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苔丝短促一生的爱情悲剧震撼人心。本文试图从巧合因素、人物特点、当时社会现实以及伦理道德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导致苔丝悲剧的缘由加以分析。
关键词:苔丝哈代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1-0015-02
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著名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以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苔丝不幸遭遇的描述,谴责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抨击了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深刻的反映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和农民的悲惨命运。悲定思悲,苔丝的悲剧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巧合因素使然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小说情节曲折多变,主要表现在风波迭起、祸不单行,一连串厄运和不幸使主要人物步步陷入绝境,最终形成悲剧。苔丝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大量巧合现象促成的。
若非全家赖以生存的唯一的老马,在苔丝送风箱途中发生意外流血而亡,使苔丝深感内疚,她也不会答应去“认亲”,埋下不幸的种子,更不可能遇见纨绔子弟假亚雷,开始了苔丝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若非苔丝决定用写信的方式向克莱尔坦白自己过去的“罪行”,并无意间把信塞到了地毯下,苔丝也不会将信将疑的以为已经得到了克莱尔的宽恕,以致在新婚之夜的相互自白后,克莱尔感到自己受到了“非常残酷”的欺骗和愚弄,一时间更加无法原谅苔丝,弃她而去。
若非听见克莱尔两个哥哥埋怨克莱尔“不该那么轻率,娶了那么一个女人”,苔丝是不会那么轻易就放弃向克莱尔父母求救,使她从不幸的泥潭掉入悲剧的深渊。一连串的厄运接踵而来,一次次将苔丝推向绝望。
其实,哈代笔下众多小人物的命运都与苔丝一样,其悲剧都是冥冥中被安排的,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宿命意味,这也是作者世界观的反映。巧合和偶然事件在哈代的作品中极为常见,这一点引起不少评论家的非议。但笔者认为,在小说中运用巧合和偶然事件这种艺术手法的得失,关键在于它们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反映现实。哈代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后期,社会下层民众常常经历各种灾难,人们生活的必然悲剧性正是通过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笔者认为巧合和偶然事件的大量出现,与其说是哈代小说的弱点,不如说是特点。
二、人物性格特点决定
苔丝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物性格的悲剧。
第一,苔丝的青春、美丽让她怀璧其罪。17岁的她芬芳诱人。然而,美丽是脆弱的,美貌的女人是极容易被伤害的,她们往往是苦难的化身。正是苔丝的天生丽质吸引着苦难不幸节节向她袭来。
第二,苔丝的纯朴善良是她悲剧的诱因。她从不仰慕虚荣,并不因为自己是贵族的后裔而庆幸。老马意外死亡使家庭生计的维持困难倍增,苔丝正是出于内疚感和善良的本性,才到家族中有钱的一房德伯家去“认亲”。苔丝的淳朴善良使她身处险境却不自知。因此在亚雷娴熟的诱骗手腕下,无辜的苔丝不幸失身了。从此,她纯洁天性一次次遭到社会暴力的无情摧残,最终将她推向毁灭的悲剧。
第三,苔丝对自然感情的忠诚和对爱情的执着使她的苦难步步加深。当她认出了亚雷的真面目后,宁愿背负“失了身的女人”的耻辱标志,忍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可怕的歧视,也不作践自己的真爱、企盼亚雷娶她,而是毅然决然地离去。当她终于被克莱尔的真诚和柔情感动时。可惜她没有听从她母亲饱经人事沧桑的告诫,而是义无返顾的把失身之事告诉了克莱尔,但是却换来了他无情的抛弃。失去处女的贞操,但决不丧失爱情的真纯,这就是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一个对爱情无比忠贞执着的女人。
第四,苔丝的坚强勇敢使她的结局异常惨烈而绚烂。从她被亚雷诱奸时起,苔丝的经历便成了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对付各种巨大压力的没有希望的挣扎。她始终不向亚雷求援。她挣扎反抗,要重新直起腰身来维护自己的尊严。遇见克莱尔后,苔丝终于在爱情的阳光下得到重生。但克莱尔在新婚之夜的翻脸无情,使灾难再次降临到可怜的苔丝身上。她自己咽下苦果,默默的忍受着一切苦难。这充分表现了男权传统势力对她的压抑和摧残。但她的沉默并不代表这她一味的逆来顺受,而是蕴含着她的抵制和抗争。最终,她以极端的方式惩罚了造成自己痛苦的人,让自己的挣扎和痛苦得到解脱,也终于在心理上维持了自我的纯洁,同时也走到她人生悲剧的尽头。
三、社会现实逼迫
《德伯家的苔丝》的主旨,哈代说得很清楚,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的命运。事实上,这也是苔丝所代表的英国农民阶层的毁灭。从这~点看,这部小说颇具有一种社会文献的性质。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曾高度评价哈代的小说,认为它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教科书”,盛赞哈代是优秀的社会历史学家。
《德伯家的苔丝》是以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后期的英国农村为背景的。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资本主义肆虐地侵袭着宗法制的农村,农民阶层的瓦解过程已经达到其最后和悲剧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扩张,“那个小私有者或农民的古老的自耕农阶级,连带着他们传统的独立性以及他们自己的纯朴的文化都行将消灭。历史发展的力量对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说太强大了,而这种生活方式一直是他们的骄傲,而又根深蒂固,因而它的毁灭必然是苦痛和悲惨的。”苔丝的苦难历程正是这个历史进程的一个典型象征。
