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意境营造在水彩画作品中的运用与体会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411
王海涛

  摘 要:在水彩绘画作品意境的表现中研究光影处理技巧在画面意境中的作用,探索光影运用发展的意义、感悟。浓厚的自然界中的乡土气息和鲜明地域特色是各地方历史的见证,将自然之美在不动声色中融入我们的绘画创作中,其意境之美让每一个读者走入到大自然中,水彩画更要注重内赋的精神气韵,追求气韵的和谐、律动,人与自然的融合。

  关键词:意境;自然;绘画;光影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22-02

  物会于心,技进乎道,艺术的根本要素是对自然物象一种质朴的热爱。将自然静谧之美,在不动声色中浑然成象,让人感觉到心灵的安宁,让每一个读画的人在无声中接近艺术的内在情感,水彩画更要注重内赋的精神气韵,追求气韵的和谐、律动,人与自然的融合

  绘画的素材来源方式与渠道各不相同,因个体的审美角度不同,取材则会大不相同。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故土萦怀》是陶世虎先生在1996年完成的作品。画面以内蒙的一处峡谷为题材绘画对象,远景:淡淡灰蓝色的天空。中景:坚韧挺拔的岩石,一处为受光的,一处为逆光的,层次分明。近景:一株刚毅不屈的小树,低矮的灌木丛和生长在小溪的芦苇。画面没有离奇古怪的内容,所有的取材都是对青春岁月里记忆的汲取。湿画出的灰蓝色的天空,天空的色彩以湿画法巧妙的衔接少许远山,营造出画面最大的空间感,中景的岩石层次感强烈,以层层的透明色叠加完成,对比强烈且又不失和谐,岩石的质感明确散发着绘画上的真实感。宛如逆境中破土而出的小树,有着几许旁逸斜出的枝条,视之,时而像不屈服现实向命运抗争的意象,时而又像对世人展示顽强的蓬勃的力量。曲折的弯弯的小溪,滋长了倔强的芦苇,随风而动。整幅画面倾向于灰绿色调,既有深沉的怀旧感,又兼有浓郁的生命气息。画面上虽然没有活动的生命个体,但是观众却感受了此处不但具有生命个体的存在,而且还有世间生命相互依存的意义。

  由此得知,在素材和基本思路确定下来后,画面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付出实践,两者相结合才能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与追求。动笔之前更需要冷静的思考,把心中所设计的构图反复琢磨,把绘画的前后顺序进行严密的梳理,做到成竹在先。

  《老家》是我对沂蒙山的怀旧之作。我的故乡沂蒙山不是什么名山大川,起伏的连绵的山峦中,散落着可数的低矮的石头草房。放眼望去,山高水长,草屋悄悄地点缀在群山之中。这里没有通瞿大道,只有那山间崎岖曲折的小路在向远处延伸。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只有那人挑人背的情景在重复着古老的故事。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脸上滴落的汗珠在轻轻吟唱着不知名的小曲。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平静而古老。 然而,在我的心中,我的故乡却是最美的,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是我的兄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姐妹,难以释怀。 在这幅水彩画创作时首先要做到胆大心细,梳理思路与作画步骤,确立色调,其次把握画面的驾驭能力。在构图中:1、确立主题,分清主次。2、进行画幅比例推敲。画幅比例关系到主题表现景物容纳和构图安排。 3、明确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艺术也有主次之分。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虽然在画面上由远及近推着画,在整个全局的把握上须有整体观念,不能看一点画一点,切勿孤立地抠局部。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注意:脏、灰、花。同时在调色上避免对比色、补色颜料的等量相调。谨慎使用倾向于黑色的重色,其实这种中性的重色如果运用合理,对画面上明度的对比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这种中性色能把不太协调的色彩“变得”和谐和稳定,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对待灰色的应用和处理上,既要谨慎又要放松,因为画面上营造意境的大量区域都是他,同时灰色的合理使用也就是体现了作者以如何的思想展开对画面意境营造的过程。

