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水墨动画商业价值的升值空间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7131
李亭亭

  

  

  摘 要:中国水墨动画发展至今经历了50年的时间,其间产生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作品,从创始初期就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外影坛上声誉鹊起。如今,面对广阔而激烈的市场,水墨动画如何重写辉煌,它的升值空间到底有多大?本文通过对水墨动画现状的浅析给予水墨动画的发展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墨动画;民族性;商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J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122-02

  一、水墨动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一)水墨动画历史回顾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用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极具中国特色。1960年,上海美影厂出产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平日里“单线平涂”的动画片第一次使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效果,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优秀的水墨画。法国《世界报》评论这部影片时赞扬说:“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1963年 12月,我国的第二部水墨动画片《牧笛 》完成。《牧笛 》将电影、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精品(图1)。1988年拍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图2),它在1988年获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大奖,1988年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大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加拿大第14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诸多奖项。

  (二)水墨动画的现状

  中国的水墨动画在世界上被誉为“中国学派”,因为它们富有中国特色。但这类将中国传统艺术手法应用到动画制作中成本极高,制作周期太长, 难度极大而效率极低,只能生产少量的艺术短片。由于中国水墨动画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严重脱离,而采用国外动画节目的风格进行制作,在简单模仿之中迷失自己。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而水墨动画制作技术的欠缺和人才的培养脱节,使得水墨动画发展缓慢。

  (三)数字化为水墨动画带来转机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曾经轰动一时的水墨动画几乎销声匿迹了,而数字化的应用为水墨动画的发展带来了转机。2003年制作的中国三维电脑水墨动画片《夏》(Ode to Summer)可说是水墨动画与三维动画结合的一个典型。三维动画与传统二维动画在制作上的区别在于,它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利用现代的3D动画技术实现传统的国画效果,一是在贴图材质和渲染方式上下功夫以表现水墨画的画面风格,二是对于水墨画的意境、绘制特点有一定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尝试和取舍。3D水墨动画不仅拓展了三维表现语言,而且可以表现出水墨所不能创建的运动空间,将中国画的视觉感,引入三维影视里,让以前在二维方式下工序复杂、制作烦琐的水墨动画比较容易和高效地表达出来,为水墨动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近年,水墨动画《塘韵》夺得2003年第三届韩国富川大学生动画电影特别评审团提名奖;3D水墨动画《夏》于2003年入选计算机图象技术盛会“SIGGRAPH 2003”,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入选SIGGRAPH这样的顶级CG盛会; 3D水墨动画《桃花源记》获得2006年日本“TBS Digicon6+2数字内容大赛”的大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三维水墨动画的肯定,也说明利用三维技术制作水墨动画是极富有价值的,也许这正可以填补水墨动画的缺陷,为中国水墨动画取得新进展提供一条道路。

  通过了解水墨动画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发现水墨动画在艺术上有其重要的创作价值,但其商业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设计完美的动画形象能够创造术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1994年的经典巨作《狮子王》的票房高达3.13亿美元,“动画片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并且己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如何提升水墨动画的商业价值是水墨动画工作者的一大课题也是一大难题。

  二、如何提升水墨动画的商业价值

  (一)水墨动画的复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当前,动画作为新兴产业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但放眼当今世界动画强国,其动画产业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无一不是有自身的艺术特色。中国水墨动画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动画史上也取得辉煌的成就,应该得到大力弘扬和支持。特别是水墨动画还没有形成市场的前期阶段,不能只从效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从政策上加以倾斜,重点扶持,给水墨动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既然是产业,要高产就必须要大力投资,特别是政府资金的注入。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按照每分钟800元直接拨发进行动画影片制作,每年只要生产10分钟动画片就可获得8万元拨款。在当时足以养一个厂而衣食无忧,动画人可以尽心于艺术探讨,并且硕果累累。但到了市场经济时期,国家资金的减少,水墨动画的没落,这一切都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注入,对于民族动画应当倾国力扶持。尽管2000年以来水墨动画有了新的发展,但与国外动画相比仍然显得渺小许多,在投资和资金方面也没多少改善,大部分是小团体和私人自己筹资制作,不成规模。例如:《塘韵》是2003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97届本科生黄颖制作的;《八至》是北京小川汇公司创作的;《桃花源记》是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创作的。

