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高校舞蹈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枯燥的教学过程。因此,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233-01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的技术。在目前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单纯的讲解或枯燥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一、舞蹈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重要性
目前,在高校舞蹈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比较单一的,不够灵活,依然以传统的讲授法和口传身授的方法为主,这些方法虽然历经多年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完善,但是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信息量大、易于接受和传播等独特的优点,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优秀的舞蹈作品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而且可以将学生要学习的舞蹈动作进行编排整理,重复播放,让学生加深印象。
所以,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把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易懂,而且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知识显得更加形象、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一)整合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
在高校舞蹈课堂教学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需要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口传身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继续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通过由教师示范每一个动作来帮助学生加强认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比如教师在讲解一些舞蹈技巧方面的重难点时,尽量把语言讲解和生动的教学课件结合使用,用CAI系统地讲解舞蹈基本技能动作,利用文字、图画、及声像给予学生立体的语言刺激,并且在课件中给学生展示常见的各种错误范例,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常见的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播放优秀的舞蹈录像,让学生在教师面授的基础上,通过观摩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分析及创造能力。再比如在舞蹈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和图片可以提高学生对抽象舞蹈语言的认识,让学生的理解更为全面、形象和具体,大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和体验能力。
(二)避免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
舞蹈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性,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练习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没有老师的亲身示范指导,光凭文字、插图学习,学生很难掌握舞蹈技术要领。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过度的使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全部搬到屏幕上,使舞蹈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舞蹈训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说,如果教师一味的过多过滥的运用多媒体,必将过犹不及,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尽管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高校舞蹈课堂知识的容量和信息密度, 优化教学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绝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示范等基本手段。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舞蹈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一味的给学生播放各种舞蹈作品的视频和图片,忽视了对学生给以更多的练习机会,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加强师生互动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沟通功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使教师能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并对多媒体电化教学中的缺陷及时修正。在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合适的课件。另外,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大学生把自己上课的感受,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法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效果。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与舞蹈教育的结合将成为现代舞蹈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整体特点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浩.“多媒体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及作用[J].大舞台,2010(11).
[2]吴春生.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师专学报,2007(04).
[3]吴振.浅析多媒体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