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黄妙秋对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所作的书评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5815
欧阳田娜

  摘 要:这是一篇黄妙秋对2006年中央音乐出版社由蓝玉崧著,吴大明整理的《中国古代音乐学》所写的书评。这本书采用的是以年代顺序与相应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为复合双线索,以这种线索为纲的好处,在于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该时期最突出的代表性乐种。作者主要从著述的成书背景、研究理念、史料价值等方面展开评论。

  关键词:书评;成熟背景;研究理念;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I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12-01

  一、内容综述

  这是一篇黄妙秋对2006年中央音乐出版社由蓝玉崧著,吴大明整理的《中国古代音乐学》所写的书评。作者主要从著述的成书背景、研究理念、史料价值等方面展开评论。

  作者认为:在成书背景上,蓝玉崧教授多年从事音乐史教育,尽管期间经历了57年的政治风波,但蓝先生晚年一生都致力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工作,曾计划完成一部中国艺术通史方面的专著,可惜学术宿愿未能实现便因病去世。作为蓝玉崧先生唯一的弟子吴大明听到噩耗后,在老同学于润洋教授的建议下,吴先生决心把笔记整理成书,使之公诸于众,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替导师完成遗愿,并以此表达他对导师的一份敬意。年近古稀的吴先生艰苦工作,如编者所说:“他查阅和校对了导师所有引用过的近400条古文献的原文出处,仅一条史料(关于清朝子弟书)未能找到原著,他也设法通过他人论文的引文进行查对。对蓝先生讲课中引用的、在古文献中析出的部分图片(如《碣石调幽兰》唐抄本中的文字谱等),他查找相应的古籍进行重新翻拍。书中有关马克思、恩格斯论著引文的译文,由于五十多年前的译文与当前的译文有较大出入,查证一两句话犹如大海捞针,吴先生不仅一一将其查明,还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将其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的最新译文加以修订。此外,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书中除了蓝先生原有的注释外,吴先生还补充和修订了一部分注释,如对每则史料中比较生僻的、古今读音和词义有别的字词,进行了拼音和词义标注等工作。”

  在研究理念上,(1)“述其然”与“述其所以然”,一方面它的内容为纲要概述性质,直观、概要地阐述了我国古代音乐史的核心内容,即做到“述其然”。同时它又突破正面结论性的阐述模式,深入探究和阐析内容和结论的实质;(2)“史”与“论”,它力求“论从史出”,文字描述部分极其简洁,高度概括,而史料论证部分却是材料详实充分,言之凿凿,对每段所引用古代史料,均对其中重要的字词读音与词义进行极为必要的附注及注解,尤其针对那些生僻的、古今读音和意义有别的字词,为读者正确理解史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史”与“文”,《中国古代音乐学》的文字叙述十分简明,真正做到要言不烦,赘言不述,详略得当。作者在行文中,不管是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一言直陈时,还是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时,都时刻力求文辞精致流畅,用词准确,通俗易懂;(4)“史学纵深”与“多学科交融”,本书不仅是就音乐谈音乐,而是对与之相关的民俗学、民族学、文学、语言学领域都有涉及。

  在音乐史料价值上,在特定历史中铸就的音乐史料价值上,《中国古代音乐史》采用的是以年代顺序与相应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为复合双线索,以这种线索为纲的好处,在于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该时期最突出的代表性乐种,尽管在某些章节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进化论音乐史观的影响,但究其竟反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长处与不足,反映了当时的音乐史研究水平,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受到当时社会思潮影响的音乐史观,作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历程中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写作框架

  1.前言:目录描述(1段)、作者简介(2段)。

  2.成书背景(加入介绍):2位作者生平(3-4段)、成书原因(5-6段)。

  3.研究理念:(1)“述其然”与“述其所以然”(8-9段)、(2)“史”与“论”(10段)、(3)“史”与“文”(11段)、(4)“史学纵深”与“多学科交融”(12-13)。

  4.音乐史料价值(14-15段):真实反映音乐文化。

  三、本人思考

  1.就以“史”与“论”与“史”与“文”来说,“史”与“论”不可以以论述性的理论为主,要查阅和校对史料,像吴大明先生一样对每一处都做到查对与核实。在有古今词义有别时,要细心地标注出来。“史”与“文”就是做到:在文字叙述上要十分简明扼要,言不烦,赘言不述,详略得当,时刻力求文辞精致流畅,用词准确,通俗易懂。

  2.本书在彰显知识的同时也被年近古稀的吴大明先生与自己而是蓝玉崧间真挚师生情所感动。老师带来知识的同时,也无形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熏陶。

  3.编一本书不光要涉足各种文学艺术领域,还需要足够的文化背景、足够的修养。总之,要求音乐学者必须是一个渊博的文化学者。我们也应该多°书籍,在量的过程中国才能追求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蓝玉崧.好学深思,博观约取—寄语青年音乐学者[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02).

  [2]蓝玉崧.对近年来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的一些思考—在江阴中国音乐史学会议的发言[J].北京:音乐研究,1988(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