX+了。上文提到,“X+也+Y+了”型“也”字句的基本表达式为:X+也+Y+了。我们分别用a,b代表以上两个表达式。因此,这两个表达式所表达的情景可以表述为Sa,Sb。假设,一个连用的“也”字句的命题情景是S也,那么,S也={Sa,Sb,……}可见,“我挣钱,我交朋友”这件事,既可以用“我也挣钱了,我也交朋友了”,也可以用“我钱也挣了,朋友也交了”表示。既然都可以表达同一种情景,Sa和Sb有什么差别呢?根据表达式来看,差别表现在“也”字和X、Y的位置关系上。Sa中“也”与“YX+了”发生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YX+了”以“也”字为标志,表现为小句上的并列。Sb中“也”出现在X之后、Y之前,是X从Y之后前置为Y之前的标志,表现为对X的凸显。从修辞角度讲,“宾语的修辞倒装,这是在感情意义上强调句子次要成分的有效手段之一”⑥。
由此,“X+也+Y+了”型“也”字句的情景语义主要表现为对句义的强调。
(二)强调义的分类
(11)董卓一进京,皇帝也废掉了,太后也毒死了,洛阳变成了一片火海,一片废墟,这都是袁绍干的好事!
(12)于观在一条僻静的胡同找到躲躲藏藏心有余悸的马青埋怨道:“你倒跑得快,我衣裳也撕了,脸也挠破了,差点就没命了。幸亏派出所民警来的及时,把我抢了出来。”
(13)张顺他们说漆棺材的时候,老太爷挑那个,选这个非漆上三五十道不可,现在福建漆也漆上了,寿材也进来了 ,(赔笑)跟大奶奶要钱,钱就——有的连用的“也”字句可以补充出“连”字,有的不可以。前者比如句(11),可以表述为“董卓一进京,连皇帝也废掉了,连太后也毒死了”;后者如上文句(2)。
“连”字与“也”字搭配使用,“强调已经说到的事物和其它事物之间的一致性。”⑦“X+也+Y+了”型“也”字句本身便表示一种强调,加入“连”字后,强调意味增强。因此,“X+也+Y+了”型“也”字句的强调性情景语义可以分为一般强调和强化强调两种,一般强调表示不可以添加“连”字的“也”字句,强化强调意思是可以补充出“连”字的“也”字句。
“连”字的补充条件可以从句义表达方面来考察。句(11)中,“皇帝也废掉了,太后也毒死了”和“洛阳变成了一片火海,一片废墟”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连皇帝也废掉了 ,连太后也毒死了,更别说洛阳(都)变成了一片火海,一片废墟了”。句(12)不能简单地添补“连”字,需要在考虑句义一致性的基础上,将句子调整为“(他)连我的衣裳也给撕了,连我的脸也给挠破了”。此外,“连”字的补充也受到人物身份、地位等的限制,这是一种广义的语境知识。
比如句(13)的谈话对象一方是大少奶奶,下人是不可能使用语气很重的“现在连福建漆也漆上了,连寿材也进来了”这种句子的。当然,原文也已经用“(赔笑)”这一语境排除了“连”与“也”的搭配。
总体来说, “X+也+Y+了”型“也”字句从一般强调到强化强调的转变,即“连”字的补充与否,语境是第一位需要考虑的。语境并未给予句(2)表达上的强化强调意味,因此,不可以添加“连”字。
(三)“也”字的韵律标记功能
(2)现在,我钱也挣了,朋友也交了,干得挺开心,确实是挺幸运的。
(14)两个孩子在展销会里穿来穿去, 糖果也吃了,热狗也吃了,这时已经是傍晚,该回家了。
对以上句子做出去“也”字的描写:
(2-1)钱也挣了,朋友也交了
(2-2)钱挣了,朋友交了
(14-1)糖果也吃了 ,热狗也吃了
(14-2)糖果吃了 ,热狗吃了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对话中,(2-2)、(14-2)这类表达方式在语气上更急切,而(2-1)、(14-1)这种“X+也+Y+了”型“也”字句表达方式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从情景语义看,“也”字凸显并强调了提前的宾语,从功能看,“也”字在宾语之后起到缓和句子表达语气的作用。
此外,该类句式中的“也”字还具有列举或者在口语(包括口语体书面语)中成句的作用。
(15)他们觉得,放在春节好——把喜事也办了,一家人把年也过了。
(16)蔺先生看他女儿收拾了桌子,又给大家添了茶,就说:“你,琴也听了。唱歌也听了。又烦了乔小姐唱了一段奇双会,你用什么招待人呢?净让大家夸你荷兰鼠做得好?”
句(15)破折号之后是对“放在春节好”的原因的列举;句(16)即使去掉“也”字,口语中还是会以语音停顿的方式凸显宾语。可见,以上两例,去掉“也”字,句子要么不符合语境,要么需要在口语中用停顿补齐。
无论是在语气上缓和句子对强调义的凸显,还是表示一种列举,或者是在口语表述中进行完形,“X+也+Y+了”型“也”字句在语调上均表现为以“也”字为标记进行停顿,这种功能在音系学中可以用韵律标记来概括。“也”字的韵律标记功能是在表强调的“X+也+Y+了”型“也”字句中得到凸显的。正是因为其韵律标记的功能,母语者可以清晰感受到“也”字的分层作用,而且可以读出句子对“也”字前内容的强调。
四、小结
情景义的表达离不开事物之间的联系,“X+也+Y+了”型“也”字句以外在的连用形态,内在的宾语提前形式,形成了该类“也”字句的强调性情景语义。“连”字的可补充与否进一步将强调性情景语义分为一般强调和强化强调两种。“X+也+Y+了”型“也”字句语义上体现为表达强调义,功能上凸显了“也”字的韵律标记作用。“也”字的停顿标记作用在母语者看来是一种自然的发音行为,对汉语学习者来说却是不易自行察觉的现象,这在教学中需要给予重视。
注释: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95-596.
②杨亦鸣.试论“也”字句的歧义[J].中国语文,2000(02):114-125+189-190.
③郑旭.“也”字句歧义的逻辑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6-78+92.
④崔永华.不带前提句的“也”字句[J].中国语文,1997(01):18-24.
⑤李如龙.关于宾语前置[J].汉语学报,2013(04):63-71+96.
⑥В.И.戈列洛夫,王德春.现代汉语修辞学(之七)[J].当代修辞学,1983(03):36-40.
⑦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90.
参考文献:
[1]徐烈炯.语义学(上篇)[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