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笙的演奏特点及其作品的表现风格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953
曾超祥

  摘 要:笙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中唯独一件可以固定音高演奏的复调乐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奏开放式和声的吹管乐器。多年来演奏家及作曲家们对笙在演奏技法和作品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及研究,本文就笙的演奏风格做以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笙;演奏艺术;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142-01

  笙是一件古老的民族管乐器,它造型高雅,音色清丽,能用单音又能用和音演奏旋律,深受人们喜爱。笙演奏时,笙斗中的自由式簧片受到演奏者吹进或呼出的气流的冲击而振动发音,并激发笙苗中的空气柱与之同步共振,因此笙是一件一吹吸均能发音的特殊的簧管乐器。无论是在气息的运用还是演奏技法上,它既有一般管乐演奏时的顺向的运动形式,又有它自己独有的逆向的运动形式。正是这种顺、逆形式的交替运用,形成了笙的演奏特点和演奏风格。

  由于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条件影响,音乐的形式与风格也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大家最易接触到的民歌谈起其风格,南方民歌风格细腻婉转,陕北民歌风格高亢嘹亮,东北民歌风格则粗犷豪放。笙的作品风格也亦然,南方笙名家翁镇发演奏的笙曲风格大都纤柔、婉转、甜美,山东、河北一带以笙大师胡天泉为代表的笙曲风格刚劲有力、刚柔并济,东北笙演奏家唐富的作品风格则大气、豪放。

  如唐富先生的作品大都具有浓厚的东北色彩,其乐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音调(二人转、曲牌、唱腔)、东北劳动号子、少数民族音乐音调等为素材写作而成,如《山乡喜开丰收镰》《林海新歌》《伐木歌》《天鹅畅想曲》等。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必须有一定的音乐素材,创作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追溯渊源,则可知:古代东北诸民族多以游牧、围猎为生,又能歌善舞,长期的野外劳动和简单的生产方式,形成东北人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此性格长期积淀,使其音乐旋律简约、朴实、音程跳动、棱角分明、节奏短促有力且富有弹性,呈现出热烈欢快、质朴豪爽的风格。因繁重艰险的劳动急须松弛休息,故乐舞深受各族人民欢迎并得以发展,成为东北古代音乐之主体,发展至今,形成了东北音乐的特色风格。唐富作品的创作元素取自于东北民间,所以说,唐富的作品及演奏风格带有浓厚的东北色彩,风格大气、豪放、粗犷。东北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地区,按一般规律应是封闭性较强,且劳动、生活、娱乐又是极具个性的地区;然而恰恰相反,东北各族人民较为开放,又具较强的兼容性,各族人民的特色音乐呈现出不同特点。而这各民族的特色音乐又为后世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可参考的素材。唐富先生生活在东北多年,经常深入少数民族村落采风,寻找创作素材,许多作品均采用了地方少数民族音乐音调写作而成。可以说,这些因素是促成他演奏风格形成的前提条件。

  再如《凤凰展翅》乐曲采用山西梆子的音调,运用多种演奏技巧,描绘了凤凰各种优美的姿态,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引子先由琵琶弹奏:自由、恬静。然后,笙以较强的力度吹出两组带有重音的三连音音型,接着由慢渐快地带有倚音的音型,和用呼舌激发吹奏的徐缓的旋律,展现了凤凰美丽的身姿。第一段旋律由D调转入G调,笙以“双音”、“嘟噜”等技法吹出优美痢畅的旋律,犹如凤凰引吭高歌。第二段曲调慢起渐快,由舒展的四分音符变成欢快的八分、十六分音符,恰似凤凰翩翩起舞。第三段旋律转入A调,速度由慢渐快,表现了凤凰翩然欲飞的形象。接着以呼舌的技法,吹出一段缓慢、恬静、宽广的旋律,将凤凰展翅高飞,翱翔太空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

  《草原骑兵》该曲又名《草原巡逻兵》。风格上具有浓郁的草原色彩。悠扬婉转的散板引子,展现了草原辽阔的景色。主题采用马蹄节奏,糅合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音调,由弱至强,犹如骑兵由远而近地出现在草原上。然后采用简化旋律的手法,将主题变为雄壮的进行曲,表现了骑兵威武矫健的形象。接着,主题的节奏被拉宽,由笙用单音吹奏,清晰优美,宛转如歌,抒发了战士对草原的热爱、赞美之情。这段旋律同主题的各次变奏和插入的新材料交替出现,具有回旋因素。乐曲在渐慢、渐弱的旋律中结束,犹如骑兵纵马远去,渐渐消失在天边。

  总之,笙乐器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色,可以表达顺畅、欢快、抒情的感情,还能够表达豪放、爽朗的乐曲感情。笙乐器的表现是十分丰富的,这一点从众多的笙作品就可以看出,而且它又具有很多的演奏技巧和独具特色的音乐语音,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民族管弦乐团中必不可少的声部之一。

  参考文献:

  [1]谢志强.笙的演奏及其制作[J].广东艺术,2003(02).

  [2]郝国喜.笙的演奏技法与表现特点[J].东方艺术,2009(01).

  [3]李婷婷.六“笙诗”考论[J].中国文学研究,2006(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