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见唐代《秦仁昉墓志》及其书法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8400
杜明朕

  摘 要:地不爱宝,近世出土了大量历代碑志,其中尤以唐墓志为多, 它们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及其书法风格特征提供了一些相对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所以更显珍贵。笔者现就新见唐代《秦仁昉墓志》,从其墓志文信息及其书法风格,试作简单介绍分析,以显其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唐代;秦仁昉墓志;书法

  中图分类号: K8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75-01

  《秦仁昉墓志》全称《故秦府君墓志铭》,出土时间不详,目前出版的有关唐代墓志相关书籍均无收录,现为私人所藏。墓志青石质,方形,长、宽均39厘米,志文竖排有浅格,共16行,满行16字,计267字,字体楷书。内容主要包括墓志主秦仁昉之家世、生平仕历、卒葬时间等要素,对于填补史料空缺及研究唐代书法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价值。现将墓志文移录并点校如下:

  故秦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仁昉,字知什,陇西郡人也。昌绪赫弈,声明陆离。曾祖利,隋任建州司功参军,因官而居,今为泽州人焉。祖则,将仕郎,鸿儒洞汉,雅量悠邈。君前帐内,词端凤起,挥札鸾惊,不构荣宠,箫條霞月,春秋七十有一,开元九年八月终于私第,未龟安措,岁便权居。夫人和氏,神用韶华,雅怀贞正,年十有九,调露二年四月及乎大渐。夫人郝氏,夙秉贤明,幼摽闲淑,桂芬兰馥,妇德备仪,春秋八十有三,心精大乘,归依三宝,护持旬重,不触馀轻,开元廿九年六月终于私室,以其年七月一日营厥宅兆,合葬于泽州城西南一里平原,礼也。嗣子元辉,思岵屺而长号,摧容扣地,恐陵谷之迁质,刊石为铭云:圣人制礼兮,塟者藏,南俯湖池兮,临太行,西平川兮,北京路,东流水兮,地久天长。

  一、墓志文信息

  据志文可知,墓志主秦仁昉,字知什,郡望陇西郡,即今甘肃陇西一带,祖上因官而现居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官任唐代帐内,帐内即军幕中的将佐。关于帐内一职,在《隋书·百官志下》中有云:"王公已下,三品已上,又并有亲信、帐内,各随品高卑而制员。秦仁昉“开元九年八月终于私第,春秋七十有一”,可推知其生于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 年),关于秦仁昉及墓志中涉及人物,史书均无传。其曾祖秦利,志记其隋时官任建州司功参军,建州乃为北魏永安中置,治所在高都城(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北齐废,南朝梁置,南朝陈称南建州为建州,治所在高平郡高平县(今河南商城县东)。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制复为州制,建州改为泽州。司功参军一职,即司功参军事。北齐及隋初称功曹参军,隋文帝改司功参军,炀帝改司功书佐。唐于府称功曹参军,州称司功参军,县称司功佐。掌官员、考课、祭祀、礼乐、学校、选举、表疏、医筮、考课、丧葬等事。《隋书》、两《唐书》记此官名。祖秦则,官任将仕郎,将仕郎即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为文官第二十九阶,即最低一阶,从九品下。《新唐书·百官志一》有此介绍。

  志中载:“夫人和氏,神用韶华,雅怀贞正,年十有九,调露二年四月及乎大渐。夫人郝氏,夙秉贤明,幼摽闲淑,桂芬兰馥,妇德备仪,春秋八十有三,心精大乘,归依三宝,护持旬重,不触馀轻,开元廿九年六月终于私室。”由此可知,秦仁昉有两位夫人,即夫人和氏与郝氏,且原配为和夫人,因和氏于调露二年(680年)四月,年仅十九因病早逝,后有夫人郝氏,郝氏信佛,恭敬虔诚,于开元廿九年(741年),八十三岁终于私室。文中又载:“嗣子元辉,思岵屺而长号,摧容扣地恐陵谷之迁质,”可见秦仁昉有一子,名为秦元辉。以上皆为墓志所记墓主家庭之信息。其余皆为墓志常用套话,不再录文简述。

  二、墓志书法

  据墓志内容推断而知,其墓志书刻于开元廿九年,即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当属盛唐。关于开元时期书法,朱关田先生认为:“唐代书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文学、绘画诸艺术同声同气,互为影响,由沿袭陈隋而自开新境,因百花齐放而高峰竞起,至开元、天宝年间乃为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可见,开元时期书法已趋于成熟完备,更加端庄符合唐楷之法度。再看《秦仁昉墓志》书法,用笔横细竖粗,变化明显,结体偏方,端庄秀丽,与唐代书法精品《王居士砖塔铭》风格有相似之处,《王居士砖塔铭》为唐代楷书名碑,书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所以从时间来看,《秦仁昉墓志》书法风格受其影响当属正常,但又有不同,整体相比,略显硬朗,中间又不时穿插一些行书笔意,显然与唐太宗“行书入碑”影响有关,如墓志中“今”、“为”、“终”、“迁”、“俯”等字,皆从《兰亭序》出且形神兼备,可见《秦仁昉墓志》不失为唐代墓志之精品,可纳为重要碑帖以供世人临摹学习。

  参考文献:

  [1]魏徵(唐).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欧阳修,宋祁(宋).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