  (二)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

  中国动画整体水平出现滑坡,除了动画制作方向转变带来的影响外,主要归咎中国动画教育的落伍。虽然近年来大量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但因目前我国动画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大规模地招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这些高校在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重技术而轻视学生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倾向。这种倾向将使中国高等动画教育滑入“制作职业培训” 的误区。为了迎合社会市场需求,导致动画教育在片种上失衡,刻意模仿、研究评论美日风格,淡化了“中国学派”有民族特色的风格。水墨动画在一些动画院校根本不提及,他们只向学生传授单线平涂的美日风格动画制作方法、技巧和一些当下流行的二维、三维软件制作。一些对水墨动画感兴趣的学生只能自己钻研。

  (三)水墨动画需要“大片式题材”

  2008年6月来自美国的《功夫熊猫》在短短三天内就卷走3800万票房,让130万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为之疯狂,粉碎了 “动画电影吸引不了中国观众”的魔咒。这部电影集合了很多的中国元素和民族文化内涵,场景犹如中国传统山水画卷一般,而剧中主要角色体现的功夫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知名且最具特色的拳法武术。但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味十足的功夫传奇,却是用英语传递而踏上征程的,这让每一个支持中国动画的人都有那么些遗憾和失落。在很多人抱怨中国的技术问题时,应该仔细想想,技术只是工具,真正的本质的东西应该是文化的交流、影片的内涵,所以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缺乏“大片式”剧本,没有跳出之前的框架,思想被禁锢在单一的层面上了。现代的水墨动画同样需要大片式的剧本,不仅是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重塑,同时要表现出时代的气息。在历史的绵延、现代与古典中,寻找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全方位的营销战略

  要赚取足够的利益才能使水墨动画更好的发展并形成产业。国外动画起初进入中国的价格近乎“倾销”,他们采取交换、低价出售、甚至是赠送的策略,轻松攻占中国市场,然后以其衍生产品如玩具、图书、文具、衣服、游戏、影碟等来牟取高额利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变形金刚》动画片,该片是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白送给中央电视台的,但该公司却从其衍生产品中赚走了中国儿童近50亿元人民币。对于水墨动画,我们可以利用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国外知名动画公司合作进行水墨动画研制与开发,解开水墨动画制作困难这道难题,同时借助名人效应达到一定量的商业价值。在与国际合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开展其他合作:(1)大力加强电影院的合作力度,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欣赏机会;(2)在电视市场,我们要与广告商、动画栏目合作,进行整合营销、节目代理、片头制作等多种形式。(例如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片头动画就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简单勾勒的京剧脸谱、书生,泼墨晕染的效果,让大众和专业人士重新认识水墨动画在新时代的意义。);(3)争取电视播映权不仅销往国内大陆频道,还要进军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4)在衍生品市场,围绕形象授权使用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全方位拓展市场;(5)在品牌形象与风格上,与时俱进中继续水墨民族特色,既要表现水和墨的渲染效果与意境,又要时尚、科技、国际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跨行业为水墨动画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例如与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合作,开发水墨动画彩信、手机和电脑屏保,与热门最新网络游戏合作,开发相关道具,服装,服饰,进行cosplay等大型活动,不仅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而且可以赚取更多的商业价值,使水墨动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取决于于我们能否在深悟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去探索与民族文化契合的新因素和新形式,秉承传统水墨动画“民族风格”的道路,在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同时大胆的创新实践,才能更好地表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呈现出动画民族性的精神情结,才能实现中国水墨动画在当代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辅世.中国民族服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张松林.中国电影年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3]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4]Jeffrey Scott,王一夫,侯毅(译).动画剧本创作与营销[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3.

  [5]殷俊.民族化与中国动画的角色造型[J].文艺研究,2006(02).

  [6]张之益,电视字幕[M],特技与动画,2004(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