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文徵明的“楚辞”情结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20086
杨志伟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楚辞》是南方楚国继《诗经》成书三百余年后,在此地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在西汉时期,人们将民间所流传的楚辞作品收集起来,加上当时人们纪念屈原所作的部分,整理成书,便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楚辞》中所蕴含的审美观念影响着一代文人。明代文人蒋翚曾曰:“诗文有不从《楚辞》出者,纵传弗贵也。能于《楚辞》出者,愈玩愈佳。”①自《楚辞》成书后,各朝各代文人对《楚辞》爱不释手,《世说新语·任诞》中便写到:“王孝伯云:‘名士不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也。’”②又有宋代诗人陆游诗云:“痴人未害看周易,名士真须读楚辞。”③可见《楚辞》在古代文人心目的地位颇高,在众多楚文化接受者中,文徵明的艺术中也带有明显的“楚辞”情结。

一、文徵明“楚辞”情结的形成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居于明代长洲,现今江苏苏州,因祖先为衡山人,所以号衡山居士,世人称之为文衡山。其学画于沈周,此后广泛学习宋元大家技法,自成一家,并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

  文徵明与《楚辞》之间的渊源颇深,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以及家庭环境都可以追溯到《楚辞》的踪迹。文徵明自书香世家出身,其祖父文洪乃成化元年(1464)举人;其父亲文林,文洪长子,成化八年(1472),举进士,一生辗转永嘉、博平、南京等地任职。清初诗人吴伟业称:“先朝自成、弘以来,一郡方雅之族,莫过文氏。”(《京江送远图歌序》)④文徵明仲子文嘉所作的《先君行略》中写到:“(文徵明)稍长,读书作文即见端绪,尤好为古文词。”⑤出身书香门第的文徵明在自己的文人之路上受祖父文洪、父亲文林的影响颇深,对于古文辞十分推崇,楚辞的研究尤为频繁,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时代,楚辞所蕴含的远游、感伤、高洁的精神内涵,为文徵明的艺术注入了新质。

  文徵明对于楚辞的喜爱从其书画印文便可知,“惟庚寅吾已降”乃是《楚辞》《离骚》中开篇之句,因文徵明生年与屈原同庚,故取《离骚》诗句用于印文之上。文徵明在停云馆闲居时期曾作《闲兴》诗云:

  端溪古砚紫琼瑶,斑管新装赤兔毛。

  永日南窗无客至,乌丝小茧写离骚。⑥

  文徵明诗书画俱佳,是那个时代典型的雅士。此诗虽短小,但清楚地记录了他的生活片段,书案上如紫琼玉般的端溪名砚中墨香飘逸,手持斑竹和赤兔毛做的新笔,在清幽的南窗之下,把屈原的《离骚》一遍遍的抄写在乌丝为栏的素绢上。又如《咏尧民案上盆兰》一诗中写到:

  崇兰移自荆溪上,小盎春深自着花。宾客清闲尘土远,晓窗亲沃案头茶。

  渺渺微风约珮环,楚江晴落研屏间。美人不见瑶琴歇,一卷离骚对掩关。⑦

  在归隐静坐之时,“楚江”的微风景象落在研屏之间,读“一卷离骚”是净化苦闷心灵最好的药剂。

  文徵明几度科举不中,经人推荐入官后又屡屡遭遇挫折,无法接受官场黑暗,辞官隐居,在隐居期间对《楚辞》精心钻研,并用小楷写成《离骚经九歌》册,将自己的苦闷之情流于诗书画卷之上。印文取词彰显文徵明对屈原的仰慕之心,诗文阐述了其“尤好为古文词”之意,书法寄托了其忧郁之情,画卷之上流露的尽是浓浓楚意。在研读与实践中,“楚辞”情结在文徵明的精神世界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文徵明艺术世界中“楚辞”情结的几点表现

