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马克思和尼采对基督教批判比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393
甘茂坤

  摘 要:马克思和尼采在基督教的态度上同样举起了批判的旗帜,由于他们所处的立场和所运用的方法不同,对待基督教批判的后世影响也就不一样。本文简要分析了马克思和尼采对基督教批判基本轮廓和实质。

  关键词:马克思;尼采;基督教;批判比较

  中图分类号:A1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30-0019-01

  马克思和尼采的哲学思想有很多共性,对基督教批判是他们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但是他们最内在的基督教的态度、对基督教批判及其后果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

  马克思和尼采对基督教的考察都是同样从人的此在根基出发 , 深刻揭露了基督教的虚幻性和欺骗性角, 马克思认识到基督教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必然性 ,在某种程度也认可了基督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效。但他也对基督教骨子里的虚假欺骗性感到厌恶,认为它是“人民的鸦片”,苦难世界就推翻它存在的神圣根据,马克思对其虚假性的揭露还仅仅是哲学上的 ,而尼采则对整个基督教信仰体系的全面 “ 解剖 ”,尼采把整个基督教文明下的历史当作一种可怕的病历来进行审查。显然 , 马克思始终相信基督宗教所构想的世界及其价值抛开其彼岸的虚幻性则是此岸的绝对典范,现实世界从价值层面而言仍然低于基督教所构想出来的那个世界; 真理和正义的信念、一个平等和爱的共同体、一种自由解放人性 ,这些美好愿望都要落实在这个世界。因此 , 马克思目标是要现实地摘取这朵彼岸之花 , 他要尘世建构上帝之国 ,并使人回复成为原初伊甸园中的子民 , 即真正的人和人类。历史赋予马克思的使命 , 在于竭尽所能去消解这种阻挠理想现实化的条件。而在尼采那里 , 基督宗教所构想的世界的虚构性一旦得到了最为彻底的呈现 , 那么问题根本就已经不再是想象中的这一切如何不现实 , 而是这些想象背后的价值理念连同他的根基一样都是腐朽的 , 基督教道德在根本上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 基督教罪的教义和爱的伦理诫命根本上就是对人性的扭曲和对自然的怨恨。在尼采看来 , 现实的残酷无论如何都高于基督教这种羔羊哲学 , 应当把基督教的上帝连同他的属性、教诲、诫命、允诺一并铲除。在马克思那里 ,反基督教的事实动力就在于作为基督教理想反映出来的人的真正理想和价值在世界中的具体实现。在尼采那里 , “ 上帝之死 ”决不意味希望的切近 , 并不意味人类从此可以在这个自由的星球上打造尘世天国 , 相反这是绝望的来临 , 只不过这种绝望相对于原来的虚伪而言是更为坚决的自我肯定。在尼采看来 , 宗教批判的后果是虚无主义的致命打击 , 虽然虚无主义是基督教的必然结果 , 但是批判基督教也只是以虚无对抗虚无。可以说 , 正是因为马克思和尼采两人的基督教态度及对批判后果的估计不同 , 使得两人对虚无主义作出了不同理解和处理。马克思把真理性和确定性从彼岸拉回到此岸 , 并进一步落实到人类行动当中 , 与此同时 , 由基督宗教建构的、并由启蒙运动推广开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坚如磐石。为此 , 马克思正确地意识到 , 开出一种实践哲学来对抗潜在的虚无主义是行之有效的。尼采则认为希腊哲学和基督宗教共同造成的虚无主义仍具有强大的吞噬性 ,甚至他的毁灭性力量此时才真正显现 , 而且它是永远无法克服的。虚无主义这个词显然一直含有一种贬损 , 这在尼采那里也不例外 , 不过他赋予了它一种本体论的特质。尼采认为虚无主义的表现是绝对价值的丧失 , 没有目的 , 也没有对为什么的回答。任何纯道德价值的设定都难逃虚无主义的结局。所以 , 尼采摧毁基督教道德和其他一切绝对性 , 宣告虚无主义时代的来临。但是他很清楚不是自己在制造虚无主义 , 他只是个揭发者 , 虚无主义是从基督教和理性哲学这些的伟大价值的缔造者身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在马克思那里 , 把批判的眼光对准世俗社会 , 通过一种实践哲学来建立此岸世界自身的真理性毕竟还是一种有盼望的解决方法 , 而在尼采那里 , 虚无主义既然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脱的魔咒 , 那么所谓强有力的虚无对抗虚弱的虚无是否还有意义呢 ?进一步来讲 , 马克思和尼采的宗教批判之所以蕴含如此深刻的分歧 , 更多也是取决于他们背后隐藏着相反的形而上学冲动。支撑马克思哲学作业的形而上学冲动是普遍性渴望。作为最理解黑格尔的人 , 他和黑格尔共同分享的最普遍的原则和信念是: 理性与现实的统一 ,普遍本质与特殊存在的统一 , 只不过马克思的统一是一种更彻底的思辨与实践意义上的双重统一。当然 , 这也是历史与拯救的统一 , 即所谓必然性和目的性的完美遭遇。而尼采用自我肯定的超人去超越上帝及其罪恶羔羊 , 用酒神精神去拯救反思性传统的虚无背后 , 支撑他的是一种对普遍性的憎恨 , 或者如黑格尔所讲的 “理性恨 ” ,从而也就是一种追求纯粹个体性的极致。

  从以上马克思和尼采对基督教批判比较中不难看出,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是破坏多于建设,而马克思则是在破坏中建设,正如雅斯贝尔说尼采炸开了峭壁 , 为的是修建建筑 , 但是建筑没有修建起来 , 因此留下一片废墟。而马克思虽然也在摧毁 , 但他同时更是一位建筑师 , 所以在尼采让人绝望的地方 , 马克思所构建的城堡至少使人类不至于成为无家可归的幽灵。

  参考文献: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张志伟. 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