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后现代电影的美学之思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433
邱姗

  摘 要:后现代电影作为后现代社会及艺术的产物,不可避免的继承了后现代艺术的特征,后现代电影叙事上批判“元叙事”,多元主题的解构与重建,碎片杂糅的风格,广场化的语言形式等美学特征使得后现代电影在后现代语境下以其独特的姿态蓬勃发展,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后现代电影的深刻影响出发,探讨后现代电影的美学特征,正确看待后现代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电影;多元化;碎片化;解构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104-02

  后现代电影是后现代艺术的产物,后现代电影从后现代艺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思潮,逐渐有了具有自我哲学观和美学观的存在。在众说纷纭的阐释中无法给其一个清晰的界定,对“后现代电影”的研究方兴未艾,也没有形成现成的结论。“后现代电影”是被电影批评者指认、命名、阐释而得以存在的,本文将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的电影称之为“后现代电影”进行讨论,借此来深入理解电影的后现代性,更加清楚的认识后现代电影。

  一、“后现代”的现实存在与“后现代电影”缘起

  理解电影艺术的后现代性,理解后现代电影,无法规避地要讨论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

  20世纪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后现代转向”,进入了“后现代状况”或“后现代社会”。50年代,美国出现“新的后现代时代”的观点,60年代。西方思想领域,“把后现代精神推向了前台”,70-80年代,西方学界广泛展开了“后现代”与“后现代性”关系的争论,80年以后,后现代思潮进入思想领域主流,“后现代话语”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

  借用伊哈布·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折》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的归纳研究——不确定的内在性。“所谓不确定性,我指由下面这些不同的概念所共同勾勒的复杂繁畤: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性、散漫性、反叛、倒错、变形。仅变形一项就统摄了当今许多自我消解的术语,如反创造、分解、解构、消解中心、移置、差异、间断性、分裂、消隐、消解定义、非神话、零散化、反正统化——还不用说反讽、断裂、无言这些专门术语。通过这些符号,一种强大的自毁欲影响着政治实体,认识实体以及个体精神——西方的整个话语王国”。①

  特里·伊格尔顿在《后现代主义的幻想》一书的阐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作为哲学思想风格的后现代性在文化艺术上的具体体现。“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②

  后现代主义者以反对、反思、重写“现代性”,主张反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反普遍主义、反形而上学,主张不确定性、消解事物的深度,倡导大众文化,无疑这反映在最大众、最科技化的电影艺术中,则出现了电影艺术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电影艺术与后现代文化碰撞,后现代主义精神及话语元素渗透、融合、包容到了电影文化与电影艺术及话语中,“后现代电影”应运而生。

  二、后现代电影及其美学特征

  “后现代”从产生起就一直伴随着无休止的争论,无疑给“后现代电影”的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挑战。后现代电影的产生与其他电影风格产生一样,都有着孕育他们的文化母体,后现代电影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母体。有人认为,“电影在艺术形态上具有科技性、复制性、综合性、商业性、拟象性、现象学等后现代主义特性”③,所有具有后现代性命题的电影都可以归结为后现代电影,而电影的后现代性又给后现代电影带了更加广泛的内涵,故后现代主义电影是能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的电影类型,无论是后现代电影还是电影的后现代性,都无法脱离“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性”这一文化思潮的影响。

  电影作为时空的艺术,其叙事是借助空间的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来实现的。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是指电影按照一条或多条叙事线索,随着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戏剧模式层层推进。后现代语境下的叙事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解构了传统叙事,用时空的任意拼贴,使得线性时间消失,空间失去了现实存在的依托。经典的后现代电影《暴雨将至》、《低俗小说》、《重庆森林》等,在叙事模式上都颠覆了传统叙事,碎片式的叙事和拼贴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后现代的话语特征。后现代电影的拼贴和凌乱,是形形色色碎片的线性与非线性、“寻常”与“反常”秩序状态的拼贴与杂糅,是后现代叙事批判“元叙事“,反传统叙事的综合体现。

  后现代电影具有鲜明的电影符号,电影的碎片化、对白的哲学化、色彩的暴力化、音乐的MTV化等等,这些后现代元素丰富了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对象,为电影美学的我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昆汀《低俗小说》断裂的叙事风格,讲四个相对独立又相互牵扯的故事,颠覆时间的线性逻辑,打破正常叙事时间链条建立起一种话语的游戏;《杀死比尔》系列电影作品中毫不避讳的对暴力美学的追求,视觉暴力作为电影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电影形式主义对电影本体的研究;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情书》优美的空镜头与舒缓的MTV节奏,建构了岩井俊二现代浮世绘的电影画卷。

  后现代电影不仅丰富了电影符号形式的研究,同时对电影题材也有着十分鲜明的偏爱。后现代电影不仅将边缘题材引入主流视野,诸如女性电影与同性恋电影,不得不说后现代思潮的反叛为同性恋电影提供了文化沃土,反抗异性恋中心主义,争取同性恋平等话语权等意识成为了同性恋电影与后现代对话的主题依托。但同时更多的是关照后现代时空下人类的生存状态,后现代电影对时空与生存的思考始终是其主旋律。