苔丝的父母属于一个地位高于农田劳动者的阶级,是房地产的终生持有者,但小说一开始,德伯家便已经陷入困境,而马匹意外死亡这一偶然事件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也正是基于想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苔丝才去“认亲”。被无辜受骗失身、孩子病死后,苔丝便到牛奶场去当一名工资劳动者,她由此而降低的社会地位。与克莱尔相识相爱后,苔丝本想通过和他结婚来逃避命运的摆布。但事与愿违,克莱尔在苔丝的坦诚倾诉后,将她抛弃了,这使得苔丝的社会地位继续下降,她完全无产阶级化了,成为在最最卑下、最最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的工资劳动者。而父亲的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全家从他们的茅屋里被撵出去的事实,使得原本已异常窘迫的苔丝无力承受这精神的压力和经济上的负担,最终屈服在了亚雷金钱的诱惑之下,沦为了他的情妇,这实际上使再次失贞。穷人的尊严和骄傲终究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脆弱和苍白无力。苔丝在成为社会观念的牺牲品之后,又一次成为贫穷的牺牲品。正是那样噬人的社会,剥夺了苔丝生存的权利,使她逐渐陷入绝境。
从亚雷这个造成苔丝悲剧的元凶身上,我们能充分感受的当时社会现实的凶残不仁,也更能看到苔丝悲剧的必然性。亚雷的财富给了他为所欲为的资本,也成了他横行霸道的挡箭牌。因此,他有恃无恐地设下圈套,毁坏了少女苔丝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这既表明了农村地主阶级的本质特点,也体现了资产者的现实特征,而苔丝一直都是亚雷所代表的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更可悲的是,亚雷这样伪善的害人者,却受到
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庇护。苔丝正是被淹没在这样卑鄙龌龊的社会里。
四、伦理道德欺凌
当时的伦理道德准则也是酿成苔丝悲剧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即遭到无情的批驳和攻击,其主要原因正是这部小说揭示了造成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之一就是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其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说明作者不仅同情苔丝不幸的命运,而且公开向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产阶级旧的伦理道德发出挑战。
亚雷和克莱尔是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表。亚雷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粗鄙无耻的—类人物,他只知道用粗暴的手段去占有财物和女人,但当时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却对其极力放纵,使他逍遥法外。而苔丝却被判了精神道德的“死刑”,处处受人鄙视,生活在压抑和苦难之中。苔丝本人也在这样的伦理道德束缚下认为自己有罪。
如果说对亚雷的残害,苔丝其实不太悲伤,因为她不爱他,那么克莱尔对她的无情抛弃,无疑是对苔丝就是致命的一击。在结婚之前那个健康活泼、充满朝气和理想,口口声声说爱的是苔丝本人的青年,在知道所谓的真相后,突然就变得非常的庸俗、虚伪、冷酷,卑鄙的将她抛弃了。他其实比好色之徒亚雷更为残忍。他的遗弃使苔丝精神上遭到沉重的打击,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终于成为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牺牲品。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乡村,贞洁还是那么异乎寻常的重要。然而,贞洁是对女人的一种诅咒。由于社会的不公正,人性的丑恶,女人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当时的社会观念对男人的要求毫不严格,而对女人的要求却严格到苛刻的程度。克莱尔和苔丝一个是成年男子放荡的行为,一个是无知少女天真的受骗;她欣然原谅了他,他却愤然离去。苔丝认为对克莱尔的宽容心理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对男人的宽容。相反,尽管苔丝认为自己还是纯洁的,但被骗失身这件事确实是她的错,理应受罚,这正是当时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影响着她的结果。曾经宣扬人类解放的克莱尔无法原谅苔丝,充分暴露了他的道德偏见和目光狭小的市侩特征,是父辈的严峻的法规,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把他牢牢的控制住了。哈代正是这样用男人的自私和屈服于习俗来衬托出女人天性的纯洁和可爱。
如果说亚雷的丑鄙行径使苔丝拿起了复仇的刀,直接促成了悲剧,那么克来尔则囿于习俗偏见,辜负了苔丝热烈真纯的爱,间接地把苔丝推上了断头台;如果说亚雷残暴地毁了苔丝的清白之身,那么克来尔则无情地伤害了苔丝的纯真之心。亚雷和克莱尔从两端拉起了资本主义伦理道德的网,捕杀了苔丝的生命,成了扼杀苔丝的双刃剑。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苔丝,一个具有悲壮崇高之美的姑娘,最终在黑暗的社会和不公的道德凌辱下,成了强迫与暴力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演绎得如此的悲怆凄恻、哀惋动人,正是这部小说经久不衰的精髓所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