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吉祥图案在手机社交中的延展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7276
陈昱步

  (西南大学 美术学院,重庆 400715)

  “吉祥图案”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民众的日常生活智慧和祈福心理的外化符号。它利用物象的形式、色彩以及谐音、寓意来表达吉利福寿、平安喜庆等美好愿望。在节假日等喜庆时间,传统吉祥图案呈现出爆发式的使用频率。人们一旦打开手机,进入社交平台,满眼满屏皆是异彩纷呈的吉祥图案。随着社会文化形态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借助手机社交平台,传统吉祥图案的形式面貌与时俱进,内涵意义日渐拓展,具有了强大的公共性和广阔的覆盖范围。从现状来看,通过发送吉祥图案来表达自身祈愿、相互祝颂、审美交流以及日常的话语、心得与心情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与“流行”。

一、在手机社交中吉祥图案的新构成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内含“福、禄、寿、喜、财”等民俗理想,有着美好的视觉形式和“驱邪祈福”的俗信理念。作为一种寓意和视觉形象良好的符号形式,其意象构成谱系又颇为丰富,涉及人物、动物、植物等诸多物象,语域宽阔,指代多样,极易以相识的符号和熟悉的寓意引起共鸣,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每到年节或喜庆的日子,民间都喜欢用门神、窗花、甲马、年画、吉祥符等图案装饰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良辰佳节的庆贺和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吉祥图案一般有花纹、谐音、文字三种构成方法。如龙纹象征权贵,如意纹代表称心如意,宝相花纹则有“宝”“仙”之意;以文字谐音表意吉祥,如瓶谐“平”,喜鹊谐“喜”,桂花谐“贵”,中国结(盘长)谐“吉”,使普通的物象承载了平安吉利、福寿延绵的图像表达;还有直接将汉字的各种书体图案化成为吉祥符,如福、寿、喜等字。过去,吉祥图案更多的作为一种民间信物,来渲染节庆,祈福生活。

  今天,吉祥图案作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民俗的一部分,遭遇了现当代文化和科技的强烈冲击,其吉祥图案的原生态运用似乎与现代生活日渐疏离,甚至有走向消亡的迹象。但是,伴随着数字网络时代的来临和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吉祥图案也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新的样式层出不穷,内涵也历久弥新。

  首先是传统吉祥图案的单一样式被打破,各种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常常汇集叠加在一起,大喜大贺大张扬。如将锣鼓鞭炮、梅花喜鹊、牡丹祥云以及春字图案等等组合在大红的底色上,各种传统图案构成一幅醒目的广告招贴画,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庆贺新年的到来。这里常常不是追求言简意明,而是繁复多样,重复累积,正可谓应了中国民间“礼多人不怪”的俗信。吉祥图案还可以与绘画、雕塑、书法、设计、文字语言等结合成新的祝福语体。作为现代设计丰富素材和词库来源的传统吉祥图案,被分解挪用再构成,以更宽泛的语域空间呈现在我们的信息交流中。

  其次,图案题材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图案常常作为一种语言交流的元素,和图像、文字、声音在多方面进行广泛交融,被大量运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传统吉祥图案正式、周全、一板一眼,其运用的场所和寓意较为固定和受限,譬如不同的傩戏、旗幡、匾额、神龛、门神就有不同的图案运用,现代的吉祥图案的适用范围已经大大扩宽,不仅不局限于单一场景和单一人群,而且也不是单纯的平面样式和纯粹的图案。在许多现代商标设计或广告招贴中,传统图案中的纹样元素——像莲花纹、玉鸟纹、宝相花纹等就不仅用于装点喜庆、美化生活,也服务于某种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一些可以直接表情言志的牡丹、灵芝、梅兰竹菊等植物图案,以及龙凤、婴戏图、鲤鱼、祥禽、瑞兽等动物图案和神鬼飞天等人物图案通过挪用改造、整形赋彩被广泛运用于节日庆典、礼仪交往、情感表达的各种手机社交场合中。

  同时,祝福图案在手机社交中也十分具有网络文化特色,如传统门神线条纯朴坚实,造型粗犷威严,但网络图像化的门神却常常开口大笑,形象生动萌化,变为“三头身”,减弱了其威严感,但又增强了喜庆的感染力。又如寿桃图案常用在中国传统祝寿礼仪中,在网络平台上却常常将寿桃与西方的生日蛋糕组合在一起。更常见的还有将传统吉祥元素与现代文字与符号相结合,如把拼音、英文与传统图案结合来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和新创造。

