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埃贡·席勒是20世纪初期奥地利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常常以“死亡”和“女人”为主题,将人物内心那种隐晦的性欲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展示出的强烈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位性格怪异但生命短暂的天才画家究竟饱受了多少挫折才成为了那依傍阿尔卑斯山的山地之国不朽的骄傲。
关键词:埃贡·席勒;继承与发展;变革;文脉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048-01
一、死亡笼罩下的家庭和世纪末的社会变革
在1980年6月12日,席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畔一座名叫图尔恩的小城。席勒的父亲在当时这座情欲放荡的都市染上了梅毒,且传染给了妻子,导致席勒出生前的三个男孩都夭折。比席勒大七岁的姐姐在十岁花季时离开了人世。席勒还有一个比他小四岁的妹妹格蒂,格蒂日后成为了席勒最中意的模特之一,后来嫁给了席勒的朋友——画家培希卡。席勒成了家里唯一的男孩。
席勒的父亲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由于病痛去世,这对年少的他来说意味着失去了最尊敬的亲人。他的离开对席勒造成了难以平复的持续影响。席勒与母亲之间没有母子间该有的的亲密,甚至还有些隔阂。亲人的相继离世和每况愈下的家庭境况,使席勒的性格变得古怪、孤僻。因此在早期作品中他所绘制的人物形象总充满着呆滞的目光,那变形的身躯似乎诉说着某种不可言喻的痛苦,无奈、彷徨、愤怒或是沮丧。席勒曾说过是死亡将他塑造成了艺术家,死亡是他作品的主题。这样怪异的性格也极大地影响了席勒日后的审美标准。死亡笼罩下的家庭处于社会变革的动荡期。工业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科技和商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美术、音乐、文学和哲学等领域在欧洲文艺史上曾写下辉煌的篇章。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心脏,贵族和上层人士多聚集于此,他们对奥匈帝国末期的衰败史有着极为深刻的感触,内心由衷地排斥并想极力逃离政治捆绑。当时的欧洲艺术家们倾向于内心情感的发泄和释放,席勒也毫不例外的参与其中,这太符合这位艺术家的性格了,自我表现欲的趋势使他的个性在作品中表现的酣畅淋漓,观者赏后也能大呼过瘾。
如巴尔所著的《表现主义》一书中形容的那样“从未有一个时代如此被恐惧动摇,如此被死的恐惧笼罩”。席勒的作品中流露的不正是濒临死亡的奥匈帝国那极具装饰和戏剧性的奢华和虚伪吗。
二、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纵观席勒短暂的艺术道路,既坎坷又幸运。他的启蒙老师K·L·特劳区发现了席勒的艺术天分,与画家卡雷尔和艺术史家波克尔一起推荐他到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但席勒与学校的老师格里佩克尔的观点完全不和,席勒非常排斥学校死板的教学方式,认为发挥不了自己的艺术天分,因此与老师关系紧张。
好在不久席勒便认识了比自己年长二十八岁的画家克里姆特,他十分欣赏席勒的才华,两人亦师亦友,克里姆特将自己的画作与席勒交换,并且介绍买主买席勒的画。克里姆特还带领席勒加入维也纳工坊——与维也纳分离派有关的艺术家团体。席勒的作品最先完全模仿克里姆特,他的早期作品属于印象派。此后又结识画家科柯施卡,在两人的影响下席勒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装饰特征,这也表明席勒受到了新艺术派——青年风格阿拉伯式图案的强烈影响。
席勒的晚期作品则完全脱离了克里姆特。晚期画作更多的是真实心灵的写照,对席勒晚期创作造成影响的人物很多,影响最大的应属于哲学领域的尼采和心理学领域的弗洛伊德。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以日神和酒神为象征对艺术的本质、作用等进行论述,恢复了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还喊出“上帝死了!”搅醒了还在美好梦境中的人们,尼采口中的上帝并非宗教,而是那些束缚人们思想的牢笼。他认为“上帝”束缚了人类的本能,因而呼喊上帝死了,欲求人们的思想、欲望得到解放。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说,则对潜意识有极大兴趣。他认为“美感肯定是从性感这一领域中延伸出来的”。弗洛伊德把文明社会的禁区——性,提高到了本体的地位。还有瑞士新康德派哲学家霍德勒提出的“艺术作品本就是艺术家独特的视觉知觉形象,以他的选择能力所得出的知觉形象。”这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奠定艺术批评基础。此外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则形成了一种新奇诡异的审美形态。
种种心理学、哲学、文学领域思想的碰撞,引起了思维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转换。席勒正是处于这样的思想环境中,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略显偏激的性格导致他晚期艺术活动的唯一目的是表现自我的主观意识,这也是多数收藏家对席勒晚期现实主义作品感兴趣的原因。
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变革,思想巨变的肥沃土壤中催生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埃贡·席勒。有时候人们所追求的不正是像席勒这样在多重因素互相交合的情况下而将个人最本能的欲望和情感迸发出来吗。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视觉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埃贡·席勒作品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CX2015B179)。
参考文献:
[1]阿纳森,邹德侬,刘挺(译).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1994.
[2]丁群.世界艺术巨匠——席勒[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史(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丹纳.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