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曾说,艺术作品是“心灵化了的东西”,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喜好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寻找、提取并进行艺术创作、艺术表现的东西,因而是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过滤和艺术加工的“第二现实”。“楚辞”情结扎根于文徵明的心灵世界,其艺术作品必然带有自身心理情感,是对自我形象、内在思想情感以及文化艺术认知的构建。笔者认为文徵明艺术世界中“楚辞”情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远游之情怀

朱良志先生曾在《楚辞的美学价值四题》一文中写到,楚辞重“远游”,“远游”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生境界,一种穿透世界的方法⑧。屈原在官场失意之时,寄情于山水之间,“神游远观”成为楚辞的一大特点。“将往观乎四荒”“远逝以自疏”“荒忽兮远望”都是楚辞中表达对“神游远观”的推崇。通过远游山水慰藉受伤的心灵,让心灵得到解放。

  文徵明同样重视远游隐逸的重要性,在“神游远观”中让之前不得志之情慢慢消逝。在仕途碰壁、归乡隐逸之后,文徵明用五年的时间创作了《松壑飞泉》图,此图下半部分描绘兰亭修禊之景,忽然转向叠山飞泉的幽深壮丽的情景,转化为一种深沉的、为追求“隐逸”“避世”生活的执著。文徵明在1548年所创作的《幽鹤鸣琴》,更是满幅重山叠岭,山泉瀑布在重山之中层层而下,其画中题诗:

  万叠高山供道眼,千寻飞瀑净尘心,凭将一曲朱弦韵,小答松风太古音。

  在此诗中可以窥见文徵明明确地指出“神游远观”对自己的重要性,在万叠重山之中“供道眼”,在万丈飞瀑之中“净尘心”,正是文徵明相信“神游远观”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沉浸,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的表现。通过这样的行为,人的尘心与俗目可以得到净化,使得人与造化之间取得和谐统一,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在画论中文徵明同样有着相似的理解,“澄怀观道,卧以游之”⑨之中“卧游”思想乃是南宋画家宗炳曾提出的理论,文徵明同样在《溪堂?别图》作品中提出了“壮游”一说,此说更是与屈赋中“神游远观”之思想相吻合,让心灵贴近自然的心路旅程。“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⑩何尝不是“壮游”之情思。

(二)感伤之意境

朱良志先生将《楚辞》中的感伤概括为三点:“杜鹃啼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等待;“无可奈何”——思而不得,转而为怨,怨而不得,转而为问的无奈;“迷离恍惚”——隔帘看月,隔帘看花的奇特美感。可以看出“感伤”的意境贯穿楚辞之中,楚辞中充满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思考、焦虑和无奈。通过对文徵明诗书画等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他在归隐时对于楚辞中“感伤”意境的接受。

  楚辞的感伤精神感染了无数文人墨客,文徵明便是其中之一。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自衡山而来,潇湘精神与生俱来。他的艺术作品也带有浓浓的潇湘遗风、楚辞情结。辞官归乡后以“一卷离骚对掩关”,在人生宇宙中遨游、思索,“杜鹃啼血”式的等待慢慢被消磨殆尽,随之而来的是无可奈何的感伤。他在等待什么?感伤什么?归乡后虽过上了“杜门不复与世事,以翰墨自娱”的归隐生活,实际上他的内心却是“虽九死其犹未悔”,无法释怀、无法忘却的牵绊。绝望之时,还有无法忘却的牵念,《松壑飞泉》便是在此心境下创作的最早作品之一。上半部分高山耸入云间,是他对经世济民的向往与不甘;飞瀑流泉之下,是他思而不得、转而为怨、怨而不得、转而为问的无可奈何,步入云山,不问世事。

  文徵明的诗文中有着浓厚的感伤之意,在绝望中不断挣扎、自释。从“回首棘帏供试事,秋风梦断十三年”(《八月初九日见月》)到“梦断红尘二十年,江湖独往兴依然”(《题画六首·其一》),是一种悲心慢慢沉淀的心路历程,其中的苦痛挣扎也只有他本人才能知晓。屈原将无可奈何的悲叹转为对天国的向往,文徵明则将不堪回首的牵念浸入他的诗画之中。

