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概念、内容、分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和在素质教育中的功用。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进行正确的规制和保护,以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功用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23-02
一、引言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在当代我们应继承、发展和传播。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资源是活着的传统。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形态,自人类音乐诞生之日起就已经产生。在当代中国以及世界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向多极化方向飞速发展时期,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在中国音乐教育中,音乐课程设置与传统断裂,受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影响,一味揣摩西方音乐规范渐失自我传统音乐的主体性,音乐发展的评判标准近似西方,致使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出现了断裂现象。伴随着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普通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功用和其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与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原音乐、西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歌曲是传统音乐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一般划分成三大类别:山歌;小调;劳动歌曲。中国歌舞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中有秧歌、腰鼓、跑旱船、花灯、采茶,等等。说唱音乐是指曲艺中所含的音乐成分。这类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在演唱中往往要叙述故事情节。中国说唱音乐很丰富,根据初步的调查,全国有三百多种地方说唱曲种,它们可以划分为鼓词、琴书、弹词、渔鼓、牌子曲、走唱、杂曲、板咏八个类别。戏曲音乐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划分为四个类别:皮黄腔、梆子腔、昆腔、高腔。中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器乐音乐可以划分为独奏和合奏两个类别。独奏音乐可以划分为弓弦、弹拨、吹管、打击等类别。合奏类音乐划分成弦索乐、丝竹乐、吹管乐、鼓吹乐和吹打乐。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
中国作为—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中国传统音乐是非常丰富的,它们不但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为音乐遗产,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认识到它在当代有哪些功用,并明确在当代我们应如何继承、发展和传播,以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的功用。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功用
(一)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其自身已负载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它既具有承载文化功用,又具有较强的文化功用。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文化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在传统音乐中,民族历史或生活知识作为内容的音乐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这种音乐的意义之一在于民族内部的教育,它使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得以世代相传,尤其是那些文字不发达的民族。运用歌曲的形式,既是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某种仪式或聚在一起演唱),也是为了记忆的便利。由于音乐创造者总是一定历史、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所以音乐也总是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人的状况,尽管这种反映可能是间接的或曲折的。这样,音乐就具有了承载历史文化的功能。通过音乐,人们往往可以了解或认识它的原生文化环境或社会历史状况的某些东西,了解创造者的有关情况或认识创作动机。另一方面,传统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方式的体现,它是礼仪、习尚或娱乐等行为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熏陶,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善于从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厚土壤中钩沉音韵的积淀,吸取养料,丰富音乐知识。
(二)育人身心的功用
育人身心的功用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可以让人消除工作紧张、减轻生活压力、避免各类慢性疾病,以及在对人的道德情操、修养等方面所起的有益的作用。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音乐可以纾解压力,避免因自律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并通过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提升创造力、企划力以及刺激右脑,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对右脑的训练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以适当的音乐刺激对脑部的活动,还可以达到防止老化的功效。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经常的接触音乐节奏、律动会对人体的脑波、心跳、肠胃蠕动、神经感应等方面产生一定的作用,通过提高免疫力,促进使身心健康。古希腊哲学家毕达歌拉斯指出:“适当地享用音乐,可以大有助于人身心健康。”我国音乐治疗专家张鸿懿、孙惠兰有关音乐胎教的论文中介绍:“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出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酰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作用。”
音乐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缓解忧郁苦闷的心情,帮助人眠、增加神经传导速率、增强记忆力与注意力,甚至音乐还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灵治疗,让人的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解放。在现代社会利用音乐治疗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方式已经被广泛采用,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的治疗方法。通过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逐渐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的积极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们摆脱痛苦和困境。对被治疗者来说,这是一个重新面对和体验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重新认识自己,并走向成熟的过程。在美的音乐感染下,痛苦的情感
体验和生活经历逐渐转化为一种悲剧式的审美体验,从而得到升华,最终成为自己人生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其人格也因此走向成熟。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它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通过传统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用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之时,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全面阐述了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及总体目标,大大地促进了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力度,中国传统音乐作成为我国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它渗透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的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比如,我国古代音乐文献《乐记》中多次提到“乐”与“德”的关系,所谓“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乐终而德尊。”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中体现得最为明确,在他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目标。
传统音乐是通过特有形式和演奏(唱)方法进行的,具有民族的特征和民族内涵,它除了在音乐中体现审美外,还有一种民族情感的体验反应过程。这种反应过程可称为民族感应功髓,它能唤起本民族人民的回响,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无比的感应力量。通过拓展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空间,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自强不息的品德,强列的爱国主义激情,富有凝聚力的集体主义观念,理性主义的思想光辉加以继承和发扬,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如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中,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进行音乐交流。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人,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外国乐器传人中国,后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拓展,可以让让更多的人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并尊崇我们的文化。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视为瑰宝的中国传统音乐陷入传承的困境,这不免让我们痛心,痛心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智的分析其原因。这首先要求我们应认识到音乐总是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人的状况,音乐就具有了承载历史文化的功用,人们往往可以通过传统音乐了解或认识它的原生文化环境或社会历史状况的某些东西。因此,我们应挖掘我国传统音乐的功用,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开发,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从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吸取养料,丰富音乐知识。通过让中国人了解自己的音乐,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音乐,使中国传统音乐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得到更快的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