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失聪的柱子

时间:2023/11/9 作者: 地火 热度: 19415
郭雪

  一根根白发混杂在浓密的黑发丛中,破土秧苗一般争先恐后炫耀着新生,眼角纹向太阳穴两边伞状散射,刻印在风沙打磨过的脸庞上。

  一双灵活的手操纵着圆规、尺子,笔尖黑色铅粉流淌过的地方勾勒出优美的线条,不大工夫轮廓分明的零部件图形便跃然纸上。

  “制图要选择合适比例,图形布局要合理,线条、文字规范清晰。这条线要细一点,这地方要用虚线。”王修柱弯着腰,边用笔指着图形,边耐心地给旁边的学徒重复着机械制图的要领。

  这是备战技术比武的培训,王修柱作为一名业余培训师,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比武实战经验倾囊相授。

  20年前,王修柱比武的时候,求知若渴却找不到师傅指点,全靠自己一遍遍琢磨,一遍遍练习。那本《采油工》被他来来回回翻成毛边状,红笔、蓝笔标注过的重点和自家电话号码一样记在心里……

  柱子来了

  “你看那个新班员,不爱说话,但干活特别认真,傻乎乎还挺可爱。”班员沈海梅与何燕妮边擦井口边调侃,还笑得前仰后合,在空旷的盐碱滩回荡着银铃般的笑声。

  在一旁忙着平整井场的王修柱听到笑声,转头看向两个女同事,也回以礼貌而羞涩的笑容,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1998年,技校毕业的王修柱在维护大队工作一年后被调到跃进二号当采油工。

  王修柱在技校虽然学的是采油工程,但想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虚心向身边的师傅请教学习,一点点琢磨,一点点进步。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风雪交加的寒冬,总能看见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奔忙在盐碱滩纵横交错的油区便道上。时间长了,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个话少能干的小伙子。因为他身材瘦高,脾气也是直来直去,大家都喊他“柱子”。

  “柱子,那口井的样你打扫井场的时候帮我取一下吧。”小刘说。

  “柱子,那口井的盘根你帮我换一下吧,我这走不开。”小李也说。

  柱子,你帮我……大家都很顺口地喊着柱子。

  柱子不急不躁,总是笑脸相迎。两条大长腿大步流星,一会儿在跃Ⅱ855井的井场,一会儿又出现在去往跃Ⅱ345井的便道上。

  那年冬天,跃进二号供电线路检修。白天停电检修,为防止管线冻堵,晚上油井要正常供电。空旷的盐碱滩晚间气温通常都是零下20摄氏度左右,很容易发生管线冻堵。柱子和师傅们启抽、解冻,一忙就是大半个晚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在点点繁星的夜色里冻得手脚麻木、瑟瑟发抖,一天睡眠时间都不足4个小时,可他没有退缩,没有抱怨。抢险的那段日子,柱子的耳朵和手都得了冻疮。

  除却不解风情的冬天,戈壁的夏天,被太阳灼热的大地如同一盆炭火释放着它的能量,柱子在烈日炎炎下巡检、擦井口、取样,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成群结队的蚊子绕着他飞舞,他的脸、脖子、手,只要是皮肤裸露的地方都是被蚊子“亲吻”过的痕迹。

  细皮嫩肉的柱子,在盐碱滩刀子般锋利的风沙中变黑了、变糙了,拿棉纱、拿扳手、拿管钳的双手铺上了厚厚的茧子,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柱子,你也来了两年了,今年试着去参加油田的技术比武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教导员赵寅生下命令一样,容不得柱子反驳。

  “我怕我不行啊,赵教。”柱子低声回答。

  “怂包,还没上战场就打退堂鼓,像个男人吗?不行也得行,认真备战。”趙教撂下不容反驳的话走出值班室。

  柱子重新拿出放了两年的《采油工》,翻开密密麻麻的题库。

  “这都是自己学过的,捡起来应该也不难吧,运气好的话说不准还能拿个名次。”柱子想。

  学习是件很枯燥的事,白天上班又忙又累,晚上却要花大把的时间放在看书上。反正没人监督,柱子偶尔会喝口小酒放个风,也会赖床贪睡偷个懒,乐得自在。

  油田技术比武的大舞台汇集了各个单位不同岗位的精英,柱子是采油工大工种的参赛选手,采油工作为油田的主工种,更是人才济济。第一次参加比武的柱子看着这大场面心里还真有点发怵。

