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壮族自然观在茶叶生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7475
陈基才

  (深圳技师学院 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116)

引言

壮族是一个自先秦时期就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古老民族,数千年来孕育了特色鲜明且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自然观念深深铭刻于壮族人民的生活追求和民族心理之中。茶源于自然,归于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凝练出“养生修德”的生态文化内核。茶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在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的21世纪,借助壮族的自然观念来探究茶叶包装设计的形式内涵,实施更为绿色的包装策略,不仅有利于引导生态消费,促进茶叶销售,对于彰显茶叶包装设计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意境也大有裨益。

一、壮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民族生态文化探析

(一)“万物有灵”的生活观

壮族生活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的中国西南,这一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山林密布,植被繁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和生态环境资源。壮族世代繁衍生息于高山密林之中,山川河流之间,养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山地起伏,沟壑纵横,与外界交通不甚便利,让壮族常年过着自然清新、简单而恬淡的生活,形成“万物有灵”的朴素生态思想。壮族将“人—自然—动植物”视为一个整体,对神山、神树敬重,对大地、河水感恩,对动物、生灵善待,构建了本民族的生存之脉。他们渴望自然神灵庇护、追求简单美满的生活,甚至认为生活中的一朵花、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山洞,乃至于风雨雷电都是有灵魂的,都要加以崇拜与尊重。壮族尊崇“布洛陀”为始祖神,按照其旨意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找生存繁衍、自我生命的意义。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石头神灵化,寨前屋后烧纸焚香供祭,正是源于布洛陀神话中的天、地、人是由同一块石头而生的思想,构成了壮族自然观的本原,使壮乡能够山常绿,水常流,人常寿。

(二)“亲和自然”的生产观

壮族人在社会实践中初步将自身与周围世界(自然环境)区别开来,逐步产生了自我意识,看到了自身的力量以及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能动作用,渐渐认识到,人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在于让自然服务于人类。亚里士多德说一个民族的禀赋与其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除了生活环境这个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决定民族观念的内在动因——生产方式。壮族所处生活环境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片海”之谓,这样的生存环境影响与制约,养成壮族对自然的敬畏、热爱和膜拜。他们深深信奉“自然是主,人是客”的生态观念,因地制宜,亲和自然,处处体现人与自然、身心合一的生存法则。如广西龙脊壮族在白云缭绕的山巅,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垦了梯田,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稻作生产中,人们意识到自然环境对稻田生产优劣的影响,因此对山寨周围的山林、树木都尊崇和爱护有加。他们将林中的大树作为村寨的保护神,称作“竜树”,“竜树”周围的山坡被称为“竜山”,森林被叫“竜林”,严禁砍伐及开垦,日常还要进行祭祀以祈求农业生产风调雨顺、丰产丰收。再如壮族的服饰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于劳作的生态设计观念。从用料看,壮族喜用质地粗厚的自纺棉布,究其原因是广西夏长冬短,粗厚的单衣经磨耐用,而棉布色彩以蓝黑与纯黑为多,除了以山的苍黛自然之色为美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些颜色适合壮族狩猎时自我隐蔽,以及耐脏便于刀耕火种。壮族这种与自然相融,注重实用,顺应环境的观念,展现了独特的民族生态伦理意蕴。

  

  > 图1 编制工艺元素的“六堡茶”包装

  

  > 图2 壮族铜鼓元素的“六堡茶”包装

  

  > 图3 牛皮黑卡纸茶叶生态包装

  

  > 图4 瓦楞纸牛皮纸生态茶叶包装

(三)“和谐共生”的审美观

壮族是一个乐观、爱美的民族,以自然崇拜为主的信仰以及纯真简淡的气息,成为构建壮族审美取向的文化根基,不啻于民族生态文化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自古就有精辟而丰富的自然生态文化,无论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抑或是道家的“道法自然”,都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壮族将自然美、生态美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层面,正如广西民族大学黄秉生教授在《民族生态审美学》中所归纳的那样,壮族的美是一种蕴含于自然之间,存在于和谐之中的“依生之美、竞生之美和共生之美”。如壮族服饰的图案纷繁复杂,千姿百态,但几乎都是取材于自然之中的行云流水、花卉草木和飞禽走兽,这些形态与事物谱写着壮族对自然、对生命的赞歌。柳宗元诗云“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壮族通过对自然万物的长期细致观察,加以丰富想象,构思提炼为具象、几何、自然及抽象纹样。这些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的图案寓意深刻,象征幸福、平安、多子、长寿、吉祥,将其装饰到壮锦、服装及银饰之上,烘托出壮家男子的健美和女子的秀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壮族自然观与茶叶“养身修德”文化观相契相合

