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戏曲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脸谱文化的有序化,脸谱的色彩不仅丰富了戏曲表演的舞台效果,更为当今的平面设计提供了创意灵感。只有对脸谱的色彩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将其合理运用于平面设计之中。在设计多元化的今天,设计师应该将脸谱的色彩与平面设计进行完美结合,赋予设计作品更深层的文化意义和时代特色。
关键词:脸谱;色彩;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4;J8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153-02
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创造出许多新兴事物,中国戏曲脸谱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的产生离不开戏曲的发展和衍变。中国的脸谱文化源远流长,对于戏曲脸谱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董每戡在《说剧》中提到:“脸谱有‘前史。即古代人‘文身的习俗。脸谱继承了‘文身原有的‘饰美和‘标识两种意义。”①这就是文身(面)说,认为脸谱的的由来与古人的文身习俗有关。另一种是面具说,认为戏曲中的脸谱源于唐代《兰陵王入阵曲》中兰陵王扮演者所佩戴的面具,后来为了表演方便,就直接将面具画于脸上,形成了如今的脸谱。关于戏曲脸谱的起源,由于缺乏相关性的历史资料,我们难以确定一种说法,但值得肯定的是,戏曲脸谱是中国传统元素之一,可以给予我们现在的平面设计许多创意灵感。戏曲脸谱是中国的宝贵文化。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戏曲表演中,演员必须根据特定的图案和色彩在面部勾画出精致的妆容,帮助演员表达所扮演的人物特征,实现丰富的舞台效果。戏曲脸谱的用色特点与象征意义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能将其应用于平面设计之中,必定会增加设计作品的感染力,使作品更加富有民族性的特色,让设计作品拥有灵魂。
一、中国戏曲脸谱的色彩分析
(一)脸谱色彩的发展
当看到戏曲脸谱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独特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脸谱的色彩设计风格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通过对脸谱色彩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脸谱初创时期,色彩的运用偏向于狂野的风格。色彩的运用受到大自然和宗教思想影响,带有图腾文化和祭祀文化的韵味,脸谱的色彩主要体现了对自然色和五色体系的运用。随着脸谱的发展,色彩开始变得素净和质朴。这一时期的色彩不再是对自然的崇拜和模仿,而更注重于突出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主色和间色的搭配,对眉眼之间色彩界限的区分,使脸谱的色彩更加丰富。由于这一时期除了眉眼间的色彩较为丰富,其他部分并没有很多色彩,所以色彩的运用还是比较素净的。到了脸谱发展的成熟时期,色彩的运用变得华丽而典雅。清代宫廷戏促使脸谱的色彩更加细致和考究;各戏曲大师根据自身的修养和审美,使脸谱色彩呈现出许多流派;女性观众的加入,促进了脸谱色彩的多样化的发展。在诸多原因的推动下,脸谱的颜色运用变得更加典雅而华丽。
脸谱色彩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的不同审美。在平面设计中,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审美需求,进行恰当的色彩搭配,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
(二)脸谱色彩的运用
脸谱的色彩运用使戏曲表演更具完整性、传播力和文化内涵。早期的脸谱,颜色只是用来表现人物的本来肤色,但是随着脸谱的发展和完善,颜色逐渐被赋予了各种象征意义。脸谱的基础色调为黑、白、红,加上其他颜色的辅助,如紫、黄、蓝、绿、青、金银色等辅助色调,相互映衬和配合,最终塑造出一个个色彩鲜明的脸谱。通过色彩塑造人物神韵,不同的色彩表达的是不同的寓意。脸谱采用不同的颜色搭配,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们根据颜色便可分辨出人物形象的善恶。不同色彩所占比例的不同,也可表现出人物性质的强弱。如奸诈狡猾之人的脸谱基础色多为白色,而白色面积越大,就代表人物的奸恶性质越强。脸谱用色有其固定的含义,但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一定的灵活性。众所周知,红色在脸谱中通常表现人物的忠烈正义,三国戏中的关羽就是红脸;但在《法门寺》中的太监刘瑾,其脸谱也是红脸,表现的却是人物养尊处优、权压朝臣的反面形象。脸谱中的色彩是一种无声但是直接的语言,向观者传递出中国式的审美体验。色彩在脸谱中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传达出了不同的情感话语。脸谱的色彩是戏曲表演不可或缺的元素,使戏曲表演更具完整性。平面设计中,也要注重色彩的灵活使用,不同比例的颜色搭配,作品所表达的寓意也会不一样。
在戏曲脸谱中,色彩的运用是极其夸张的。色彩的对比是强烈的,用大白、大红或者全黑等颜色,这在我们平时的设计用色中是极其少见的,是脸谱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缓和夸张用色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脸谱利用留白的手法或者在各色块之间勾绘浅色线条来进行调和。夸张的用色,突出了人物性格形象和心理特征,放大了戏曲角色的特征,增强了脸谱在戏曲里的表现力。在认识并了解脸谱的用色之后,人们很容易就能读懂戏曲脸谱中的色彩语言。脸谱的用色特点与象征性充分展现了脸谱视觉上的绝妙之处。脸谱中夸张的用色正被人们所认识与接受,将其合理运用于平面设计之中,必定能展现出更为丰富的魅力。
戏曲脸谱以其看得见摸得着的颜色体系,体现并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人民大众的审美情感。“五色观”色彩理论是中国独特的色彩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的色彩体系。戏曲脸谱的用色在色彩选择上坚持天人合一的五色体系,以黑、白、黄、青、赤的着色排列,把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等的关系通过色彩来表达。脸谱的用色也受中国的民间传说影响。安徽合肥包公祠所藏的包拯画像中,包拯的肤色与常人无异,并不是脸谱中所描绘的黑色。这其实和民间传说有莫大的关系,为了表现出包拯的铁面无私、神通广大和阴阳皆能,使他的内在性格和外在形态一致,所以在戏曲脸谱中将包拯的脸画成了黑色。戏曲脸谱中的用色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符合人物特色的限度内进行夸张,带给观者舒适的视觉享受。
