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在春风中成长

时间:2023/11/9 作者: 地火 热度: 21822
刘娟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划过,转眼,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对于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已经38岁的我来说,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利益,感受到了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幸福感。

  记忆中,家里是贫困的,父母是辛酸的。那时,鸡蛋是家里比较好吃又有营养的。妈妈每次煮鸡蛋都给爸爸多煮一个,说爸爸干活辛苦。为了也让妈妈多吃一个,我就说我不喜欢吃鸡蛋,闻味都恶心。妈妈以为我挑食,就不再强求,这样我的鸡蛋就省下来留给了爸妈。从那时起,我就再没有吃过鸡蛋。后来,生活渐渐好了,我却再也吃不下鸡蛋,看见鸡蛋真的觉得反胃。

  再后来,我慢慢长大,试着帮家里干更多的活,铲地、挖菜、放牛、清粪,我和男孩子一样干着各种农活。也正是这诸多的苦,使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农村寻找另一番生活!

  13岁那年,我参加了全县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出人意料的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这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远远不及县里的农村小学来说是多么值得荣耀的一件事。然而,这份喜悦仅仅维持了几天,就被入学通知书打破了。231元的学杂费难住了父母,难住了我们全家。

  从接到通知书后,父母就再没笑过,整天东奔西走借钱。他们几乎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可是青黄不接时家家不富裕,没人肯借,还时不时地受到嘲讽:“一个女孩子,供她干吗?不如找个差不多的人家嫁了算了,供了也白供。”即使这样,妈妈也没有放弃。

  记得一天晚上,我半夜醒来,听见妈妈边哭边和爸爸说:“我这辈子也不求别的了,就希望咱家娟能上大学,再找个好工作,我就是死也闭眼了。”眼泪在那一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再也没有睡着,想起妈妈东奔西走的身影,想起爸爸拼命干活的样子,我心痛啊,我真想放弃学业帮妈妈干活,让他们少受一点累。可是我不能,妈妈的期待、爸爸的渴盼,我必須往前走!我悄悄擦干眼泪,我要用成绩向所有人证明,我一定能考上大学,一定能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后来,我拿着妈妈高息贷来的200元钱和自己劳动所得65元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初中三年,我舍不得吃菜,每天就着妈妈腌的咸菜吃馒头。记得一块钱3个馒头,两块钱7个,为了多省出一个馒头,我早上一起买7个,中午和晚上只能吃又凉又硬的冷馒头。每次父母给我生活费,我都省下一大半。一有假期,我就匆忙赶回家里帮爸妈干农活。虽然年纪不大,但我像小大人一样尽我最大努力分担着家里的重担:和爸爸给牛铡草被锋利的铡刀铡到手指,至今还有两道疤痕;和爸爸一起抬玉米袋子,尽管装的不是很满,但依然把我的肩膀压出一道道血印;给玉米施肥,胳膊、脸被玉米叶子划得都是道子,被化肥和汗水一杀,火辣辣地疼……

  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心疼地抚摸着我,问我疼不疼,让我不要再干了。尽管很累很疼,但妈妈的关爱让我倍感温暖,我总是笑着说不疼。

  高二以后,家里的条件稍有改善,但我的成绩却不如初中那样出色了。为此,我也曾有过动摇的念头,但每次只是那么一瞬间,我就立刻警醒自己:“不能打退堂鼓,不到最后,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一旦退缩,还怎么让爸妈过好日子!”在这个信念支撑下,2000年,我如愿考取了大学,成为村子里第一位考出去的女大学生,成为父母的骄傲。参加工作后,我把父母接到身边,也算让他们享享福!

  回头想想,虽然前20年,我的家依然很穷,但是也有了很大改观,有了电视,有了洗衣机,借助改革的春风,我们也越来越好,而我,能够如愿完成大学学业。

  此后的近20年,我从西南石油大学毕业来到大庆,亲身感受了企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感叹改革是那样惠民利民。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到30542钻井队实习。一上井,就被钻工热火朝天的干劲打动了。我去井队的第一个班,就赶上大雨不断,我清楚地记得钻工们在雨中打钻、甩钻具,即便穿着雨衣,可他们还是被雨水淋透了,身体有些瑟缩,他们给我的感觉是那样高大。那一刻,我很感动。第一次接触井队,第一次看他们如此艰辛的劳作,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伟大的人。我感动得哭了。

  可是,一位老工人却告诉我:“丫头,这算啥,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早些年,天寒地冻的,那才遭罪!”

  他说:“在那个年代,钻井人头戴铝盔、狗皮帽,身穿杠杠服,脚踩大头鞋,冬天零下三四十度,棉裤冻得都能立在地上,第二天早上起来,洗脸水都是结冰的。没有司钻操作房,司钻一站就是一天,又冷又遭罪。吃的就更不用说了,能有土豆白菜就不错了,甚至都吃不饱!”

