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自拍摄影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189
薛迁

  摘 要:自拍摄影自摄影术诞生起就倍受一些摄影艺术家的钟爱,采用这种摄影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本文将比较自拍摄影与非自拍摄影的不同,并探讨自拍摄影的几种创作手法。

  关键词:自拍;自拍摄影;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285-01

  一、自拍摄影与非自拍摄影

  1.自拍摄影是观念先行。自拍是一种自娱,而自拍摄影是一种自我创作,这种创作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审视。整个作品形成的过程也许很长,从构建“心像”到形成作品这样一个制作的过程,有的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大量准备工作,所以自拍摄影是一种观念先行的艺术形式。而拍摄他人的摄影创作,更多时候是即兴的,尤其是街拍摄影家。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出现后,受到摄影界的强烈推崇,许多摄影师更是对摆拍深恶痛绝。所以非自拍摄影大多时候都是建立在对时机和题材的敏锐把握之上的一种即兴的创作。

  2.自拍摄影是心手合一。自拍摄影从艺术范畴来分析其行为动机,是一种自我窥视和自我解剖,自拍摄影的主体不单是外在形象,还包括摄影者内在的某种精神层面。拍摄者既是站在主体位置的窥视者,同时又是站在客体位置的被窥视者。一方面,主体通过镜头细细琢磨场景的选择、人物的安排、焦点的位置、光线的运用;另一方面,作为客体的自己没有对镜头后面那个掌镜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而把所有的关注点都聚集在自己身上,揣摩内心的想法、合适的神情、恰当的动态,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某种状态、外貌特征上升到情与景的融合。因此,自拍摄影是摄影者艺术观念的完美表达,达到了心手合一的创作状态。

  3.自拍摄影是由特殊到一般。罗兰·巴特在其摄影札记著作中提到,肖像摄影是一种反省自观的文化行为,形成四种自我影像的不同戏码,照片中被摄者的自我的影像是自己所认为的我,又是希望别人认知的我,同时也是摄影师认为的对象,更是摄影师展现技艺最后变成艺术品陈列在艺术馆的公众的我。因此,自拍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来就不是狭隘的孤芳自赏的行为,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譬如活跃于美国的当代女艺术家雪琳·纳歇特,她通过她的加入了伊斯兰文字的自拍摄影照片来探索女性在伊斯兰社会中的地位问题。由此可见,即使镜头对准的仅仅是自己,一己身躯也同样可以承负创作者深厚的社会关怀。

  二、自拍摄影的表现方法

  1.角色扮演。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作自拍摄影最成功的当属美国女艺术家辛迪·谢尔曼。1999,她年被美国《艺术新闻》杂志评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5位艺术家。她善于以自拍照反映西方社会不同年代典型的女性形象,其最著名的自拍摄影作品就是《无题电影剧照》系列,这组作品共69张,照片中的女子虽然角色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让人联想起好莱坞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他们处于一种被男性窥视的状态。这组作品表达了对于男权社会下大众媒介弱化女性、消费女性,将女性视作男性观赏对象和欲望客体的不满。

  2.自我纪实。美国女摄影家南·戈尔丁,常被冠以私摄影鼻祖的头衔。1953年出生的南·戈尔丁是现在美国最受瞩目的摄影家之一,她与各种自我放逐于美国主流社会以外的青年人共同生活。在这期间,戈尔丁怀着“自己记录自己的历史”的愿望,开始以摄影方式如实拍摄他们的群体生活,并且不作任何修饰,赤裸裸地展示了处于社会主流边缘的一部分美国青年的生活实态。她通过自拍的方式展现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吸毒、暴力等社会问题。比较有名的自拍摄影作品有《被殴打的南》《我和十字架一起在床上》。

  3.与行为艺术相结合。特立独行的华人摄影家曾广智在外人看来十分古怪,他常常以一种近似于行为艺术的方式来创作自拍摄影作品。曾光智1950年9月6日出生于中国香港,1978年搬到纽约市,成为“东村”及“57俱乐部”的活跃人物,1990年3月10日病逝纽约。曾广智最广为人知的一组自拍摄影作品是《东方遇见西方》。在这一组作品中,他始终身穿“毛服”,眼戴墨镜,并保持着僵硬的肢体和表情,出现在象征西方文明的各大建筑和雕塑前,以此制造出强烈的违和感。表现了作为少数裔的华人在西方社会的挣扎和矛盾。

  4.个人充当画面元素。自拍一旦上升到自拍摄影的高度,个人便往往不再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是作为表现作品主题和内涵的一种画面元素。

  美国当代女摄影家米鲁·金以一系列在城市废墟中的裸体自拍成名。在名为《裸体城市的忧郁》(Naked City)作品中,她全身裸体闯入被人们遗忘的废墟,古老废弃的火车站、隧道、下水道、墓穴、工厂、医院甚至是停尸间,格格不入的强烈对比,重新赋予曾经热闹的废弃建筑以生命力,并引发观众持续的联想和想象。在这组作品里,她只占据画面的极少部分,并且,可以被任何一个身体稍显优美的人替代,她的作用只是一个表达荒诞、孤独意境的元素。

  参考文献:

  [1]黄红艳.自拍摄影的艺术表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罗兰·巴尔特.明室:摄影札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顾铮.世界摄影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