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中国扬琴作品的创作与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7117
甫拉提·阿不都热西提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国扬琴各个历史阶段作品创作发展的历程,重点从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不同之处展开了论述,并对扬琴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作品创作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结论是扬琴作品创作的发展对乐器改革和演奏技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统作品 现代作品 创作发展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145-01

  扬琴,是我国民族器乐之一,它流行于民间,只用于为地方戏曲、曲艺伴奏。直到清代后期宫廷音乐日趋滞后,民间器乐有所兴起,扬琴当然也不例外,被引进民间乐种的多样演奏形式中去。经过先辈乐师的实践与积累,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传统流派及地方风格,拥有了自己的传统曲目和代表琴师。其中影响较大的传统流派有: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新疆木卡姆,潮洲弦诗,山东扬琴,内蒙古二人台以及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

  在传统扬琴作品创作中,广东音乐先驱严老烈于本世纪30年代,首先创编了广东音乐扬琴独奏《倒垂帘》、《连环扣》、《旱天雷》,并由罗绮云、吕文成录制成了唱片。丘鹤俦于1 921年出版了第一部广东音乐扬琴的专著《琴学新编》,论述了扬琴演奏的“竹法十度”及“竹序规律"。广东音乐大师吕文成先后创作扬琴曲如《银河会》粤曲《步步高》、《平湖秋乐》、《醒师》、《焦石鸣琴》等,还有陈德锯、陈俊英、方汉等扬琴家都创作、演奏了广东扬琴曲和著作;江南丝竹扬琴泰斗任晦初将江南丝竹名曲《三六》、《中花六板》改为扬琴独奏曲,并于30年代录制成唱片;四川扬琴的一代宗师李德才,首先用扬琴独奏《将军令》并于30年代录制成唱片:东北扬琴流派创始人赵殿学、王沂埔等创编演奏的曲目有《苏武牧羊》《泪罗江上》《春天》等。以上这些传统扬琴曲均为1 949年以前所创作,大多是民间的扬琴演奏艺人门,将民问音乐扬琴化,使其成为独立的扬琴曲。这些乐曲因其音调长期流传民问,又经过民间艺人的反复加工与磨练,旋律流畅优美,音乐语言朴素无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演奏手法和地方风格。

  50年代后期,扬琴正式进入音乐艺术院校的课堂,并广泛地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中使用。现代扬琴作品的创作,当时在缺乏专业创作人员、作曲知识以及创作经验的情况下,音乐艺术院校的扬琴教师和专业文艺团体的扬琴演奏人员们肩负起了这一艰巨的工作,从起步到现在,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扬琴作品创作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初期——学习期——-成熟期——兴盛期

  50年代至60年代,是初期与学习期的交替过程。作者们主要是靠演奏时间的感性认识对民歌进行有限的改编,或是将其它器乐曲移植成扬琴曲, 60年代至70年代末是现代扬琴作品创作的学习期和成熟期的交替过程。1 98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 949——1 979扬琴曲集》,这本曲集收集了30多位作者的28首作品,其中l O首为改编乐曲,如由丁国舜、丁国立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傅庚辰曲,桂习礼改编成为的扬琴曲《映山红》等;1 8首创作乐曲,如张晓峰创作的《边寨之歌》,周德明创作的《欢乐的新疆》等。当时还有很多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又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当时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中,也存在着某些不足,特别是文革期间,创作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部分作品过于政治化、形式化以及由于深入生活不够,使有些作品的内容上表面化、公式化,创作技巧上还存在业余、半业余的倾向。对于过去的不足,今天应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我想,正是有了过去的种种不足,才换来今天扬琴创作的进步和提高。

  80年代到现在是扬琴作品创作的成熟与繁荣兴盛期。在这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音乐文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呈现出创作园地的春天,专业作曲家与演奏家陆续创作出一批新的音乐思维与作曲记法的扬琴作品,扬琴音乐创作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其中有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的;有包含哲理内涵和审美情趣的;有描绘江山多娇和风俗人情的。

  传统扬琴曲虽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但其题材以反映汉族地区的风俗民情为主,其他方面则极少。而现代扬琴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它包含了各地区,各民族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从题材看:有江南题材的《江南好》等;有西南题材的《竹林涌翠》等;有西北题材的《丝路掠影》等;有南疆题材的《渔岛月夜》等;以及北方题材的《牧乐等等。从民族看,有表现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如《节日的天山》;有藏族题材的如《拉萨行》等;有蒙古族题材的《金色的牧场》等;有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欢乐的火把节》等;有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的《凤凰于飞》等;还有土家族的《土家摆手舞曲》等等。不同历史时期,以古代文化为背景的作品:有《木兰辞》、《苏武》、《林冲夜奔》等。形式方面:有扬琴古筝二重奏《别港》,扬琴与打击乐《觅》,扬琴二重奏《苗岭的早晨》协奏曲《满乡随想》等等。

  反映民俗民情,描写山川景色,是传统扬琴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随着作品繁荣和创作技巧的成熟,不仅作品内容在不断扩展,而且作品思想内涵深刻,技法的丰富也在逐渐加强,出现了一批表现人生哲理,以及现代人内心感受的作品,如:《寂》、《觅》、《秋、梦、藕》、《离骚》、《林冲夜奔》《落花夜》等。

  从以上所述来看现代扬琴作品大多数都跳出了对事物表面的简单描绘,浅层次的情感表达,以及用演奏技巧代替创作激发的倾向,而是形成了在总结扬琴多年创作经验之基础上,学习并借鉴姐妹乐器创作之长,并与现代作曲技法溶为一体的扬琴创作的新风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