中国是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历代饮茶之风盛行,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布衣平民,茶叶都备受垂青。千百年来,人们对茶的认识从解渴、解酒、佐餐、药用、祭祀等逐步上升到“养身修德”的文化高度,在传统哲学观照下启迪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观念。清净雅和的茶文化营造出自然融洽的氛围,各种茶品的色香与韵味达到“矜平躁释,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如东汉名医华佗所言“荼茗久食,益思意,”茶既可养生祛病,更能清心益思,这与壮族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崇尚自然简单的自然观念不谋而合,两者都追求平心静气、和谐共生的自然之境。《庄子·知北游》有云:“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不违背自然而去追求自己的目的,方能够实现自我的预期。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推动,“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也被称为“环境友好包装”(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或生态包装(Ecological Package),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生态美学日益受到设计界的重视,这也是继机器美学、功能美学、技术美学之后的现代设计理念的重要趋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设计界提出“设计尊重自然”的生态设计理念,生态包装成为包装设计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领域。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人文价值,是激活设计创意的灵感源泉,充分地挖掘和提炼壮族文化的生态内涵,融会到茶叶包装设计之中,有助于进一步彰显茶叶的地域特色与生态意味。

三、壮族自然观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融会与运用

(一)凸显出茶叶自身特色和内在品质

人有万象,茶有千种,茶叶怡人的自然属性在众生的心中有不同的味道与品质,如绿茶的清凉、红茶的温热、黑茶的醇厚、黄茶的清悦等等不一而足。针对不同产地的茶叶包装在设计时,需要突出茶品的地域特色和功能价值,在民族文化中找到与之相契合的交汇点来展示产品个性。壮族也是一个种茶爱茶的民族,茶文化与壮族相生相伴,水乳交融,如《找茶种歌》便是爱好山歌的壮族的对歌长调之一,此外还有流畅生动采茶歌、生动多变的敬茶歌。壮乡种茶历史甚久,茶树往往栽满一坡一岭,出产优质的绿茶、红茶、黑茶、甜茶、花茶等等,品类繁多。壮族的自然观为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和创意源泉,能够清晰传递出茶叶的内在品质和地域特色,满足消费者对不同茶品绿色养生的旺盛需求。如色彩是包装设计中最先声夺人的视觉力量,直接调动人的情绪及感官,壮族自然观所统领的民族色彩体系,同样蕴涵着深厚的生态理念,与他们沉着、耿直、简淡、朴素的民族性格相一致,譬如壮锦、绣球、壮家五色饭等都展示出壮族对单色与复色、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成熟驾驭。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可以运用最为本质、淳朴的壮族色彩语言将茶叶的特质充分展示出来,借鉴壮族对色彩的独到理解和把握,洞察自然,明心见性,营造出一种散发淳朴民俗气息的悠远深邃的色彩氛围,为茶叶包装带来一场新鲜而与众不同的视觉和味觉风尚,给人一种徜徉于自然的美感。

(二)凸显茶叶包装设计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茶不仅是中国的瑰宝,其衍生的茶文化更是地大物博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承载着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中,保持自然状态观念被人们所推崇接受,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茶叶包装最具个性文化的特质,也是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历史上广西为百越故地,自然环境上为典型的亚热带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山秀水遍及,奇峰秀景,风光旖旎。千百年来壮族同胞在与自然的沟通和适应中,形成了勤劳勇敢、专注坚守、和谐崇德的精神追求,传达出一种对自然深切的爱憎与向往。纵观现有茶叶包装设计,整体面貌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设计表现方式雷同辨识度不高。将壮族自然观念融入茶叶包装设计,运用淳朴的自然材质、单纯的民族色彩和民族化的造型语言,能让消费者感悟到设计背后的地域特色与生态本质。浓郁民族特色和对自然的回归,让茶叶生态包装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增强购买兴趣,展现出自身的品质优势和附加价值,克服当前市场所存在的相互模仿倾向。如广西梧州六堡茶,选用广西壮族地区盛产的麻绳为主材,运用传统的制作和编织工艺,外型为箩笠状,内衬牛皮纸,既有利于茶叶贮存,滋味变醇,陈香显露,又承袭了瓯骆文化质朴灵秀的民族风尚(图1)。麻绳的编制结构严谨,结绳方式酷似壮锦几何纹样,箩身深褐色和浅黄色依次排列,赋予茶叶包装明显的广西地域特色,仿佛又散发着茶的馨香,由表及里地阐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另一款六堡茶的包装,设计元素取自壮族铜鼓,作为古代壮族遗留下来的乐器和礼器,铜鼓是壮族民族文化符号和载体之一。包装的顶面带铜鼓特有的太阳光芒,芒间为如意云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蕴含壮族对太阳的自然崇拜观念,铜边装饰席纹,以轮换的形象呈现,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效果,表现出独具地域特色的装饰布局(图2)。包装借助广西坭兴陶的制作工艺,简约而不失单调,朴实而不失美观,在色彩、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极具有自然、纯朴之美,彰显了广西的本土民族文化情结。

