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展开了思考,介绍了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256-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层群众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广大基层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力举措,对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对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展开思考十分必要。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公共文化产品数量有限,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当政府对基层文化体系构建引起重视之后,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了一些起色,但与现实中居民逐渐增长起来的文化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基层主要的文化载体包括电视节目、网络、报刊等,但是整体数量较少。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现有的公共文化产品质量普遍不高,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缺位。究其原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缺位,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规模严重不足,与人民群众增长着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二是城乡之间在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上的差距较大,各地区之间的公共文化产品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三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品种过于单一,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灵,都使得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缺位。
(二)资金缺乏,且没有形成完善的筹集机制
资金是确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近年来,随着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国家也加大了相关的财政收入,但是整体看来,这块资金来源并不稳定,主要是依靠政府补助来源,较为简单、总量较小,严重制约建设。实际上,我国某些基层的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合理调整后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相关法律、信息以及金融监管政策的缺失,导致大型企业与社会团体缺乏投资的信心。种种的原因加起来,就导致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简单,总量匮乏。
(三)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重要的生产力,而对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来说,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才配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政府配备的辅导员,其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补贴,但是这部分的人员配备是远远满足不了社区的实际需求的,大多时候我国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还要身兼数职。这里也有很大的缺陷,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这些文化服务工作者的文化水平高低不齐,对待文化事业也较为缺乏敬业付出的态度;专门的文化工作者极度匮乏是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再者,相关的制度也是比较缺乏的,并没有及时形成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资金投入较少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阻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缺乏。尽管近年来,我国逐渐增加了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但是与整个基层资金需求比起来,这些投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就拿2008年来说,当年对于基层文化的投入费用达到了历年最高,但在整个国家基建投资中也只是占了不到1%的比例。从整体文化投入来看,国家的相关财政扶持也更是倾向于城市,基层投入在整个文化投入占不到三分之一。
(二)政府重经济轻文化
目前,我国政府官员的考核主要以经济指标考核为主,总体上并不是很重视文化的发展。正因为这样的政治指导氛围,才引导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重视的经济方面,其中基层的相关建设发展也是顺应政策的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主。因此,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视实用的,而短期难以产生效益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思想的忽视就导致实际行动的偏颇。
(三)基层群众文化参与热情不高
在整个文化建设的行动层面,基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由于基层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群众更加关注经济收入的改善。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积极地关注甚至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的基层群众是非常少的,基本没有形成稳定的民间文化团队。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增加各方资金投入
有了稳定的资金流,才能确保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而稳定的资金流主要由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非政府部门的公益扶持共同组成。政府一方面可以直接加大财政收入的投入;另外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社会上的企业投资社会的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基层文化产业扩大基层享受文化服务的范围。同时,政府也可以引导和鼓励广大的非政府性质的社会团体,以公益的力量推动基层文化服务的发展。
(二)创新文化服务形式
文化服务的形式也是决定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文化服务的形式:首先,完善服务相关的公示制度,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其次,以新的技术手段创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帮助社区居民找到文化交流的阵地。例如,佛山市为加强基层文化管理,促进基层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在全区实行基层文化管理“五个一”模式。即一个公告牌、给一份点播单、联一个移动服务平台、搭一个自主舞台、创一个品牌七个部分。其中,竖一个公告牌,是指在社区合适位置通过公告牌做好电影下乡、活动开展等预告,也可通过广播、手机短信等做好预告,让群众知道。给一份点播单,是指提供文化礼堂服务项目、电影下乡、演出展览等菜单,如各级文化部门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电影下乡影片名称菜单、本地文体团队及节目菜单、主题展览等,让群众选择。联一个移动服务平台,是指结合“文化有约”网上平台以及“南海文化”微信平台,推进辖区文体团队和服务项目资源数字化建设,让群众互动。搭一个自主舞台则在于充分用好文化礼堂及其露天舞台,发挥群众自主性,开展好小而灵活的文体活动,让群众成为活动主导。创一个品牌则是要挖掘好社区资源与潜力,逐步形成文化特色,让群众满意。再者,加大国家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力度,扩大开放范围;最后,大力扶持和引导社会公益力量,激发整个社会的积极性。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首先,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录用机制,调动优秀的人才主动参与到社会基本建设当中去;其次,通过必要的人才服务政策引导大学生投身到社区文化建设当中;最后,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社区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文化建设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文化的改革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就为我国下一阶段的文化改革与发展添上了厚重的一笔,不仅为我国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城乡一体化是文化建设的趋势和必要条件。首先,应该铺设出城乡携手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布局,通过城市带动社区的思路,拉小双方的差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通过城市和社区一对一的帮扶,带动社区文化的跨越。同时帮扶政策的倾斜,也有利于城市优秀的人才流入社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从而维护广大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J].江汉论坛,2012(01).
[2]荆晓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研究[J].行政论坛,2013(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