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线条是绘画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国画中的线条不仅可以达形而且可以传神,并且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存在。传统中国画的思想是民族哲学的体现与升华。也正是这种升华使中国画线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画 ;线条;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140-01
一、中西方不同的艺术思维
艺术生命的诞生永远是处在不可捉摸的境地,当我们追根溯源时,不难发现中西方的绘画艺术是以同一种形式出现的,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中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发展,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出现了很大的区别。因此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服务于所描绘物象的明暗体积,而中国画中的线条不仅可以达形而且可以传神,并且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存在。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在历代画家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下得出线条是中国画的根本精神所在。线条无论是在人物画、山水画或是花鸟画中,不仅可以塑造形体,更可以传达神韵。
二、中国画中线条的民族语言特点
中国画讲笔墨工夫的“笔精,墨妙”,“笔”是线条,是魂之所在,它讲究点、勾、被、擦之法和下笔的轻重、缓急、曲直、偏正等,为了创造丰富的变化,又要求运笔的笔法,注重湿笔、侧笔、圆笔、中锋、侧锋、偏锋、逆锋等等表现技法。但无论直曲方圆的变化,都在中国绘画中特有的毛笔和宣纸上来体现出用笔的娴熟,生动和自然。线的起伏,虚实,轻重,缓急和力度,好比音乐中音符的强弱节奏,应达到用笔的精准和高度概括物象,做到形似和神似。
线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身的独特机制:整合与分化。这种机制的出现是源于中国画在面对外部变化所做出的调试,一方面融合外来因素一方面调和传统因素。即在吸收借鉴外来因素的同时还要确保中国画整体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当代的中国画画家是很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传承中国画的良好基因的前提下完成整合、提升、拓进的一系列过程,促使中国画的面貌多样化、风格个性化。
三、中国画“线条”的民族性
(一)以线条为主的意象造型
线在毛笔、墨、宣纸的共同作用下有着丰富异常的笔墨变化,形成一种美感十足的意味形式。不得不说,线是中国画的灵魂。千百年来,中国画画家一致在研究如何使线条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内涵。线条在完成意象造型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线条的质量问题。若要生动传神的表达客观物象,便要求笔墨和笔力恰当和谐的来协作完成。
(二)中国画的骨法用笔
骨架决定骨势,骨势决定骨法用笔;从微观上讲,骨质决定骨力,骨力决定骨法用笔。宏观见其形势,微观见其质性。凭借着骨法用笔,中国画才能作为特色鲜明的民族艺术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画对客观物象的描绘是从理不从态的。从苏东坡到倪瓒再到八大山人绘画中的骨法用笔是协调了骨架、骨势、骨质、骨力四方面因素,每一要素都要兼备。
(三)由宋代时期绘画看中国画“线条”的民族性
宋时期水墨画极为发达,线条风格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一为重写实风格的宫廷画院画,其线性工细繁密,师造化、尚法度;二为重写意、空灵、悟禅,重自我表现的文人画,其线性精简洒脱,尚笔情墨韵。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不色”。其人物画线条被后人称“有笔无墨”,这种重线条而不重色彩的画法首先用在了山水画中,对后世影响重大。
四、总结
中国画的发展一方面是沿着传统方式向前巩固发展;另一方面是取舍传统形态引入时代创新。在当代社会大环境下,中国画的创作受多方面力量的影响:一是受国际交流影响下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意识形态对中国画的碰撞冲击以及消化整合;二是中国画传统意识与形态对现代的核心吸引力。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画自身的调节能力是强大的,虽然这些 因素对中国画有一定影响,但中国画依然保持着它特有的民族性。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6]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