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杭州 311300)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鲁迅和田汉两位学者的影响和推动下,南阳画像砖石率先引起学界的注意,建立起全国首个汉画馆。因此,南阳汉画也最先成为文化和艺术圈所关注的汉代文化遗存之一,其中诸多优秀的艺术图像陆续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书籍杂志中,并逐渐得到大家的好评,在现代设计中被借鉴和应用的例子也越来越多。笔者身为南阳人,从小对南阳汉画耳濡目染;而后学习了视觉传达专业,很自然把两者联系起来加以关注,积累了诸多汉画方面的现代设计资料,发现南阳汉画在现代书籍装帧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应用最多的是汉画类书籍,其次还有不少古代重要的历史文化的典籍;由于南阳汉画受楚文化影响,造型浪漫绮丽,构图疏朗,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极佳,所以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更广泛的书籍装帧领域。当笔者的目光循着南阳汉画元素的轨迹在书籍装帧艺术中徜徉时,每每会被它别样的风格特色和博大的审美气质所惊艳,所以想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总结和分享出来。
一、对南阳汉画的造型语言形式和设计语素的捕捉
汉画的主体是画像石和画像砖,虽然都属于浅浮雕的形式,但却是雕画相济的综合艺术形象,其中有独特的造型、品类繁多的纹样、语言形式丰富的文字和书法元素、看似随性但极富创造力和成熟自由的构成模式,再加上创造汉画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装饰墓室,应该说汉画本身具有更多的设计意味,所以汉画艺术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设计的痕迹和理念,虽然它叫画,而不叫设计。南阳汉画深受楚文化的影响,造型绮丽,艺术精神沉雄博大,艺术元素绚烂多姿。较之其他地区的汉画似乎更容易与现代设计艺术语言水乳交融,不少南阳汉画的典型形象不加修饰,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标志,可以应用到实际的设计案例中。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1)的创作灵感就源于南阳汉画乐舞题材,例如《鼓舞》(图2)这幅画像石,里面的人物充满激越的气概,画面左边的人物,一人蹴鞠舞蹈,一人跨步蹴鞠。会徽中人物造型和画像石中的人物形态十分相似,其一臂微屈,一臂向上延伸,两腿微弯曲,一只脚翘起,该标志线条简洁,整体构图疏密得当,既有汉画独有的粗犷感,又不缺失精巧。夸张的形态,赋予人物运动和节奏感,表现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我们也可以从这幅《舞乐百戏》(图3)画像石中感受到视觉元素的丰富性,首先边框的处理十分灵活自然,上方是连续排列的三角图案,下方是平行线条组合,上下不同的排列形式,让视觉形成跌宕的层次。其次,这幅画像石很好地利用了“通感”,将听觉、动觉、平衡觉等非视觉化的元素通过点线面视觉化表现出来,为人物赋予动感,给人充足的想象空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案例可以证明南阳汉画艺术所独有的魅力与特色,无论是整体画面、具体形象、单个符号、纹样还是边框装饰,都可被现代设计所借鉴与运用。

>图1 北京奥运会标志

>图2 《鼓舞》拓片

>图3 《舞乐百戏》拓片
二、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捕捉南阳汉画的影子
假如对南阳汉画的形象有更多的记忆和了解,就会发现在现代设计中,它的印迹无处不在。因为汉代造型奔放洒脱,简洁生动,张力十足,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在达到设计目的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在书籍装帧艺术中,它的应用更是广泛和深入,因为第一南阳汉画本身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带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韵,有许多涉及历史文化的书籍都会或多或少借鉴或直接挪用南阳汉画的典型造型或其他设计语素。例如杨絮飞、李国新在2005年出版的《砖石札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整个书籍封面采用丰富的黑白灰组合,体现出南阳汉画像石的明暗艺术语素,疏密有度,标题文字部分形成“小密”;在章节页可以看出线条、点、面的塑造以及字体排列的流畅感,在每个章节页都加入不同题材的图像,黑色隶书字体标注题目,十分醒目。李国新、杨蕴菁、杨絮飞在2014年出版的《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共有8册,每册的封面都有符合相关主题的图像元素,整个封面画面疏密有度,均衡的处理手法,相互呼应,这些在汉画的画面中都可以体现,每个细节构成画面的层次感与韵律感,在封面与书脊的部分字体上也采用隶书来装饰并突出主题。八种冷暖颜色构成系列,既生动又统一。书中简洁疏密的线条与汉画中的线条相得益彰,粗犷又不失精细。综上,南阳汉画综合了诸多艺术语素,具有粗犷、浪漫、质朴等特点,这些特点同样是一些书籍设计时的理念。我们可以将汉画的阴暗对比关系、疏密排版、新奇的构图、装饰纹样等元素应用到书籍设计中。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封面也是一本书的“窗户”。它是否生动,是否吸引人,都可以影响到观者的第一印象,就像我们在欣赏汉画时,总能被它的韵律、均衡、自然之美、不同的变化深深吸引。
三、汉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透过我们对南阳汉画设计语素的追寻和探究,以及在现代书籍装帧中,出现的南阳汉画影迹的捕捉和剖析,深深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造型语素,它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灵力四射的文化气韵而自成特色,成为现代装帧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渗透着汉画艺术语素的书籍装帧特色艺术,无疑是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自信的上品之作。对于传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的讨论一向是文化界所瞩目和探讨的永恒主题。时代在变化,一切都要发展,如何在高速发展的现代设计中,找到传承和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无疑是现代设计人的一个避不开的课题。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灵魂,我们不能丢,反而应该更为深入广泛地加以运用,同时,也不能不加创新地直接挪用和不思进取地陈陈相因,而是需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和改造,让古代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展现出时代新风采。
汉画艺术称得上是中国美术史承上启下最为重要的环节。首先奠定以线为主造型的模式,后确立形神兼备的造型规则。南阳汉画像中的人物、动物、故事情节等丰富元素都独具特色,奇特浪漫的艺术形式与《楚辞》不约而同碰撞,积极充分吸收营养并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将会十分有意义。南阳汉画的历史宝藏还很丰富,需要学者深入开发研究,尽管传统汉画的艺术形式与意蕴和现代设计还在“磨合”,有时甚至会有些“生硬”。不论怎样,有着重要地位的汉画作为艺术文化的素材,被艺术家应用在商业文明和大众生活之中,它的介入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新的构思,将绘画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令书籍装帧设计等现代设计变得更加有创作意义。近年来,中国传统艺术与视觉文化表现出交融的趋势,中国传统文化正经历着“温故知新”的转型潮流,进行着一场“时间的对话”。
结语
通过对南阳汉画设计元素的捕捉和剖析,显示出南阳汉画是古代艺术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艺术宝藏,无论是从其整体构成、程式化造型,还是其他语素和风格特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限量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而在现代装帧艺术中,对南阳汉画语言的追踪和阐释更进一步证明了南阳画像可圈可点的艺术价值所在。透过两者的反复交际和碰撞,我们似乎可以更加体会到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联系,为设计更进一步走民族化的道路提供了基于南阳汉画特色的较为深刻的探寻、分析和研究的例证,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广泛开发与运用提供了有血有肉、具体而又有特色的阐释。中国当代设计应该走也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而不应该一味拾人牙慧,必须在立足民族设计语言语素和民族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提升,这才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乃至整个现代艺术设计所要遵循和践行的正确道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