(三)凸显茶叶包装设计的生态意境和文化底蕴

我国地域辽阔,文化广博,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了丰厚的民族气韵。“形而之上为之道,形而之下为之器”,茶叶包装这个外在的“器”承载着茶文化内在的“道”。换言之,茶叶包装已从最初简单的收纳器具逐渐演变为一个文化载体,通过表与里、形与质来体现和延伸茶的文化价值。因此茶包装设计应与优秀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层次展现独具特色的民族元素与创作灵感,从图案、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彰显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壮族原始宗教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南北朝以后随着道教的传入,基于同源互感的缘故与壮族原生宗教融合在一起,成为壮族文化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村村有道公,家家布道场,文化上与道教崇尚的“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哲学观念互为表里,融合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形成壮族自然宁静、逍遥无恃的精神执着与生活态度。深入挖掘这种文化精神,通过组合、提炼与设计,以视觉形式拓展茶叶包装设计的内容,传递给消费者明确的生态理念,从而增强茶叶包装设计的生态意境与文化底蕴。如在包装的图形及构成上借鉴壮锦严谨而内敛的风格图示,运用点、线、面及各种写意、抽象、概括化的表现手法,清新隽永的图案纹饰,简约中见丰富,纯粹中见典雅,让茶叶包装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节奏美感,实现壮族自然观念与传统茶文化内在的共鸣。

(四)凸显茶叶包装设计的生态取向和绿色理念

生态包装,又被称为绿色包装或环境友好包装,特指能够促进持续发展,循环再利用的包装设计,代表着全球环境压力日趋变大背景中设计发展的潮流。当前茶叶包装设计领域中也存在着过度化、浮夸化的问题,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茶经·一之源》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道出传统茶文化“精”与“俭”的特质,这既是茶的精神也是茶的美德,倡导归复清静、恬淡和简约的心境。生态包装设计强调“适度”,倡导“简约”,与传统茶文化不谋而合,主张设计意图直观而实在地表达出来,消解人工,剔除繁琐与浮华以实现自然天成的追求。从壮族民族文化中寻找朴素的自然观,顺应国际化、现代化的绿色设计思潮,有助于保留茶叶率真而朴拙的韵致,在形质、图文及色彩等方面尽显生态智慧,传递一种自然、细腻、典雅的产品气质。如壮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取之自然,用之生态,从身边发掘出许多如木、竹、草、藤、皮、贝、石、泥、棉、麻等天然的包装材料,也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原生态包装形式。将这些生态化的包装材质和样式运用到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体现适度与实用的人文关怀,能更好地体现绿色包装爱护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理念。如牛皮黑卡纸茶叶生态包装(图3)和瓦楞纸牛皮纸生态茶叶包装(图4),采用牛皮纸、瓦楞纸、卡纸等材质,取之于生态,凝结为自然,散发着乡土气息,用色少而精,设计简洁明快,与现代人崇尚的“生态设计文化”不谋而合。《论语·雍也》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所谓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壮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珍惜资源而不过多的索取,以此来探寻茶叶包装设计生态化的源动力,促进茶叶包装结构的轻量化和简约化,造就出一个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展现和谐生态的意蕴清新的茶叶包装。

四、结语

生态理念已渗透到设计领域的各个层面,壮族传统而质朴的自然观唤起人们对自然与生态问题的思考。作为传统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叶包装设计应充分吸收优秀民族文化观念的价值寓意,多层面动态揭示其生态文化因子,回归中华茶文化的本质,满足消费者渴望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生活的情感需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