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黑土地里长出透明的童心

时间:2023/11/9 作者: 地火 热度: 26582
周蓬桦

  荒野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富矿

  在那片辽阔而肥沃的黑土地上,有一望无际的荒野,有燕麦田和野蘑菇,还有童话般的森林小屋、白鸽子和溪水。这里还有朴实健壮用大碗喝老烧酒的东北大汉,有豪爽善良把家收拾得利落洁净的女人,有一出生就与大自然密切接触的孩子们。

  在我看来,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是有福的。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一种空旷之美,最美的季节要数冬天了,因为冬天的雪下得好大,铺满了整个荒野。每当冬天来临,孩子们乘坐马车、雪撬和爬犁,在冒着寒气的雪地上奔跑,大呼小叫,堆雪人,打雪仗,脚下是覆盖了一层雪的软草甸,氤氲四起,夜空里缀满了星星,仰脸就可以看到一轮明晃晃的月亮。那里的夜晚是透明的,走在荒野上也不用照明设备,因为天上的月光和地上的白雪交融一处,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坦途,即便闭着眼睛走路也不会摔跤或跌倒。而空气新鲜到了只能小心翼翼地呼吸,吸一下,再吸一下,因为大口吸气会有醉氧反应——那一年,我终于踏上向北的旅途,把这个自幼就在耳边滚动的地名用双脚丈量,它的名字叫大庆,寓意着丰收和吉祥。如今,这里是一座崛起的石油城。

  我在这座石油城的周边行走和观察,鼻孔间始终萦绕着一股黑土与野生植物混合杂糅的气息,有东北火炕和柴草的气息,还有一丝黑石油的气息。站在这片曾经如火如荼的土地上 ,耳畔仿佛听到铁人王进喜爽朗开怀的笑声,以及当年石油大会战的喧闹声自岁月深处传来。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尤其令我惊喜的是,这里活跃着一支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他们是黑鹤、王如、王芳、木糖、秦萤亮等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作家。他们创作勤奋,已经出版了数十部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带着浓郁的黑土特色,像一群野鸽子自三百里草甸上腾空而起,飞向四面八方,驻扎在小读者们的心里,逐渐成为新时代的又一个大庆品牌。

  在这支充满生机的队伍中,作为领军人物的王如,是大庆市儿童文学协会主席。他身上拥有东北大地的豪爽与质朴,激情与活力并举,睿智成熟与童心未泯恰到好处地集于一身,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身边的作者。他长期痴迷于儿童文学创作,醉心于儿童文学组织、策划和研究,出版了《追太阳》《赶月亮》《星星河》《土窝窝学校》等长篇儿童小说,曾荣获第三届和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另一位勤奋高产的儿童文学作家王芳,出版了长篇儿童小说《小飞龙》《四季离歌》《倾听拔节的声音》《干打垒》等,获得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和“冰心文学奖”。在这支生机勃勃的创作队伍中,木糖以他的灵动,创作和出版了长篇儿童小说《春知的地图》《和美时光》《甜孩子》,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黑鹤,则以动物小说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诸多大奖,成为黑龙江乃至中国儿童文学的旗帜。秦萤亮也以她的童话,获得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周庄杯”全国儿童短篇小说一等奖等诸多殊荣。还有徐海丹、赵春宏、隋荣、刁江波、老白、杨中华、赵春红、朱羊、高雨诺、浩菲、吴兰婷、杨晓红、卞鹤等人,均以高质量有影响的创作,成为一个强大的儿童文学创作阵容里的一员。他们的文品与作品都代表着东北地区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高度。

  源自生活与心灵的搭建

  “大庆的儿童文学,无论是作家人数、出版数量和作品质量,均处于东北地区领先地位,而当前全社会对于儿童文学又特别重视,因此儿童文学协会应运而生。它将为全体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文学工作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携手同行的平台。”谈起儿童文学创作,王如认认真真地介绍这支年轻的创作团队。

  在他看来,大庆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作品的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东北味道,是从黑土地里钻出来的有个性的家常语言,孩子们读了亲切,从书中既能感受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又享受到区别于教科书的文学语言熏陶,比起成人文学品位毫不逊色。

  长期以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挖掘东北地区的民间元素,书写黑土地上的传奇,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继“温情疗愈儿童小说系列”出版发行之后,儿童文学协会作家再发力,历时两年创作完成了“油娃成长儿童小说系列”“少年英雄儿童小说系列”“花鸟鱼虫童诗系列”等,为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这几个系列儿童长篇小说的出版发行,标志着大庆成为一个新的儿童文学创作基地,一个儿童文学作者群体就此产生。