  (一)多元与边缘的主题建构

  1.多元主题的重建

  “多元化”在后现代电影主题的表现是解构了传统母题的含义,赋予了多维度的解读。《大鱼》中成人童话的亲情故事、《阿甘正传》中翻阅历史的人生励志,后现代电影对于电影主题的多元化理解,让生活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人们在传统道德的边境中见证了后现代电影大智若愚的主题意蕴。

  2. 边缘主题的张扬

  “无中心”、“去中心化”是后现代美学理论经常探讨的话题,后现代电影对“去中心化”的理解在无深度文化追求的审美取向,颠覆和背离权威中心话语,对中心话语的疏离、对人文内涵的稀释、对道德深度的浅平;消解经典、消解传统、消解深度美学、消解中心话语、消解元叙事,是后现代电影在边缘主题的张扬中最为鲜明的立场。

  (二)凌乱与狂欢的视听盛宴

  1.碎片与拼贴

  “碎片化”已然成为了后现代电影风格的标签。无论是昆汀的经典之作《低俗小说》,还是国内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亦或是《堕落天使》,它们展现的后现代电影碎片式的叙事之美让厚点带电影在其风格形式独具一格,其碎片的艺术组合与拼贴都包含着创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价值取向,情节的线性因果链被打断,叙事时空和叙事本身变得支离破碎,不同的时空碎片或情节碎片间任意拼贴,在碎片的零乱美中带给观众后现代时空错位的审美体验。

  2.风格的杂糅

  后现代电影是多种电影类型的嫁接与多种电影风格的杂糅。家庭电影、纪录片、心理片、恐怖片、黑色电影、情爱片,无论是摇滚、流行音乐,还是数字影像,高超的剪辑艺术,在后现代电影中都有它们的痕迹。其中后现代电影关于戏仿经典、荒诞、黑色幽默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风格意蕴。《罗拉快跑》中有典型的碎片式叙事、荒诞的人生主题,将男友的生命决定权放在一场关于追赶时间的游戏。荒诞的幽默是带着眼泪的微笑,周星驰电影对传统叙事的荒诞性解构,戏仿经典。

  (三)广场化语言的魅惑

  1.草根语言风靡

  后现代电影的语言风格使其美学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现代电影众多的变革中,语言的变革也显得尤为突出,首先体现在草根式语言的兴起。后现代文化是大众通俗文化对知识分子高雅文化的消解,尹鸿指出后现代电影对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反映和反思,它具有知识分子精英的怀疑气质。在不相信真理与传统电影宏大叙事的前提下,后现代电影中的语言呈现出草根文化滥筋的普遍特质。当然,这里指的电影语言代表的是电影中跟声音有关的元素,并非电影美学中所指的有关影视手段的电影语言。后现代电影影像狂欢的同时带来了草根文化的复兴,同时其无厘头的对白风格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草根式语言的盛宴。

  2.电影语言广场化

  “广场语言”的提出始于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在研究拉伯雷的小说中发现其艺术语言受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广场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狂化的、无拘束的、坦率的广场腔调。对此巴赫金提出“在广场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言语,不拘形迹的言语,它几近于一种语言,与官方文学的语言,与统治阶级特权阶层、贵族、高中僧侣、城市资产阶级的上层的语言大相径庭,尽管在一定条件下,广场言语作为一种自发力量己闯入他们的语言领地。”④

  后现代电影中的“广场语言”较之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变形,尽管它同样以一种狂欢的姿态呈现给观众,但其混杂的广场氛围更为直观的冲击了观众的视听感官。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所有的插科打浑、诙谐幽默、庸俗粗鄙、春风得意……都汇集到喧嚣混杂的广场中。

  三、反思后现代电影

  作为一种“文化风格”的后现代主义,在电影领域里取得了无可争议的巨大成就。后现代电影作为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电影形态是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在后现代电影中,深度模式已经被摒弃,“后现代电影”正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者共同合力作用下催生出来的。

  后现代电影以其无逻辑、无中心、充满荒诞情节、拼贴与杂糅的方式带来无意识的精神世界感官体验;与传统电影注重道德教化、净化心灵不同的后现代电影更注重欲望的宣泄与替代的满足,反叛传统道德、颠覆传统叙事与中心话语;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是后现代电影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电影艺术的浓墨重彩的书写。

  然而值得警醒的是后现代电影不是标榜“独创性”,用极端话语和反传统来标榜后现代。后现代电影是一个进行时,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属于这一时代的艺术。后现代电影应当在变革发展与反思中不断前行。

  注释:

  ①王潮.后现代主义的突破[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

  ②李简瑷.后现代电影——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奇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③王涛.后现代电影与电影后现代性[J].电影文学,2009(23).

  ④徐磊.后现代电影创作分析及理论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费瑟斯通(英).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