  听着他的讲述,我知道,这是生活越来越好了,企业在逐渐改变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现在,工服分冬季和夏季,冬天也有了羽绒服,冬靴是翻毛皮的,鞋底厚了,耐穿了,保暖性也好了。伙食更是讲究营养搭配,四菜一汤,吃出健康,吃出幸福。

  条件改善了,可我们工人那种优良的传统并没有丢弃,无论何时,他们都在传承着曾经的优良传统,那就是永不过时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仍记得,2010年的正月初七,当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时,钻前分公司的基础施工人员已经在通河战风斗雪。我不知道没到过现场的人是否可以想象到那种艰辛,井场积雪达到3米多,且暴风雪一再袭来,能见度不足10米,道路被封,员工宿舍门前积雪高度与板房平齐,大家每隔1个小时必须到屋外清雪,否则房门就会被堵死。更大的困难是面临缺水、缺粮、缺菜、缺油,员工一度陷入无米之炊状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整整30天,他们和风雪鏖战,他们和困难抗争,终于高水平完成了基础施工任务。这期间,有受伤坚持生产的,有家人生病放弃返回的,有从其他井队直接转到通河没在家过春节的,或许我记不清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我记住了这是风雪中的钻井人。

  仍记得,从2009年底,DQ001钻井队挺进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开始,顽强的钻一人不断披荆斩棘,一路领先布局伊拉克钻井市场。第一次抵达伊拉克施工,面对艰苦的环境、恐怖的局势以及陌生的区块,他们顶住了。我依然记得采访的片段,60多度的高温,加上水土不服,员工出现了严重的呕吐、腹泻现象,他们却悄悄地将呕吐的杂物用土掩埋起来,喝点水漱漱嘴接着干,更有甚者昏迷在井场。虽然不提倡带病工作,但我们的员工却用顽强的意志将大庆红旗牢牢插在了伊拉克,并多次取得高水平、新纪录,多次获得甲方赞扬。采访中,我记住了赵国志、朱晓军、郑广江、张长海……太多太多,我记住了驰骋在国外的大庆钻井人。

  仍记得,今年川渝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大庆油田助力集团公司2020年建成百亿立方米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项目。为了项目的顺利启动和运行,广大员工真的是拼了。70133队干部员工抬着三四百斤的放喷管线、水泥基堆往山上走,冒着雨,趟着荆棘,躲避着偶尔出现的蛇虫,颤颤巍巍地穿行于独木桥,最后肩膀压紫了,腿上划出了血檩子,却没有人放弃。43岁的白雪松是50010队队部大班中较为年轻的,主动承担了很多重活。轮榔头砸销子,别人抡两下就感觉缺氧没劲了,他能连续抡10下,衣服像水洗了一样,累的他第二天就吐了,啥也吃不下,逼着自己用辣椒和咸菜吃点饭,继续抡榔头。一共200多个销子,每个40多斤,全部安装完,他不知道吐了多少回。我觉得这简直就是“铁人”。当我看见他的双手时,那密密麻麻的疹子,脱了一层层皮,真的很心疼,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这样的例子還有很多,这里,我记住了这些扎根一线的钻井人。

  也正是员工的这种传承,激发了我的激情,使我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不断抬高工作标准,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2012年的五四前夕,想到公司很多年轻的海外将士奋战在他乡,用青春和激情谱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时,我想应该通过报端在五四这样特殊的节日,将年轻海外将士的事迹展示给大家。有了策划,我很快进行采访。然而由于时差问题,采访难度特别大。一连5天,我都是将孩子哄睡后,深夜进行QQ采访。有时,国外现场忙,回复不及时,我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尽管困得睁不开眼,但只要QQ声音一响,我就像充了电一样,马上进入状态。就这样断断续续每天都持续到凌晨,终于将素材收集完毕,并很快撰写了《铁人精神光耀异国他乡》的通讯稿件,在各大媒体头条刊发,反响极好。

  2013年4月,大庆油田遭遇多年不遇的春涝,整个井场异常泥泞。为了反映员工的工作激情,在雨夹雪的特殊天气里,我来到了30512钻井队进行现场采访。在距离井场1公里左右时,车子就陷在了泥里,不得已,我步行走进了井场,鞋子被泥水“包”得的严严实实,走路越发费劲。一不小心,鞋子陷进了泥里,我坐在了地上。现场的困难情况一下子感染了我,忘记了自己身上的湿冷,快速投入采访。一天下来,脚走的肿胀,腿发沉,但一想到钻工的干劲,我也异常激动,连夜写出了《鏖战“大酱缸”》的稿子,及时刊发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将钻工战天斗地的豪情一览无余地展示给大家。多年来,我多次冒雨冒雪深入一线,采写出了《渤海岸边的博弈》《大庆钻探风雪人》《沼泽地里的整拖》等多篇现场感强、情节感人的现场报道,起到了提振士气、振奋精神的作用。

  几年来,我共撰写稿件1500多篇,多次被评为《中国石油报》《大庆日报》《大庆油田报》优秀特约记者,所撰写稿件荣获各类报纸好新闻评选一二三等奖。我想,我是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列车,才有了如今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了可以展示自我的舒适工作。

  38年风雨兼程,38年酸甜苦辣,我,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成长,时刻感受着改革所带来的福祉,时刻体会着实现梦想的喜悦。我和我的企业、我们的所有员工一样,感谢改革带给我们的一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