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引言
在1949年以后的文学创作中,农村题材小说是成绩最为卓著的领域之一,无论其数量和质量在当代文学创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对现实的反映,塑造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人形象。农村题材小说《李双双小传》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家李準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最初发表于1960年第3期的《人民文学》月刊上,作品塑造了社会主义农村新女性李双双的形象,小说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196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同名小说集,1962年改编为电影《李双双》,之后又有话剧、评剧、越剧、豫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随之也出版了一批以《李双双小传》为基础的小说集、故事集、剧本等相关书籍,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出版现象。这些书籍的封面图像是李双双相关书籍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封面图像的研究将有助于总结新中国书籍设计的历史经验,为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一、李双双人物形象的基本内涵
1958年“大跃进”的浪潮首先从农业领域起步,广大群众想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十分迫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这一年的小麦和水稻也取得了较好的收成①。同时开展的人民公社运动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希望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尽快摆脱贫困的愿望。这时的农业生产需要动员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其中。《李双双小传》正是产生于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它描写以李双双为代表的农村妇女走出小家庭,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的集体化生产,在新的生活中彰显出农村妇女的时代新风貌、新品质。《李双双小传》主要讲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妇女李双双积极参加修水库、修河渠、办公共食堂等集体生产劳动,维护集体利益,并帮助丈夫孙喜旺提高思想觉悟的故事。书中刻画了李双双摆脱传统观念走出小家庭,投身集体事业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作为一代新女性的形象,李双双表现出热爱集体、一心为公、刚正不阿、积极进取的性格。看到生产缺少劳力,她坚决要到黑山水利工地去修渠,为集体事业出力;她捍卫公共食堂的利益,大义灭亲揭发丈夫喜旺私自挪用公共食堂食材;她善于创新,在担任集体食堂炊事员后,看到红薯积存太多造成浪费,她积极与社员摸索研究出红薯的新吃法。
小说中李双双鲜明泼辣的性格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双双是一个性格火辣、心直口快的农村妇女。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情理不顺我就要管”这句话很能体现她的性格。她与解放前束缚在家中生儿育女,照顾一家人饮食起居,以夫为天的农村传统妇女截然不同。小说中双双的丈夫孙喜旺性格胆小怕事,二人经常发生冲突。在集体生产缺少劳力时双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把想法写成大字报贴出去;在选记工员和炊事员时喜旺推脱不干,双双当众揭露他很会做饭。
李双双的形象还反映了1949年后的新社会给农村家庭关系和妇女生活带来的变化。过去许多年里,李双双在村里被称为“喜旺媳妇”“小菊他妈”“俺屋里人”等,直到1958年参加集体劳动,李双双这个名字才被人响亮地叫起来,她的名字还从村里传到了公社、县里和省里。李双双人物称谓的变化体现了新中国的劳动妇女走出家庭生活,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获得了应有的平等、尊重和自由。
书籍封面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书籍内涵和主题的重要载体。对《李双双小传》及其相关书籍封面图像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对李双双人物形象及其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二、李双双相关书籍封面图像的表现风格及内涵
(一)封面图像的表现风格
书籍的封面图像常常源于书籍的内容或与书籍内容相关,它可直观地表达出书籍的主题和风格。李双双相关的封面图像在艺术表现风格上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版画风格、水墨画风格、线描风格。1.版画风格
版画是指通过制版和印刷完成的艺术作品。中国版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复制版画到创作版画的发展历程。古代版画以木刻版画为主,独特的刀味和木味是版画特有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如图1《李双双》封面描绘了农村妇女参加劳动的场景。画面运用了对比色和大色块处理,拉开了人物与背景,形成繁简对比,大片的黄色隐喻着农业的丰收,象征着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人物形象鲜明,线条明朗,转折清楚,有明显的版画风格。图2《李双双》封面的色彩以冷色调为主,青绿色的运用渲染了山村闲适祥和的生活氛围。天空做了简洁的处理,一缕缕轻烟,夕阳西下中农民劳作归家的场景,是书中多次出现的情景。画面远景处的农田,交代了人物所处的乡村环境背景。近景处一棵大树下,是男女主人公并肩前行的愉悦画面,寓意着李双双帮助丈夫提高了思想觉悟,一起走在集体化的道路上。
