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歌教育在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智力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等。高职院校利用诗歌开展素质教育,需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避免生涩难懂,注意和隐性课程建设结合以及寻求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互补等。
关键词:中华诗歌;诗歌教育;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258-01
高职教育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的狭窄的训练,而应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世界的全面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传授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要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健康的个性与高尚的情操。
一、中华诗歌与素质教育
诗歌教育,简称诗教,起源于我国。先秦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当时就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诗歌的教化作用,也是我国诗教的起源。事实证明,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诗歌,至今仍有强劲的生命力。没有诗歌,就等于没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记忆;冷落了诗歌,就等于冷落了一个民族鲜活的热情和激荡的血液。教育部、国家语委把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高职院校开展诗歌教育的目标
1.依托诗歌教育,重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面对生活和创造生活。中华诗词是社会人生经验的浓缩,是人类真善美情感的结晶,可以成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可以塑造青年学子美好的心灵及健全其人格。因此,中华诗词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价值。诗歌领域,包罗万象,凡社会、人生、自然等无所不及,或颂友情,或赞爱情,或挞丑恶,或揭阴暗,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且古代诗歌所流传下来的大都是珠玉真金,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体,以诗歌来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和优势。
2.依托诗歌教育,构建及拓展学生人文知识体系。高职院校进行诗歌教育,应在系统性上做文章,要注意有计划有系统,既要分阶段相对集中,又要保持前后连续性,使学生对已有和正在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纵向方面。横向方面,我们常说,文史哲并重,诗书画兼容。我们可以尝试由诗教向史哲教育、书画教育方向拓展,初步建立“以诗教为核心,兼容书画并蓄史哲”的人文课程体系,开设诸如《美术欣赏》、《中国文化史》、《西方文明史》等课程,全方位、立体化的增进每个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
3.依托诗歌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当代旧体诗词创作。高职院校中的诗歌教育,通过传授及训练学生旧体诗词创作方法,一定程度上可建立大家对旧体诗词的信心,让人们知道,旧体诗词并不如想象中的难学,今天的人也是可以写好旧体诗词的,旧体诗词也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年轻人的加入,定会使得旧体诗词的创作局面生动活泼,使得旧体诗词这种美好的东西不至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得到应有的传承与延续。
在开展形式方面,有条件的院校可适当组织学生走出去采风,利用各地人文景观开展诗教文化之旅活动,积累创作素材,交流创作体会。同时,可鼓励学生成立旧体诗词写作团体,让一部分学有专长,富有才情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三、高职院校开展诗歌教育的注意点
(一)诗歌教育以兴趣和普及为主
我们大学期间开展诗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主要目的是提供给他们接受人文教育和艺术熏陶的机会,使得他们在今天以致从业之后,具备一定的艺术品位、艺术觉悟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生活、工作。高职院校毕竟不是以培养如上所提到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为主要任务的,所以相关的诗歌教育应主要以兴趣和普及为主,过犹不及。
(二)诗歌教育应避免生涩难懂
诗歌教育中涉及到诗词格律。王力先生提出,当我们研究古人的诗词的时候,了解一下诗词的格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进行格律教育时应尽量避免把诗词的平仄、音韵、对仗,起承转合等讲授得晕头转向,云里雾里。学习古人(古诗词),重要的是从精神实质上着手,力争与之并驾齐驱,词藻格律之美,亦当用心体会,但若刻意追求,则有步齐梁后尘之虞。作为授课老师,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关键。讲授时,应力争用最浅显明了的语言,授之以渔。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指导其学写旧体诗,总体目的是普及提高,而非着意培养旧体诗人。另外,我们提倡今天写诗要用今天的语言。有学者说的好,今天写诗,毫无疑问还要向古人学,学古诗,学古汉语,但学的目的不是使自己成为古人,不是去复制“唐三彩”。
(三)诗歌教育应和隐性课程建设结合
诗歌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素质养成过程,要注重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所谓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正规课程而言的,包括校园文化,人文知识讲座,各类艺术节,文艺竞赛,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都属于隐性课程范畴。开展诗歌教育应注意与这些因素结合,各方相辅相成。例如学校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更新、增加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的同时,还可适当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使得校园里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