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环艺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结合创客实践的探索——以校园实践基地“乐樱堂”项目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9806
袁艳青

  (广东东软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要求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纲要》将高校专业课程具体分为七类,其中艺术学也是重要分类之一,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教育部部长又一次提出,新的一年要对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力推动教体相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他表示,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要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

一、环艺专业课程思政背景分析

近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艺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而艺术并不止于一种感性的审美形式,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和预测,重组与再创作。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是以行动导向为核心,以“艺·工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为体系,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主特色,把美育融入设计,这也将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策略。《纲要》还进一步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具体到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更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方面来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承担环境美化和优化的职业责任感,切实推进德行兼备的育人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多层次思政意义:

  1.国家政策层次。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参考文献如《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文件的出台与讨论,意味着在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肯定,艺术重新得到了重视。

  2.社会传播层次。长久以来,艺术好像只是一小群艺术家及其作品“自娱自乐”的代名词,一直高高在上,难接地气,与大众生活似乎有着无形的屏障和不可逾越的代沟。在当下,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和落实,艺术不仅在专业层面被认可,更是在基层——乡村建设层面也提上了规划进程,艺术介入乡村,带动相关衍生产业,如文旅小镇、民宿及艺术集市概念成为一种社会流行。这势必也会发挥大范围推广与宣传作用,在人们被动普及的形势下主动接纳并积极参与。

  3.学校教学层次。校园是催生艺术作品最高产的场所,也是艺术传播与传承最直接的方式。比如潍坊医学院在线课程《走进非遗——山东民间美术》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出现在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陶瓷学院的课堂上,23位非遗传承人参与课程录制。上线以来,不仅吸引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的一万余名大学生在线学习该课程,还陆续进入一些中小学课堂,并成为艺术专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资源。而广东东软学院等其他一大批开设有美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在每学年的教学学习中,都积存下大量的教学成果和艺术成果,如何提炼并二次利用这些优质的艺术资源,也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4.个人需求层次。从远古开始,艺术便有迹可循。幽暗山洞里的岩画,陶器上的几何花纹,出土的贝壳项链……这些无不都表达着人类对美的重视。而如今,我们的生活挤满了数不尽的工作或者作业,每个人都像一只不停被抽打的陀螺,机械地过着重复的生活。因此,生活需要艺术的熏陶,需要慢下来去好好感知身边的“美和艺术”。另一方面,还有一批已被艺术熏染过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平台和机遇去展示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

  源于我校多年来对“全面素质教育”政策的切实推进,基于艺术设计、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管理等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办学理念的支持和引导原则,对艺术落地、文化弘扬、区域资源联动优化等相关项目实践的激发,进而力求将“美育美学”的理念更好地融入专业建设、基础教育建设,并进一步通过学校实践基地践行“教育落地,回馈社会,产学合一”的协同发展初衷,如此也就实现了环艺专业从思想到行动、从个人到社会、从知识到美育文化价值观的思政闭环流线。

二、当前环艺创客实践方向总结与再探究

随着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条件。我校思沃学院在乐樱堂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开展学术交流、美学体验、茶艺文化交流等活动,构建成熟的管理机制,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等方式,构建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当下,教学与创客实践相结合,建设如下:

  1.课程改革方面。不限于本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不限于校内教室与场地的实践学习,为不同区域的传统手工传承人提供教学示范的场地空间,将艺术文化和相关美学的认识导入课程实践,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即设计灵感、文化即中国特色的思路,通过展示和深入了解传播传统的手工艺,进而通过这种手段普及美育艺术,并让传统精粹文化不断传承,源远流长。

  2.教学成果的积累方面。我校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包含环境设计、动画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过去的教学成果,部分转化为校园内实际场地的改造方案、学校日历和部分东软文创产品的研发,但还有大量实践学期和期末课程成果被大量闲置和浪费,因此,致力以当地文化为基点,立足社会文化、辐射产业文化、历史文化、中国文化,以专业技能和设备投入结合商业品牌,转化创造商业价值。

  3.技术和人才的转化方面。通过传统手工艺传承使人们使用传统的方式制作以及设计师的创想制作不同区域的文化产品,使用现代新的运营模式来进行运营和呈现,使用具有文化特征性的不同建筑模型进行不同的展现,增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教学基础普及到每一个学设计的专业或对文化感兴趣的非专业学生,进而将艺术与传统结合,提供创作与培训的基地,甚至在未来可接受外校乃至全国各地多方人才的培训与学习,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文化学习与展示的平台,使传统不只是传统更是一种可流动的艺术。