脸谱的色彩魅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就会发现它更多的美。脸谱的色彩运用能够给平面设计很多的启发,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夸张、对比等手法的运用,还有中国传统观念的融入,都是设计师值得学习和探索的。
二、如何将脸谱的色彩合理运用于平面设计之中
脸谱的色彩是一个丰富的视觉设计宝库,将脸谱色彩的设计形式和视觉规律与现代化的平面设计进行适当的融合,这是当今设计的大势所趋。色彩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有对脸谱的色彩设计进行充分了解和合理分析,才能掌握它的真正价值。为了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为明显,脸谱在用色上是十分夸张的,但是其主色调会和人物造型、故事背景相一致。我们在平面设计中也要注意,用色夸张的同时,必须符合社会审美需求、设计理念。脸谱的用色主要坚持高纯度、强对比的理念,不同颜色的搭配表达出的艺术效果也不相同。在了解脸谱的寓意象征功能之后,我们可以将其颜色的表征意义合理运用于平面设计之中。脸谱中的色彩是为了方便人们辨别人物,所以赋予其固定的含义,我们在平面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或是简单地加入设计之中。过分强调颜色的表意功能,会给人一种强化是非观地感觉,可能会造成思想上地误导,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脸谱颜色,找到古典与现代的切合点。对脸谱的色彩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改造,然后加以运用,让观者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色彩在每个国家、民族都有着各自的禁忌和寓意,如何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进行调和和相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在某些阿拉伯国家红色代表着不祥,绿色则表示祥和,那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融入当地习俗的元素。中国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色彩偏好,汉族尚红,彝族则尚黑,傣族尚绿,颜色已经成为各民族习俗的一部分。本来在我国白色一般用于丧事之中,随着西方文化的到来,也被理解为纯洁用在婚礼上。如今,平面设计的色彩离不开传统色彩文化的滋养和色彩观念的影响,没有无传统的存在,要批判地继承,但是不能割断传统色彩观念和现代设计色彩的联系。以现代的审美眼光认识和继承脸谱艺术的文化内涵,吸收有价值的设计元素,从而使平面设计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实现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实现脸谱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和谐发展。
三、脸谱的色彩运用于平面设计之中的意义
脸谱的色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被传承下来,应用于平面设计之中,平面设计作品因此拥有内涵,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首先,这是对民族传统元素的一种传承。戏曲脸谱不论是从造型、色彩还是寓意象征,都满载着我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设计作品拥有灵魂,在无声无息中深入人心。其次,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平面设计作品,使脸谱色彩符合现在社会的审美观,提高色彩的审美性。脸谱的色彩是为了丰富戏曲表演的舞台效果,而现在的平面设计多半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欲望。将脸谱的色彩融入平面设计之中,找到二者的切合点,从而起到引导社会审美的作用。最后,可以让脸谱文化广为人知。通过现代化的平面设计推广民族文化,是设计师们面临的新课题。“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里,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忘记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推向国际化。脸谱的色彩具有生命力,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刻上我们自己的色彩烙印,增添设计的魅力,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四、结语
脸谱的色彩只是中国传统元素的其中之一。在经过被西方文化影响的时期后,我们越来越重视对自己传统元素的运用。传统色彩观对现代平面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脸谱的色彩是其中的精华之一,将其和平面设计进行完美结合,既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又能够延续传统文化。目前,通过设计师们的不断尝试和努力,脸谱的色彩魅力也正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设计作品将会越来越注重融入中国元素,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并得到世界的认同。
注释:
①董每戡.说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20-327.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英).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栾冠华.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生活·读书·心知三联书店,2005.
[3]魏麟懿.京剧脸谱的文化蕴意[J].甘肃高师学报,2014(03).
[4]刘斌.漫谈戏曲脸谱中色彩的运用[J].戏剧文学,2012(11).
[5]张琳.论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以京剧脸谱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