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产青春电影近年来出现大热的趋势。最近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国产青春电影的热映,对重建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起了很大作用。为什么像《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这样的中小成本青春电影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一现象背后还有文化这一隐性原因的作用。社会现象的背后是文化现象。本文将选取怀旧元素这一个侧面来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解读。
关键词:国产青春片;文化;怀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101-03
一、青春电影
(一)国产青春片的历史
在中国电影史上,青春电影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出现的表现革命战士和青年知识分子的影片如《青春的脚步》,这时期的电影呈现出政治和意识形态覆盖了关于青春的成长和个人存在的特点。80年代时代的巨变使影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青春祭》、《青春万岁》、《庐山恋》等。在这些影片中,“青春”的意义普遍凸现为至高无上的事业和理想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主题,缺少青春特有的感伤、忧郁和反叛。正90年代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一时期的青春片多取材于当代都市青年的生活。如《无人喝彩》、《太阳雨》、《给咖啡加点糖》、《青春冲动》等影片,更为真实地表现了一定历史时代下青年们情感、生活和迷失、困惑,主要表现都市青年,作为小人物的心态、情感和生活。这一时期的青春电影关注无数个体生命的状态。进入新世纪,第六代及新生代电影则采用边缘人的题材,关注当下时代和青年群体的生活和情感。①这一时期电影的形态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电影也逐渐由宣传教育意味转向记录时代背景下个体和群体生存状态。成为记录和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
(二)青春电影的分类
根据主题表达的不同可以将青春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成长主题;(2)爱情主题;(3)友情主题;(4)亲情主题。而蒂莫西·谢里的《多厅影院一代:当代美国电影中的青年形象》一书中,根据题材的不同将青年电影分为五种类型,即校园青春片(youth in school)、青年犯罪片(delinquent youth)、青年恐怖片(youth horror film)、青年科幻片(youthand science) 和青年爱情片(youth in love and having sex)。②
(三)青春片特点
与成熟的类型片和商业片一样,青春电影也有自己比较明确的风格和特点。在剧中人物设定上,一般青春片会出现以下几种人物:(1)平凡普通的主人公;(2)众人心目中的“男神”或者“女神”;(3)一群白痴的同伴;(4)一个看似少年老成的“大神”。
在画面场景的选择上,一般会出现教室、图书馆、宿舍、篮球场等等一些标志性的地点。在推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上,一般可以归结为:(1)自我成长的烦恼;(2)与老师、家长等代表权威阶层的冲突;(3)与伙伴之间的冲突;(4)对社会的反抗。
二、怀旧在青春电影中的表现
(一)怀旧的概念
据考证,怀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两个词根分别为“no stos0”( 意为“回家”) 和“ alg os ”( 意为“ 伤痛”),直到20世纪,怀旧被作为一个心理术语确立下来,其意义也由最初的地理空间意义上的思乡到时间意义上的怀旧。这种延伸拓展了怀旧的意义。这种回忆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对象的意识,而且是关于这样一种过去对象的意识,,关于曾经被感知过的、并且是被我感知过的、在我的过去的此时此地曾经被给予过的对象的意识 ”③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怀旧这个概念,一是人为什么会怀旧,二是怀旧到底“怀”的是什么。怀旧的动机不同的人可能是出于不同的心理或情感需求。“奥德赛只渴望重返家乡, 普鲁斯特却在找寻旧日时光”在Odyssey里,他们的情感诉求就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俄裔美国学者博伊姆的观点,怀旧可以分为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修复型怀旧强调返乡,尝试超历史地重建失去的家园。反思型怀旧多于怀想本身,推迟返乡——有惆怅、嘲讽和绝望之感。修复型的怀旧自视并非怀旧,而是真实与传统。反思型的关注人类怀想和归属的模糊涵义,不避讳现代性的种种矛盾。修复型的怀旧维护绝对的真实,而反思型的怀旧对它提出疑问。关于怀旧的这两种类型也对应着上述的地理空间和时间空间的两种分类。
(二)《致青春》和《合伙人》中怀旧元素的分析
1.剧情元素