  《老家》着手落笔从上汲下,也就是从远景开始,完全以湿画法进行,淡化的远山和树冠,不但能表达出空气的感觉,而且融合了他们的边线,这样更能够靠近整幅画面意境之美。接着顺势刻画主体。石头房子是这幅画的主体,也是画眼。在主体上一般都投入最多的色彩与层次,目的是凝聚画面色彩和形象的感染力,亦彰显对主题意义的确立。对于石头墙的墙面的处理,要有充分的的耐心,因墙面由众多的琐碎的小形构成,提炼和概括就是此处的难点和重点。把墙面依据色彩倾向的变化分成若干小块,每画一小块,先整体铺色块,然后局部深入,色块与色块之间以湿画法连接。大门口的对联,红色要含蓄,控制对比与和谐的尺度。左面的草垛,深入刻画,右面的两处草垛,概括简约,形成繁简对比。崎岖的山路与路两边的积雪之分界线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营造体积和空间,做到真实生动。最后以枯笔深入刻画树干和树枝,使之坚实、挺拔,并和远景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最后的整理环节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深入时,会使画面某些局部画“过”、“碎”、“花”,这对画面整体气氛的表达,对意境的产生会起到破坏的作用。如何审视整体上的不足呢?可以借鉴古代大师们的方法,使用镜子观察画面,也可以使用现代数码成像器材,“换一只眼睛”来重新审视观察这个画面,从而就得正确的观察角度,正确的调整方法。对画“过”的处理,首先要在明度上检查,或轻轻的洗,或是加以重笔。对画“碎” 的处理多以湿画法融合再融合。 “花”的地方要勇于“忍痛割爱”,大胆概括和舍弃。

  在水彩画的水与色的认知和表达时,个体主客观的差异和色彩修养的程度毫不掩饰直面绘画上的视觉第一体验。光是人认知世界的前提, 也是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途径。绚丽的色彩、结实的形体、美妙的形式结构等大千世界的显现, 无不同光与影有关, 对光影的利用与表现, 印象主义的色彩不但推动了西方绘画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艺术辉煌,而且更为简洁的阐释了色与光对画面意境营造的重要性,水彩画的色彩亦在其中对事物光与影的表现中脱颖而出。水彩艺术的特点就是色彩的明丽、剔透和流畅,在水彩画《老家》作品中,受光的是主要物体右侧,恰当的使用加强明暗对比的方法,达到对主体刻画的要求,同样通过削弱明暗对比达到对非主体在画面上的要求。画面上作为主体的陈旧石头房子显得古老而质朴,屋顶上残留的积雪或许暗示了屋里的温暖,大门口门边上的飘着红色的春联,似乎是这家人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曲曲折折的小路两旁厚厚的积雪也许就是今年瑞雪兆丰年的写照。一双浅浅的脚印,似乎有人来过。一条横跨左右的树的影子,揭示了阳光的温暖。冬天是寒冷的、萧瑟的,但是时间的温情是存在的,无论你是住在豪华的高楼大厦,还是这低矮的茅草石头房子,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天即将来临。主体和非主体为了画面诸因素能井然有序、空间层次得以表现, 光与影舍弃与加强,一切为画面需要而加以安排, 让主体和非主体分别处于或明处或暗处的最佳位置, 光与影的使用目的清楚而寓意深远,从而使纷杂的场景得以顺畅。所有的对物体的处理都为整体效果而付出,所有的局部的描绘都在为意境的表达而奋斗。《老家》源于一方水土养一家人的基本理念,以作者熟悉的事物,在选择的季节的某个时间节点里表现了光线和色彩,同时对画面进行了恰当的细节描绘,通过对主体的深入细致地表达和对非主体恰当概括处理,恰当把握水、色如何碰撞,更为直观清楚、明朗,体会更亲切准确的表达出了冬季沂蒙山的萧瑟和凄美,同时也寄托了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亦最终体现了浓厚的自然界中的乡土气息和鲜明地域特色,自然之美融入绘画创作中,其意境之美让每一个读者走入到大自然中,同时也营造了为主题服务的意境之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