图1 《李双双》(话剧)中国戏剧出版社 1964
图2 《李双双》(电影文学剧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3
2.水墨画风格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是墨与水调和画于宣纸上的绘画形式。水墨画不追求物体的形似,更注重内在的韵味与意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图3的封面,以菊花剪影为意象给予读者很多的想象空间。菊花代表崇高的信仰,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李双双愿意为集体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菊花一样高尚美丽。画面中菊花向上生长,花头灵动洒脱,花瓣有疏有密,内紧外松。叶子整中带碎,衬托着菊花。朝气蓬勃的菊花寓意着社会主义农村与新一代农民的新风貌。
图3 《李双双小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7
3.线描风格
线描也叫白描,是使用各种长短、粗细、浓淡、轻重的线条描绘物象的手法,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具有简练、清晰的线条美。如图4,封面上线条的运用十分灵活。初春时期,燕子南飞,杨柳依依,李双双的衣服随微风浮动,人物与背景近实远虚。利用长短、虚实、富于变化的线条使人物造型生动清晰,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柳树的线条简洁,形态柔美,富于动感,与画中人物一动一静相互衬托;前面的人物与柳树之间的遮挡关系恰到好处,既表现出线条动态的韵律,又突出了人物轮廓的美感。李双双仰头高喊的动作体现了她热情洋溢直爽火辣的性格,也是获得了自由平等发展机会的新中国女性自信开朗精神面貌的表现。封面上的柳树、花朵和燕子象征着春天,也代表了希望。
图4 《李双双》(电影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3
(二)封面构图
《李双双小传》及其相关书籍封面的构图主要有上下文图式、左右文图式、图含文式等。这些封面图像的构图主题鲜明,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书籍主题及其内容。上下文图中的“文”是指封面中的文字信息,包括书籍名称、作者名、出版社等;上下文图中的“图”是指封面中的人物形象、场景、图案、纹饰等。1.上下文图式
上下文图式构图具体又分可为两种:一是上图下文式,封面中图像在上文字在下。如图5《李双双小传》,封面中李双双人物形象居于左上方,文字“李双双小传”在右下方,形成对角线的上下关系,保持了图像与文字的平衡感。文字横排,书名字号大于作者名,二者字体也相区别。图中人物与背景紧扣题目,戴着毛巾的李双双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劳动妇女形象,背景红色象征着火红的社会主义事业,封面中的图像与文字相辅相成;第二种是上文下图式,如图6文字在上图像在下。书名《李双双》高于图像,横排居于封面上方,以红色菱形做底突出文字信息,位置突出。出版信息位于图像的下方居中位置,形成垂直关系。图像是剪纸装饰图形,居于中部偏下位置。整个封面简洁明确,图像与文字信息一目了然。
图5 《李双双小传》作家出版社 1961
图6 《李双双》(郿鄂现代剧)东风文艺出版社 1964
2.左右文图式
左右文图式构图具体也分可为两种,一是左文右图式,如图7文字和图像分区明确,书名《李双双》以黑体文字、竖排形式位于封面左侧,图像位于封面右侧,是对书籍内容的具像化呈现,左右保持了整体平衡关系;第二种是左图右文式,如图8整体上是上文下图式,而从左右文图的角度看是左图右文。图像的人物头像与纹样位于封面左上方,书名及出版信息文字位于封面的下方右侧。线描勾勒的李双双人物头像轮廓简洁,头像运用了橘色与背景的蓝色纹饰形成对比,丰富了画面。右下角的文字字体富于创意性,文字信息突出,具有较强的视觉吸引力。
图7 《李双双》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3
图8 《李双双》(七?豫剧)河南人民出版社
3.图含文式
图含文式构图是指文字位于图像之中,图像与文字交织在一起。图9中黄色的长方形色块将文字信息包含其中,具有视觉冲击力,突出了文字信息。整个封面还搭配了规则和不规则抽象植物的装饰纹样,形式多样,整体视觉非常饱满,同时又通透轻快。图10中,大丽菊纹饰组成的圆形装饰将文字信息包含其中,封面底部用双线分割上面的装饰图形与下面的出版信息。大丽菊的花卉纹饰象征美丽和坚韧,与李双双式的新中国农村女性形象相符,贴合主题。大面积的大丽菊纹样作为底衬突出了书名的文字信息。白色的背景纹样与黑色的书名文字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9 《李双双》中国电影出版社 1978
图10 《李双双》(评剧)春风文艺出版社 1963
三、结语
通过对《李双双小传》及其相关书籍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获取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鲜活的社会历史信息,还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书籍封面图像以及书籍装帧设计,总结在那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图像表达经验与书籍设计传统,为当代的艺术创作与书籍设计提供历史的借鉴。注释:
①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87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