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食物,你还有两幅面孔呢

时间:2023/11/9 作者: 桃之夭夭A 热度: 23746
前言:

  小时候的我吃东西吃得非常干净,属于见不得桌上有一点儿剩菜的那种。然而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后果就是——肚子撑得在床上直打滚。

  疼的!

  而且这种事好死不死,每次都是发生在远房表亲来我家做客的时候,以至于他们都以为,我躺在床上是不欢迎他们来。

  含泪咬手帕的我:并没有!

  后来,妈妈从药店买来的江×牌的健胃消食片拯救了我,那一刻,我蹲在厕所里,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酣畅。

  我發誓,从今以后,哪里有我,哪里就有健胃消食片。为此,我为家门口那家濒临倒闭的小药店做了杰出的销量贡献,我以为这辈子我都离不开健胃消食片了。

  直到有一次吃健胃消食片,吃嗨了,不小心吃完了整整一盒后,我含泪蹲在厕所拉肚子,直到拉出水来。一天内弄脏了五条裤子后的我,号啕大哭,发誓从此再也不吃健胃消食片了……

  ——含泪洗裤子的萝莉璇

  “大豆食疗,谁不可?”

  ——大豆

  大豆作为现在最常见的食物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就声名远扬了。

  不过那时候的大豆,还没有衍生出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各类豆制品,古代的大豆可都是利便消肿的“良药”!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周礼·天官·疾医》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吃货属性暴露无遗。我们祖先深信以形补形,一直以“病若从口入那就吃到病除”为人生准则!

  (古人: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大豆就这样出现在古人的视线中,掌握了它基本的培育手法后,古人意外地发现,这豆子虽小,用处却一点儿都不小,汉代的医学家将大豆以及它所有的亲戚朋友的医学用处都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写在了《神农本草经》上,供世人借鉴。

  大豆:味甘平。生平泽。治湿痹筋挛膝痛。生大豆,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神农本草经·大豆黄卷下品》

  此后,人们将大豆逐渐当成一种主食。自汉代起,人们将大豆加工成豆腐、豆浆、豆芽等,既是食物,也有药用价值,是当年中医治病的常用之物。在《肘后备急方》中还有用豆豉治疗脚气病的记载。

  (当时的人民:大豆食疗,我觉得我还能再来三大盆!)

  “你以为我只能丰胸,不,我还能治病。”

  ——木瓜

  我真的是写这期的互动时才知道,原来女生中秘传的丰胸水果——木瓜,竟然还是有着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功效的中药!

  早在人类先祖还是猴子的时候,木瓜就出现在了世界上,虽可食用,但大概不合先祖们的味口的缘故,正常人一般都不会吃。

  在我国,最早关于食用木瓜的记录,出现在孔子整理、编撰的《诗经》中。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

  不过古代的木瓜和今天的木瓜并不是同一个品种哦!《诗经》里记载的其实是宣木瓜,现在水果店里卖的叫作番木瓜

  (孔子:吓得我将手中的瓜又放下了。)

  大约两千年后,一个叫作李时珍的男人出现了,对宣木瓜进行了一番正式的测评,最后将它列入了药用食材名单中,它光荣地成为了中药的一员。

  (李时珍:屎我都敢入药,木瓜算个啥?)

  止吐泻奔豚,及水肿冷热痢,心腹痛。调营卫,助谷气。去湿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胀善噫,心下烦痞。

  ——《本草纲目》

  “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

  ——柠檬

  你以为只有我们华夏民族热衷于将水果/食物当药物吗?不,你错了,其实其他国家的人也是如此。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柠檬!

  在欧洲大航海时代,水手们常年在海上漂泊,他们很容易患上一种不知名的疾病。一开始是身体被掏空的疲惫感,就是那种典型的“人间不值得”的感觉。然后浑身上下的关节开始疼痛,牙龈出血,掉牙齿,最后痛苦地死去……

  可奇怪的是,只要船一靠岸,患了这种疾病的水手就会逐渐好转,然而再次航行后又会复发。这种病就是败血症。

  (水手:每一次航行,都是和命运作斗争。)

  直到十八世纪,有个叫作林德的英国医生,进行多次临床试验后,才弄清水手们得病的根本原因——缺乏维生素C。

  水手们长期生活在海上,船内储存的全是干粮,食物单调,没有新鲜水果和蔬菜可以食用,无法摄取维生素C,从而导致了败血病。于是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华丽登场,成为了船员治疗和预防败血病的“灵丹妙药”。

  柠檬:我很强,我知道。

  “好吃不如饺子,治病还是饺子。”

  ——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最早起源于我国东汉时期,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据说在东汉末年,伤寒病在张仲景的家乡中蔓延,一时之间死伤遍野,光是张仲景那个有两百多人的大家族就死了一百三十多人。

  于是张仲景决定辞官还乡,为家乡人治病。在回乡的路上,他看到路边的难民都冻得满手的冻疮,耳朵更是冻得惨不忍睹。

  张仲景便命人在路边支起了一口大锅,煮起了一道名为“驱寒娇耳汤”的驱寒药。

  (张仲景:生病说到底还是吃少了。来,娇耳安排一下!)

  这个药其实是将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剁碎,做成馅,包在面皮中煮熟而成。难民们喝了汤,吃了娇耳之后,身体果然都变得暖和了起来。张仲景施药的这一天恰逢冬至,而他去世的那天也正好是冬至,于是后人就会在冬至这天煮上一锅娇耳,缅怀这位伟大的医者。

  再到后来,作为驱寒药的娇耳,名称演变为“饺子”,变成了现代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因为形状寓意吉祥富贵,成了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

  (我:万万没想到,医圣还能有这手?)

  “我也是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药……”

  ——冰糖葫芦

  南宋宋光宗在位期间,有位贵妃颇得他的喜爱,但是有一天,这位贵妃肚子突然疼得厉害,宋光宗帝心急如焚,便召集了所有的御医为其诊治。药是吃了,可贵妃的肚子仍然疼痛不止。这可气坏了宋光宗,他当即下令将所有的御医都关进大牢。

  没有了御医,宋光宗便决定张榜求医。一位老和尚揭了皇榜,随之被召进宫,为贵妃切脉诊断。

  看完病之后,和尚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从兜子里取出几十颗山楂果子,吩咐宫女把果子和冰糖一起熬制,让贵妃此后每顿饭吃五到十颗,并宣称坚持半个月就能病除。

  果然,吃了果子后的贵妃不仅病好了,而且吃嘛嘛香。宋光宗大悦,吩咐御膳房常备着这种果子,后来这种果子也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冰糖葫芦。

  (我:说到底就是糖果版的“健胃消食片”!)

  后记:

  大概在古人看来,之所以会生病,还是因为吃得太少了,既然病从口入,就一定能吃到病除!

  俗话说得好,累了,病了,就吃东西!若是解决不了,只能说明你吃得还不够多!

  话说回来,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因为痔疮复发,而被迫研究出了茯苓饼这种美食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