  综上,契合国家教育政策方向,通过专业学习或生活体验,集合现有学校场地和设备资源,接下来以文创、培训、课堂体验、产品展销等方式将独特的艺术创作成果和艺术行为方式传播与传承下去。在高校校园,以“设计”为本,“艺术文化”为点,营造一个“促教改,扬美育,聚文脉,融艺术,低成本,多效益”的艺美实践校园“文化圈”。

三、校园实践基地创客策略与分析

本文建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变了原有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两张皮”的劣根,在教学课程上,以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导入项目,以任务联动流程化设计,在设计上向数字化转变,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设备的培训支持,在产教融合上,集专业教学与社会文化普及和商业产业价值为一线,扎实专业知识,联结社会发展。

  具体实施项目以本校思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乐樱堂》为例进行分析。本项目是由环境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组成运营团队,意在面向广大师生群体,增添校园文化多元化,项目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拓展实践的基础上,引进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打造一个集美学、茶道、花艺、休闲、实用和文化为一体的体验式艺术美学馆。具体运营策略为:

(一)打造艺术传播+电商双创实训基地

各互联网应用、小程序等目前已盛行校园各处,本项目也将以艺术文化传播为主旨,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短视频平台传播中国文化,了解拍摄规则、分析客户群体,拍摄与手工艺等相关的技能与知识进行短视频分享;同时,在淘宝千牛、抖音巨量引擎和快手魔筷的电商平台,训练学生成为有素质、有担当的运营团队,在流量红利的大潮中,乘上社会与时代改革的春风,推动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助力学生有一个超前意识以适应社会大势,致力将乐樱堂打造为茶道+电商双创实训模范基地。

(二)提供多元文化体验中心以及大学生交流空间

目前团队凭借乐樱堂,由美学中心团队着手对整体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功能分区;将原有存在的区域规划不清晰、动线不便利等问题进行分析,设定茶道专区、洽谈区、用餐区、榻榻米、办公区;运用美学陈设理念增添软装,打造舒适温馨的主题环境;在原本的基础上,将艺美体验作为主打品牌、添加茶点和其他日系菜式,拓展项目合作举办主题活动,提供教师和学生业余交流空间。

(三)普及美育概念,营造美学人文环境

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去营造公共艺术空间,公共空间不是一种艺术样式,也不是一种流派、风格,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希望借此项目能整体提升校园美和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生活美学课程体验

生活美学不仅限于手工体验,从广义来讲,生活美学可以融入结构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以及环境美学等丰富的内容,通过相关课程体验让美与生活对话,用艺术家的眼光发现生活,体悟就在身边的点滴的美。美学课程除面向在校师生外,不定期需要联动社会和周边企业力量,开展艺术体验活动,茶艺、花艺及文创集市展销等多类,在丰富校园文艺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四、美育结合创客实践特色价值分析

1.以项目模块化促进教改实践。打破传统课堂理论课后实践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驱动,实践过程串联知识点,设计流程化,项目升级化,在不断熟悉步骤的教学环节中完成课程的系统化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提升。

  2.以设计落地艺术。艺术常被许多外行人士贴上“空、大、贵”的标签,而艺术教育也普遍变成盈利手段,创作没有深度,缺乏思想,资源集权化,群体边缘化,因此,将美育艺术结合理性设计,创造一个集创作、职业、文化、购物、交流等业态为一体的空间平台,传播艺术,再生艺术。

  3.以普及化体验驱动自主创造。现今社会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已促使原本温饱愉悦的生理消费日渐被艺术多元的心灵体验所引领,打造艺术空间,融合艺术资源,提供多样体验机会,亲子艺术课堂、研学基地,空间实践基地以及艺术集市,进而促动学生群体,社会团体及师资队伍主动参与创作。

  4.以创业助力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鲜明地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政策。在《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更明确地提出,要以舍得投入、舍得精力、舍得荣誉的胸襟和气度开展人才工作。而本项目就是契合这一人才培养特点,以学生自主创业经营管理,教师从旁指导协助开展实践项目,从而以个人带动集体,以小范围创业助力大面积就业。

  5.以集市点带动社会面。本项目中的艺术集市不局限于文创类型,还包括艺术节、艺术家驻地,交流空间,艺术展,艺术培训,艺美生活体验、艺术课堂等多维度开展活动的创意集市,用有限的场地发挥多元的功能,联动社会多方团体,多点筹建,用小投入创造大效益。

结语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教育正在建立“大思政”格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推进课程思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笔者借由思政教育的指导,将专业理论、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和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联结互动,立足社会需求和艺美文化传承,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多门课程实践成果转化为艺术产品,以期以“艺术展”或“文化节”等形式展示教学成果,激励学生创新创造的同时,使其能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传播美育思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宜居美好生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