  那些经常参加比武的前辈,调冲程、碰泵,抽油机巡回检查十大部位、三十二个点,听、闻、摸、看一气呵成,套扣、连接管线行云流水。

  平时练习的时候,柱子觉得自己也是这种状态,所有项目都得心应手。没想到一上战场,腿也僵了,手也木了,不是漏了环节就是超了时。

  理论考试每一道题他都觉得很熟悉,但不是每一道题都能正确解答。

  一场比赛下来懵圈了……

  比赛成绩出来了,垫底的名次如一盆冷水般浇灭了柱子的傲气。

  “熊样儿,一次就想立大功啊?所有的成功都那么容易谁还努力?下次继续。”赵教看着垂头丧气败阵的柱子,气不打一处来,又撂下不容反驳的话后走出了柱子住的板房。

  对啊,失败一次我就怂了吗?

  柱子再一次翻开厚厚的《采油工》。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柱子深知书本上的知识是要应用到实践中的。他常常为一个搞不通的问题绞尽脑汁,一会儿翻资料、一会儿跑现场、一会儿又缠着老师傅讨教经验,直至装进脑袋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在后来一次次的技术比武中,柱子的勤奋终于结出了果实。

  2014年他在第一次厂技能竞赛中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给了他更大的动力与信心。随后每年厂里和油田公司的比赛他都能名列前茅。

  巩固了理论知识,也积累了竞赛经验,柱子逐渐从一个愣头青成长为一位理论知识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的技能专家。

  业余时间,柱子手把手将自己积累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同事。他带出来的徒弟在厂技能竞赛中取得前10名的优异成绩,在“岗位讲述”和“风险识别”比赛中也都名列前茅。柱子本人也多次获得“技能竞赛优秀培训师”称号。

  2017年,柱子站在了集团公司技能竞赛的大舞台上。集训期间,他利用一切个人休息时间,白天练兵不惧酷暑,晚上挑灯夜战与星为伴。这次,柱子获得了“中国石油采油大工种团队项目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单项银奖”和“中国石油采油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的荣誉。

  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

  但是谁又知道,这些成绩的获得者居然是一位双耳失聪的小伙子……

  世界为何如此安静

  柱子那年还不到30岁。

  他挣回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七七八八的创新成果,还有孝顺贤惠的爱人和可爱的宝贝女儿陪伴左右,柱子觉得工作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温暖向阳的。

  有一段时间,柱子总觉得双耳嗡嗡作响,有时如机器轰鸣、有时似人声鼎沸、有时又静如深夜。

  柱子想,大概是工作太累没有休息好。理它干嘛,井上还有很多活没干完呢。顾不得多想,柱子又忙着去干活了。

  慢慢地,柱子觉得同事们的说话声和周围的嘈杂声似乎越来越小,每一种交流的画面都像眼前上演的哑剧。

  “什么,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柱子常常看着同事动着的嘴巴却不能将声音传递到耳朵里,于是他自己说话就提高了分贝。

  同事们只能大声跟他讲话,柱子只有右耳可以接收到很微弱的一点点声音。但到后来,连右耳能感受到的那一丝嗡嗡叫的声响都听不见了。

  柱子变得越来越内向,平时躲在房中不愿意与人接触,工作中只能看着别人给自己比比划划勉强交流。

  轮休时间柱子去北京做了各项检查。检查结果排除了遗传和受伤,是受到工作压力上的某种影响引起的神经性耳聋,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柱子陷入极度恐慌中,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他不能接受这个充满曼妙声音的世界突然变得如此安静,这个世界安静了就很冰冷。他第一次感觉到声音是可以给人温度的。妻子很心疼他,尽量试着学一些手势和柱子交流。也只有在爱人面前,柱子才能忘却听不见的烦恼。

  柱子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听力,在工作中,他就尽量用心、用脑去弥补身体的缺陷。别人需要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他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别人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搞懂的问题,他要借助妻子的手语和文字下更大的功夫去了解去学习。

  那段日子是柱子的至暗时刻,为此他失去了很多进步的机会。即便这样,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他把更多的希望放到了钻研技术和本职工作的提升上,他不甘落于人后,更不想停滞不前。耳朵不好,他就更用心地去看、去学、去摸索。一遍不会就两遍、三遍,没有弄不通的事。所以才有了后来那么骄人的成绩。

  虽然柱子很努力,但双耳失聪给他带来了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后来他和妻子去了很多医院,想了很多办法,听力始终不能恢复。医生建议只能佩戴助听器来辅助他接收外界的声音。

  柱子花了上万元定制了一副助听器。

  通过助听器,他的耳朵又重新感知到了这个世界。车子的鸣笛、鸟儿的欢叫、同事爽朗的笑声都如同天籁,让柱子觉得这个世界充满温暖与希望。他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更加努力地工作与生活。

