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很长的历史,从古代早期的原始“艺术教育”到北宋的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教育一直在前进,即使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坚持对美术教育的发展,经过一直以来的努力,美术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面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艺术家。
关键词:美术教育;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229-01
一、古代美术教育
古往今来,人类一刻也未曾放弃对“美”的追求。早期的人类就已制作了陶器、青铜器、玉器等,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我们的祖先的不断地探索与努力中,逐渐培养了造型技能,从而萌发了审美观念。
我国古代时期的美术教育在学校中未能占有一席之地。大多的画家和美术爱好者都是通过临摹,或者拜师学艺的方式进行学习。中国历史上设立的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就是北宋时期的画学,这在美术教育史上影响颇深。
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也涌现了不少的有志之士。1867年闽浙总督左中堂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此时学校的课程中已开设了“画法”科目。这是中国新式学堂中最早开设的“绘画课”。随后,相继也有学校出现了“绘画课”。那时的绘画课与我们现在的美术课是不一样的。他们开设美术课程只是为了学习几何绘图,透视学,从而造零件、造船。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添设了图画手工科,这时我国近代最早的美术科系。图画包括中西绘画及几何、投影等用器画;手工包括纸细工、粘土细工、石膏、竹、木等工艺美术,并且聘请了日本教师授课。当时为国家培养了一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
中国民国建立后,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成立了中央教育部,第一人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召开了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教育会议,确定了民国教育的基本框架。后来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学制系统,学制对当时的教育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中国学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教育进行了较多的改革。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全国多个省举行了关于实用主义的哲学与教育主张的70余次演讲。中国教育界掀起了西方教育的热潮,政府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美术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以及色彩,光影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一些新的理念引进到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中。
抗战八年,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磨难,再加上后来的反共内战,这使教育事业陷入危机。虽然1948年的美术课程标准修改将“图画”改为“美术”,但是事实上,基本还是与1923年定制的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相同。抗战期间,在中国工产党和毛主席的带领下,制订了抗日的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了当时的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著名的鲁艺(鲁迅艺术学院)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的,培养革命艺术干部的学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当时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特别提出要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初级中学图画教育大纲(草案)》和《小学图画教育大纲(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
1966年,中国爆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教育上造成了严重破坏,对我们的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阻碍。直到1978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使艺术教育有了转机。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198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美术统编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更加重视了,美术的地位也随之增高。各种各样的美术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涌起。虽然艺术教育在城市里受到重视,但是在偏远山区,学校的美术教育还是跟不上的,艺术师资严重缺乏。
三、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
后汉王延寿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宋代皇帝竟然亲自主考宫廷画家.足见其重视之深。近代美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看到了美术教育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积极意义,提出了著名的“美育代宗教”之论断。可见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未来的美术教育中,我国应确立对外开放、保持中国文化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保证偏远山区的学生也有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是要从老师培养起,优秀的师资对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欧洲许多国家,美术馆成为很好的美术教育机构,开设个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如果能很好的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的有利条件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这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会有很大益处。
参考文献:
[1]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俞可.在想象中潜行[J].艺术当代,2007(01).
[3]约翰尼斯·伊顿(瑞士),朱国勤(译).设计与形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