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粹危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8782
孙岳 闾起豪 范素蓉

  摘 要:民粹从来不等同于民主,民粹主义文化对精英的憎恶在艺术领域往往有较为严重的影响。电影作为新生的艺术形式,其在试觉听觉方面的表现力和对其他艺术的包容能力极高,同时结合技术的创新其发展的速度也极为迅猛,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相对其他艺术形式更为密切。在互联网时代,言论的流行有了更便捷的平台,民粹主义文化也有了活跃的空间,这对电影艺术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但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发展机遇,本文将对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艺术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粹主义;互联网;电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112-01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5年,中国的电影已经拥有了一百一十年的发展历史。任何事物保持生命力的要诀都是不断进化发展,尤其是艺术形式,总是结合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的精神内涵之下进行着形式或理念的改变。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其发展之道也必定要在时代背景下进行思考。对于艺术的欣赏不强的民众长期暴露于噪杂的文艺作品中,对于精细纯洁的艺术作品的传播也是一种损失。思维观念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该谨慎的思考发展道路的问题了。本文将从民粹危机的角度来对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发展问题及其解决之道进行分析。

  一、民粹文化的危害

  民粹从不等于民主,盛行的民粹主义文化反对精英主义,反对权威,以底层的姿态对公众进行反对的号召。民主的观念往往是讲求对广泛民众的服务,而民粹主义则极端很多,而且往往带有偏激和暴力的色彩,对社会阶层的影响力极大,故而危害也较为严重。在艺术领域情况尤为严重,许多艺术形式都较为高雅,自然也成为了民粹主义者攻击的主要对象。故而合理的认识民粹主义的危害、对民粹主义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是对艺术保护有现实意义的。民粹不等同于民主,在社会层面上来看,文化艺术的精粹应该是要服务于最广泛的国民的,但能够服务于广大国民的带有文艺符号的作品并不一定是优秀的文艺作品。民粹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极端的以民众的喜好来评价文化作品的优劣,是反精英主义。艺术作品往往是带有艺术家倾尽心力,携带着某种深刻内涵的抽象表达。纯粹的艺术本身就具有难以理解的特点,而且部分艺术形式同广泛民众群体的日常生活结合的并不是十分紧密,加之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艺术形式种类多样,发展繁荣,中国的艺术与文化符号也往往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也正是艺术的这种特质,决定了其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够妥帖的被欣赏,故而也存在被民粹主义者攻击的潜质,在网络发展繁荣的当下,情况尤为严重。

  互联网时代的民粹主义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人民是不可批评的;(2)非理性、简单化,民粹主义的攻击理据性往往不高;(3)煽动性强,不能够准确判断言论正确性的民众数量多,加之互联网信息传递效率高,极易引发言论风暴。

  现在的中国电影界,预告片和影评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极大,加之明星效应带来的娱乐倾向,电影已经有脱离艺术本质的趋势,这就自然的为电影赋予了一层大众艺术的外衣。既然是大众艺术,那么大众的意见就对电影的发展影响很大,否定艺术的深度的民粹言论也就大行其道了。

  二、 互联网时代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从存在至今不过几千个日夜,但其发展的速度和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电影艺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也有不同的形态。艺术的表现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实际感受,简单的来说,影院的观影体验与家庭中通过个人计算机观影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互联网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虽然为艺术的传播带来了便利,但在形式的表达上却仍有不足。特定的灯光环境,音乐效果,影院坐席排布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观影的感受有所影响。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电影艺术相对其他艺术形式来说融合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同时在实际表达过程中也同舞台艺术一样需要环境的衬托。优秀的艺术作品也需要更为优秀的方式来展现。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电影艺术的发展也应当将实际观影者的观影环境作为思考的元素。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的世界里,任何文化成果都要靠各种符号来传达出它的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同样属于符号文本,而符号是需要被广泛的接收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互联网在纯粹的符号传播上为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在模式上的推广也有很大作用。互联网平台所能提供的辅助服务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电影艺术的发展在复杂性上相较其他艺术形式难度更大,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意识到时代变化带来的危机和优势对把握电影艺术发展趋势大有裨益。结合了视觉和听觉的电影艺术是更亲近大众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并不顺利,电影作为更能亲和大众的艺术形式也有必要作为发展的旗舰来对民众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进行优化,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价值。亡羊不补牢,为时晚矣,民粹文化的危机需要严肃对待,去伪存真的中国电影的发展会是繁荣的。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智庭.索绪尔符号学传统:基础与发展[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6).

  [3]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