《致青春》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90年代,从第一个镜头刚开始,观众就穿越时空回到90年代的校园,女主角的白色袜子、新学期开学的欢迎条幅、迎新的广播、破烂拥挤的宿舍、别有用心的社团招新、男生宿舍的看黄片场景和情节的设计完全来再现了90年代的大学生活,极易让同时代的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产生共鸣,因为影片表现的就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而直率、任性、可爱的女主角爱上性格古板理工男的,上演女追男的剧情也让很多观众会投射到自己身上。而张开对宅男女神——阮莞的暗恋更是将青春的美好与残酷表现到极致。相信许多观众都经历过青春期那种蒙昧、晦涩、甜蜜的暗恋。《致青春》电影通过镜头语言,将这些关于青春的矛盾冲突浓缩到剧中人的故事中,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怀想自己的青春,怀想记忆里的那些人和事。青春、梦想、爱情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国合伙人》直接取材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个人经历。讲述三个青年人追逐梦想的故事。影片讲述了“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愤青”佟大为从1980年代到21世纪,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屌丝逆袭故事”。影片讲述的是三个人的创业故事说出了整个80年代创业一代的心路历程。
2.音乐元素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在突出影片主题、烘托场景气氛、表达人物情感、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体现电影怀旧特色的很重要的元素就是音乐元素。在《中国合伙人》里。佟大为KTV 版的《海阔天空》,beyond代表了是一种时代精神,是所有人的80年代。罗大佑《光阴的故事》、崔健《花房姑娘》《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80年代的一种文化符号。而《致青春》里王筝和青蛙乐队的校园民谣响起时,观众完全沉浸在校园的感觉和气氛当中。小礼堂演出时郑微的一曲《红日》几乎成为整部电影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幕。沸腾的学生,尴尬的教导主任、忘情的女主角……
3.情感元素
纯真年代的爱情、梦想、兄弟情义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且这种财富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才更显得弥足珍贵。大学时代是许多青年都经历过的时代,走出大学就意味着和学生时代的告别。看电影往往是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青春电影里的校园生活是我们去重温记忆的一个渠道。《致青春》里的张开对阮莞的暗恋,郑微对陈孝正的穷追不舍,郑微和阮莞之间的朋友情,阮莞对爱情的执着与信仰,小北与姐姐之间的亲情等等这些,或许就是你或者我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中国合伙人》里“土鳖”成东青,“诗人”王阳,“才子”孟晓俊之间的兄弟情义,一起创业的奋斗史,三个人的矛盾冲突等等也许已经或正在发生在我们身上。他们遇到的迷茫、困惑、成功或者失败也正是我们所经历的。《中国合伙人》在影片结束王石、冯仑、马云、柳传志、李开复等等与片中主人公同时代的成功企业家的出现更是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
三、对国产青春片中怀旧元素的文化解读
(一)国产青春电影运用怀旧元素的原因
美国青春电影选择“性”作为革命的解毒剂,它们或者是把“性话题”当成玩笑来活跃气氛,或者是通过探讨“未婚先孕”来深化影片主题。日本的青春片中充斥着暴力、热血等元素、台湾青春片和泰国青春片则走《那些年》式的小清新风格或者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暴力、犯罪重口味片子。相比较之下国内的青春片,所有的敏感元素都消失了。国产青春片无法突破体制的障碍。在市场和商业的制衡中“怀旧”似乎是比较安全和明智的选择。
从社会的大背景来看,中国现代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三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剧变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百年的进度。社会更新的速度太快,以至于30年前的人们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于我们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而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他们的心理适应速度有时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速度。于是这种社会快速转型会带来大众的迷茫和心理失衡。因此有必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从各个年代人们优秀的品质中寻求精神力量和支撑,通过唤醒、重构集体记忆来创造属于我们当下的文化。然而“每一个集体记忆都需要得到在时空中被界定的集体的支持”④对于那些已经丧失或模糊的记忆,尤其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些记忆的人们来说,更需要媒体的某种激发。电影中运用怀旧元素去寻找“集体的记忆”正是在把握了观众的心理后的成功尝试。