(三)高洁之美意

屈原《离骚》中洋溢着浓浓的高洁之意,对于“洁净情怀”的珍惜可用生命来保护。唐李善曾赞誉道:“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用香草来比喻高洁之意,乃是楚辞中的著名意象。“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朝饮木兰草上露珠来止渴,晚上食菊花掉落的残瓣来充饥,是他不与污浊之人同流合污的表现。“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离骚》多次提到“兰”“菊”等植物,它们皆是香草植物,屈原将其采摘佩戴于身,作为一种洁净情怀的精神寄托。

  文徵明多次以“兰草”为主题作诗,周道振辑校的《文征明集》是目前收录其诗文最全的书籍,其中《兰草诗》有38首之多。“离骚”“佩环”“湘水”“楚江”等词在诗文中多次出现,可见文徵明对楚人遗韵的喜爱。有《兰竹幽禽图》诗云:“渺渺微风约珮环,楚江晴落研屏间。鸟声一至瑶琴歇,独对离骚昼掩关。”?“佩环”“楚江”“离骚”皆是楚辞中的用词,他在《兰草诗》中将其联系在一起,象征他不被污浊所玷污,避居后有《离骚》相伴,有屈原精神为伴,不做媚世之态的品质。

  又如《墨兰竹》云:“幽兰奕奕汎清风,扑雪吹香万卉空。莫怪山禽依浅草,低飞元自恋芳丛。”?幽兰的香气在清风中悠悠飘散,惹得山禽鸟虫都对此爱恋。这是文徵明对“幽兰”的爱恋,与他追求高洁的情怀密不可分。“记得辞家二月时,水边兰叶正离离。不知春尽花争发,满屋清香更属谁?”?(《墨兰》),将高洁之美化作兰花清香倾尽满屋,这正是屈原所持的清净精神。

  再看《题郑所南先生画兰》诗:“江南落日草离离,卉物宁知故国移。却有幽人在空谷,居然不受北风吹。”⑦诗中所提郑所南是宋末诗人、画家,他擅画墨兰,其特点为兰草花叶萧疏且无根土,旁人问故,便知其象征故国土地根基已消亡。以“兰草”之意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传达的依然是故土虽亡、高洁的精神气质却永在。文徵明看郑所南《兰画》,如见知己,都受到楚辞精神的熏陶,将情思寄予潇湘江畔的香草之中。

三、结语

楚辞中所蕴含的楚人遗韵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瑰宝。其蕴含的远游情怀、感伤意境、高洁美意以及对生命的思索等,都是艺术世界的核心内涵。“楚辞”情结的形成为文徵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得其艺术作品更具神韵。通过挖掘文徵明作品中的“楚辞”情结,让我们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楚辞精神对后世文人骚客的影响,为后人研究后世文人审美观念的转变提供新思路。

  注释:

  ①〔明〕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M].明天启六年忠雅堂刻本.

  ②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M].长沙:岳麓书社,1989:190.

  ③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68.

  ④ 〔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十,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71.

  ⑤ 〔明〕文徵明.文徵明集下·附录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19.

  ⑥ 〔明〕文徵明.甫田集[M].杭州:西泠印社,2012:66.

  ⑦ 〔明〕文徵明.文徵明集上·卷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87.

  ⑧ 朱良志.楚辞的美学价值四题[J].云梦学刊,2006(06):42.

  ⑨ 〔南朝〕沈约.宋书·隐逸[M].北京:中华书局,1974:2279.

  ⑩ 汤漳平.楚辞评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38.

  ? 〔明〕文徵明.文徵明集下·补辑卷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70.

  ? 〔明〕文徵明.文徵明集下·补辑卷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2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