  在“油娃成长儿童小说系列”这套书系中,王如的《土窝窝学校》和王芳的《干打垒》把视觉投向了大庆油田创业之初的奋斗历程,画面呈现莽莽荒原,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在书中生动复活。作家通过一个个鲜活耐读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老一代石油人当年的创业经历,传达埋头苦干的铁人精神,还原20世纪60年代初的历史风貌和峥嵘岁月——当年的孩子们,在一所土窝窝学校里接受教育,读书识字,条件艰苦,但能见到闻名天下的铁人王进喜伯伯;大人们住在“干打垒”的房子里,但他们生活得有理想有希望有目标。他们每天听着嘹亮的钟声上课,看着太阳自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尽管岁月贫寒物质严重匮乏,但孩子们在凄苦中寻找友谊和欢乐,贫寒里有互助的温暖,义务劳动课里有在野地里嬉戏的场面和与大自然尽情接触的美好记忆。

  木糖的《甜孩子》,讲述的是古灵精怪的00后油娃李小糖,帮助养老院的皮影奶奶传递温暖与善意的故事;海兰瑞的《小豆包家家》,講述的是大庆土生土长、有着蒙古族血统、00后小油娃家家的故事;赵春红的《小鱼儿》,讲述90后油娃小鱼儿,在铁人榜样的激励下成长的故事。从莽莽荒原到现代都市,60年过去了,大庆发生了巨变,浓缩时代印记的童年故事,必将沉寂在历史的洪流中,经过时光的沉淀和岁月的打捞,依旧散发金子般的光泽。

  据笔者了解,为了写好这几部书,作家们动用了大量生活积累,采访了数十位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田创业者,到铁人纪念馆寻找记忆激发创作灵感,一次次来到铁人王进喜和队友们打出的第一口油井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几个月的创作,书稿完成后又进行审读研讨,反复修改反复讨论,认真到敲准每一个标点符号,到出版的最后关头才完成定稿。

  “决不能敷衍小读者们。”王如说,“目前儿童文学市场前景看好,但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儿童快餐读物。这会毁了儿童文学的声誉。”

  正是本着对自己和小读者负责的精神,才有了一个个引人入胜接地气的故事,有了故事中活灵活现的儿童群像,有了书中一幅幅唯美如木刻的画作。“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儿童托起一轮希望的太阳,要用自己的心血为儿童营造一片心灵的绿洲。”为此,生活在黑土地上的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为少年儿童烹饪出一道又一道健康美味的精神文化大餐,让他们能够在优质图书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吹响童书创作的集结号

  据王如介绍,目前大庆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壮大,在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他们以勤奋扎实的写作种下一片兒童文学森林,吹响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集结号。在创作的同时,作家们深入生活,到油田一线、生活社区和中小学校,通过赠送儿童文学图书、开设儿童文学讲座等多种形式联系读者、扎根人民,与小朋友产生互动,使自己的创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进一步增强了作家的历史使命感。他们还制定了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队伍的长远规划,定期邀请校长、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教师参与儿童文学研究、创作活动与儿童文学教学研讨活动,建立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读者网络平台;帮助儿童文学作家走进学校,培养教师作家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提升儿童文学作家与读者互动的水平和教师作家认识社会的能力。每逢重要节日,孩子们会收到作家们送来的新书礼物。

  大庆原本就是一座崇尚阅读的城市,重视阅读已经成为家教组成部分,未成年人阅读更加受到家长的重视。通过对这些童书的阅读,引发了群体性的记忆共鸣,因为它们都刻着“大庆创作”的烙印,书页里有在荒原上留下的马车辙印,有石油和蒲草的气息。

  王如说:“儿童文学不是一般作者所能胜任的文学,需要作家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带领读者完成一次次生命拔节的旅行。”在王如看来,儿童文学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需要有与儿童接受能力相匹配的“小”的特点。但也正因为读者“小”,如今这个时代,坚守儿童文学领域写小说,需要一点情怀,那就是“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情怀。

  我想,他所说的情怀,是一个作家在这个时代背负的责任使命,即把“真善美”的种子播入孩子们的心灵土壤,开发启蒙,结出人生果实,使之顺利长成参天之树。

  通过对大庆儿童文学创作现象的梳理,笔者产生如下思考:一是为什么这片黑土地上会诞生一支儿童文学作家群体?这是因为大庆的地理地貌特色鲜明,这里的荒原连接天边,长满了芦苇和野生植物,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而漫长的冬天和寒冷的气候是萌生好故事的最佳时节,给作家们提供了最佳素材和创作原料;二是有一批虔诚热爱儿童文学的作者,他们抓住地理天然优势,团结一心,共同提高创作水平,真正实现了文学创作的“传帮带”;三是大庆油田原本就是一块取之不尽的创作矿藏,作家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创作视角切入点,扬长避短,选择儿童文学作为表达方式,集中发力,形成阵势,你追我赶,进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时代的感召,更是小读者们的福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