  从此,助听器就成了柱子离不开的贴身之物,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天线宝宝”。

  有了助听器,柱子觉得自己和正常人没区别,风风火火又忙了起来。

  种好那一亩三分地

  班长这个职务,官不大杂事多。柱子当了十几年的采油班长,“事儿妈”一样操心着井还操心着人。

  “王班长,乌7-6井又不出油了。”小李拿着管钳气喘吁吁说道。

  “怎么回事呢?我看看去。”刚停下来的皮卡车重新冒着一屁股灰尘朝着乌7-6井驶去。

  先测功图,再测液面、碰泵、放套气,一套流程下来,柱子俯耳趴在井口管线听着呼滋滋的油流声,皱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得意的笑容在唇边弥漫。

  柱子后来到了乌南作业区,担任采油一班的班长,管理着23个人、124口油井、44口水井。采油一班是承担乌南采油作业区三分之二原油产量的主力班组。

  柱子跟对待孩子似的看护着每一口井,哪口井喜欢夜间出油,哪口井加清蜡剂的时间需要间隔多久他都摸得清清楚楚。

  每天大清早,柱子忙碌的身影就出现在各个井场,为了保证多产一吨油,他和班员加大巡井次数,提高巡检质量,检查油井是否正常生产,设备是否带病运转。柱子虽然戴着助听器,但是在工作中他却不会放过任何一种设备异响。

  “以后工作中咱們要学会五勤,就是勤检查、勤动手、勤沟通、勤学习、勤计算,这样我们工作中不会出错,效率也会提高。我们也要管好油井,管好油井就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柱子在一次班会上是这么要求班员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柱子细心、耐心、用心的工作态度感染着班组的每一位成员。班员们学着柱子的样子工作上一丝不苟、学习中勤于思考,各方面工作都走到了作业区的前列。

  他们通过实施“一井一策”的精细管理,计算单井产出投入比,制定详细的间采制度,对每一口间采井出油量最多的时间进行观察统计,使有效生产时间平均每天增加一小时,每年多产油180吨。通过跟踪液面和示供图变化,对乌北14-5井制定停机40小时、生产8小时工作制度,日增产0.35吨,日节电100度。

  柱子还在班组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利用废弃管线自制井口添加破乳剂装置,有效解决了密闭集油罐添加破乳剂难题,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节能环保。他和大家一起发明的“卡子梯”,实用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安全保障。王修柱开展的节能创效节约电费50余万元。

  “王班长,咱们班组今年都获得青海油田‘十佳班组了,是不是应该庆祝一下呢?”班员小周充满期待。

  “那咱们班就冲着省级荣誉再努力一把,到时候一起庆祝。”柱子满脸堆笑。

  第二年,青海省“红旗班组”的牌子果真挂到了作业区的荣誉墙上。

  班员们欢呼雀跃,合力将柱子抛向半空。

  柱子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纹更加明显了。

  就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15年,安全监督站人手紧缺,需要从各作业区抽调安全监督,柱子第一次干起了修井监督。面对新的岗位,柱子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和钻研。

  那段时间,柱子更加辛苦了。每天早上6点起床汇报完修井数据就开着皮卡车奔波于现场,一口井接一口井监督检查,每晚回到花土沟驻地早已万家灯火。有时工作上出现失误领导也是不留情面严厉批评,但他从不气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完善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那一年采油二厂修井165口,每一口井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165口井的监督实践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井上遇到问题再也难不倒他,监督站的同事都为柱子竖起了大拇指。

  2017年,柱子到采油二厂培训站担任起了培训师。他利用多年的培训讲师经验,举办了多期班组长培训,亲自担任培训讲师,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一批的采油、注水班组长。他的学员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如今,柱子重新回到了扎哈泉作业区担任起了采油班的班长,干起了老本行。扎哈泉的冬天很冷,因为它离昆仑山很近。人员少,柱子就一个顶仨;油井远,柱子就起早贪黑,他自己也数不清有多少个寒风凛冽的深夜穿梭于大漠间。

  都说青春的盛宴盛装出席,或华丽,或壮美,或如诗如歌,或惊涛骇浪。而柱子的青春却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几千个日日夜夜,他就在盐碱滩、戈壁滩、昆仑山下笑看抽油机林立,用脚步丈量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青丝变白发,

  双耳失聪,

  那是岁月磨砺于他;

  坚忍不拔,

  前进不止,

  这是他回馈于岁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