从人怀旧的动机和缘由来看,认同的焦虑和认同的危机在每一代人中都始终存在,由于青年人处在一个临界点上,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很难很快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归属,但是社会的压力和家庭的压力随着青年步入社会就随着而来了。这在这种没有心理准备和缺乏行动能力的轻体下,每一代的青年人可能都会难以找到自我。如我国学者所说:“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于自身如此地困惑不解”。当下的电影主流消费群体(“70后”、“80后”、“90后”)来说,不论是青涩而热恋的初恋,还是步入社会后的无奈改变,影片的怀旧对象,恰巧覆盖了他们的人生阅历,或者正好是他们正在经历的。当他们来到电影院,相似的青春体验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怀旧中,他们能抛开眼前的郁闷,体会到些许放松和愉悦,得到一些补偿和自我满足行为。在电影为观众创造的白日梦中,观众们会在心里保留一块温暖的地方,留下明亮,直面苍凉。怀旧类青春电影实际上祈祷了一种心灵慰藉,调节心理平衡的作用。
根据美国盖洛普机构调查,观众容易对影片中与自己相貌、阅历等经验相仿的演员产生认同感,这样便会使观影者将影片中的主人公想象成自己,通过这名演员更好地将自己带入故事情境,这也是影片创作和观影的一般规则。就是说最好的故事就是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身边人的故事,因为人往往是对自己很身边的人最有兴趣。如果电影能带给观众这种感受就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而怀旧元素的运用正是将身边的人和事搬到大荧幕上,这样更加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青春片中怀旧元素的作用
青春片的要旨在于通过故事的运作,“在保持观众幻觉的同时,象征性地解决历史与现实状况下的群体焦虑”,具体而言就是想象性地调解青年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例如《中国合伙人》三个没有背景、资本、权利的青年创业成功。现代的创业者也许会从影片中得到一种心理的鼓励或者暗示。当他们再去面对自己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瓶颈的时候也许会得到心理的一点平衡。在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电影这种艺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青年群体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怀旧电影的作用则在于试图重建一个时期的特定文化经验,而不是重返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怀旧并不是真的对过去有兴趣,而是想模拟表现现代人的某种心态,因而采用了怀旧的方式来满足这种心态。在后现代这样一个无时空感、平面化的状态中,怀旧影像不过是一连串由音乐、时尚、发型、车辆造型等设计合成的消费品,供给无历史感的主体进行历史的消费 大多数怀旧电影的创作者都有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他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或记忆,包括逝去的人生最美妙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不仅唤起了同代人的集体怀念,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对现代社会时间压迫人生存的一种反抗。
(三)对国产青春片的建议
国产青春电影虽然在过去几年获得很高的人气和票房。甚至有人预言国产片的春天就要到来。但是商业回报并非是评价一个行业发展和成熟的唯一标准。特别是电影这种文化产品,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衡量的重要指标。国产青春片在借用怀旧元素获得成功之后,应该去反思,如何在创作中平衡商业价值和文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怀旧是调和这一矛盾的很好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在借助怀旧元素的运用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需要思考如何让观众在怀旧的同时进行反思到底过去的经历和时代的变迁到底给我们留下什么,我们如何通过吸取过去的精神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事实上一件文化作品在创作完成的同时,其实就已经与文本自身关系不大了,而更多地成为大众意义创造生产的舞台。作品表达的是创作者的思考,而对作品的解读则是大众个性化的重构。
注释:
①郑静.青春电影的成长道路[J].电影评介,2007(05).
②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63.
③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④吴海利.电影《钢的琴》中文化叙事元素分析[J].电影评介,2012(2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