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阿鲁秋年降A大调小号协奏曲》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384
姚广哲

  摘 要:阿鲁秋年是前苏联著名的亚美尼亚作曲家之一,他在自己的音樂作品中﹐創造性地運用了亞美尼亞的民間音調和調式﹑節奏特點﹐旋律優美﹐色彩豐富﹐復調技巧精湛。《降A小號協奏曲》是他众多优秀的作品里最具有鮮明特色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从作品的结构和和声方面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从而更好了解作曲家在创作时的技术手法和艺术构思。

  关键词:旋律化和声;自创性旋律;主题材料

  中图分类号:J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91-01

  亚历山大阿鲁秋年是前苏联最富才华的亚美尼亚作曲家之一。1920年出生于亚美尼亚首府埃里温。1941年毕业于埃里温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和钢琴专业,师从巴赫胡达亚娜。1946年至1948年,师从里吉尼果弋,在俄罗斯进修作曲专业。1970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阿鲁秋年的音乐,风格独特,富于创造性。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为管乐队所写的乐曲最具鲜明特色,其中由著名亚美尼亚小号演奏家A Mecuanheu担任独奏,在苏联管理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演奏的这首《降A大调小号协奏曲》最具代表性。被誉为与海顿和胡梅尔并列的三首小号协奏曲。阿鲁秋年于1950年创作的这部协奏曲,具有浓郁的后期浪漫主义色彩。洋溢着青春的热情与光彩,那种自由奔放,富有传奇般色彩的音乐让人们为之陶醉。作品的曲式结构灵活、旋律线条跌宕,和声独特,配器精湛,具有亚美尼亚民歌风格。

  一、作品的结构

  乐曲一开始曲乐队奏出,随后以独奏小号奏出的号角般的主题拉开了全曲的席幕。开始就采用弦乐组以震音技法理,小号的金属音质,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作为引子部,这部分的音乐材料,旋律高度半音化,和声色彩多变,音乐自由奔放自然调式的降二级和降五级,均分形的节奏,勾画出法西斯的嚣张与傲慢。进入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调性逐渐过渡到降A大调,由4个段落组成。段落A(33小节),音型紧密,积极亢奋。在配器上借以定音鼓模拟炮声,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场。段落B(41小节)音型结构较为松缓,起伏较大,更具抒情性。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亚美尼亚民间风格的旋律音调。呈示部中(79小节)调性变得十分自由,旋律高度半音化,速度缓慢而有律动。音乐形象具有一种模糊朦胧色彩和多变的抒情性,与主部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弦乐组弱缓的引导下(88小节),先是单簧管深沉舒缓的旋律,随后是小号更为煸情地表现,渲泄出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同时又抒发了一种饱满而生动的情感。达到副部主题的高潮后(114小节),经过力度递减,模进,离调的处理手法,并由长笛双簧管演奏的一段动人旋律,使音乐情绪逐渐淡化,平和。预示着新的阶段将要到来。

  发展部(127小节)矛弋纵横,情感交融,可分成4个部分陈述。第一部分主部主题材料,被放宽处理,运用复调等处理手法,增添了音乐的紧张气氛。第二部分(160小节)是发展部的主体部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材料相互纠葛,矛盾的发展表现了敌我双方的激烈对抗。象征人民顽强精神的副部主题,不断增加它的陈述地位。第三部分(190小节)是副部主题展开性发展,仍做为主体部分。第4部分运用复调处理手法,一方面突出了敌人的强大,另一方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为后面抒情性内容埋下伏笔。

  乐曲从127小节开始是一个连接段,由引了部的动机发展而成。在这里音乐在气势上突然一转,单簧管与巴松的独特音色将这种一凄凉的效果发挥及致。由第233小节进入一个插入部分,乐队在升C小调上陈述。主题一开始在升C小调上彩切分音和四分音的律动为背景,给人一种忧郁而荡漾的感觉,似乎是在骑马缓行。主奏乐器小号加以金属弱音器的特殊音效,再借以小提琴加弱音器的衬托下,奏出了一种郁闷,伤感的旋律。同时低音提琴以饱满的力度陈述着副部主题,与单簧管、长笛共同汇聚了一个情感交融的多声织体。

  在尾声之前是再现部分,(266小节)主部主题材料不断再现,通过模进,移调,拍子变化的手段引出主部主题的再现。全曲的尾声(360小节)展示了苏联人民的坚定决心和革命精神,其中包括了一段用小号表现的情感开放形象鲜明的华彩乐段,最后乐队以坚定而有力的宏大音响结束。

  二、和声手法

  作品在和声上采用多变灵活的形式进行创作。其中离调和转调都十分频繁,和声的运用使作品展现出一种玄奇的色彩。(1)从传统的各统叠置的角度看,作品中以三度叠置的三、七、九和弦的运用增大了音乐的功能性和色彩性;(2)四、五度叠置和弦中,减四、增四,减五等不和谐音响的使用,营造出一种极富张力的音响效果;(3)2度叠置和弦的使用,使音响的变得尖锐,增强了音乐色彩的表现力;(4)在阿鲁秋年的这部小号协奏曲中,通过对和声运行趋向和规律性分析,可以看出同时期苏联作曲家作品的一些特点和声材料常存在于曲调之中,强调和声中要有调,所以常使和声中产生新的和弦,又因各种弦连接时,加强了各声部曲调的流畅。

  在阿鲁秋年的这部小号协奏曲中,曲戈结构自由得体,句法舒畅连贯,和声壮丽,旋律线条起伏跌宕,配器精湛,都充分体现了后斯浪漫主义情感抒发的自由奔放。

  参考文献: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