  除了保有传统图案的基本二维平面性以外,还在数字技术的层面对传统图案进行了三维动态再加工。比如通过软件将单幅的静态图变为多幅的动态图,像传统的“竹子开花节节高”图案只是平面静态,但是在手机平台,已经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现竹子一节一节慢慢升高、开花的动态图景;还有孔明灯,在手机中可以呈现为组图,加入新的动物和植物造型,并设计特效情节,让孔明灯从下方慢慢升高到达云端,其轨迹依次显现出美好的祝福语言,这种动态设计不仅加强了吉祥图案的祝福情感的表达,而且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产生霸屏的效果。当平面的元宵花灯图案变成三维立体图像在手机屏幕上旋转时,更是将喜庆祝福带入一种循环往复、延绵不竭的时空中。

  另外,通过手机中的趣味AR功能,将普通的自拍变得富有动感,并配上特定的背景图案、声音和音乐,通过用这种方式制作拜年或者祝福视频,提高了祝福感情的丰满程度,让传统图案在当代有了更加多样的形式和语境。也有在真人祝福视频中,特意在背景、头饰、衣纹等方面添加传统吉祥图案作为装饰并点明主题,更有通过上传私人图像和视频,导入数字模板形成新的个人专属祝福。从传统实体图案的模式到现代定制祝福的个性表达,实现了一种高度人性化的视觉体验和情感抒发。

  更值得关注的是,手机中的图像正日益渗透文字语言,甚至替代文字语言,通过将文字信息进行梳理、转换为更简洁、直观、易懂的图形、动画等形式,以此来表达内容,方便人们更加便捷地进行信息的浏览和阅读。由于视觉图像的一目了然,再加上有着共同的信息理解和框架的传统图像的参与其中,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解释和描述彼此就能了解,因此大大促成了各类图案、图像形式在手机社交中的应运而生。在QQ、微信和网络帖子里有许多文字组合成图案,图案替换文字,使图文产生互文性的案例,譬如许多人发帖时都喜欢用马头图案替换“吗”字,在文字中夹杂花朵、倒福图案,特别是在文字末尾附上大量的烟花、笑脸、玫瑰、鼓掌等以表示自己的心情和对他人的赞扬。还常常可见在语言交流中夹杂表情包、图片、动画和视频,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或者加入炫目的特效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毫无疑问,手机社交中人们的语言交流已经从传统的纯粹文本语言形式逐渐延展出图片的形式、动图的形式或图文结合的形式等等,人们在手机中的交流方式正向着语体混融的视觉化和视听化方向发展。

二、手机社交中吉祥图案的新内涵

传统吉祥图案受到包括儒学、佛教、道教等在内的多种思想影响,它不仅表达了传统的道德人伦观以及祈福禳灾、讽世劝诫的朴素理念,还包蕴了崇仁爱、尚和合的中华美德,迎合着人们喜欢说好话、听好话、讨彩头的心理。所以在中国的传统习俗——如节庆、良辰、寿诞、祭祀等日子里,吉祥图案的运用便会达到峰值,借以集中表达人们祝愿吉祥、驱鬼避凶的理想和愿望。

  就如现当代的艺术变革一样,新的形式总是伴随新的观念同步产生。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普遍开始变得轻松随意,不再过度承担严肃的道德教化和崇高的审美关照使命。吉祥图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精神内涵和审美特质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娱乐、消遣和商业化逐渐成为其主要特色。如我们在手机平台上的交流中常常使用的一些十二生肖贺岁包、各种祝寿图、祝福图等,不仅利用传统的吉祥图像,进行形式的重构夸张,还通过添加调侃幽默的文字和动画处理,以表示日常的对话、交流、感叹和表情。那些哦、哼、哈哈、红包拿来、么么哒、感觉失去了一个亿、好无聊等等感叹词和日常语,都可以和一些图案结合形成一个搞笑搞怪的社交“表情包”。又如二胎祝福套图、招财童子拜大年等表情包,就极尽所能地对应着当代社会的新动向、新民情。吉祥图案在手机社交中经过分解重构和注入新的文化观念,已不再刻意表述传统的礼仪和喜好了,而是充分展现了近场社交的需求、应答以及网络空间的密语、爆点,其运用时空无限放大,在内涵上也承载了多样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慰藉。当然,有些图案更是一种个人情感的遮掩或宣泄,叛逆或告白,有时吉祥图案似乎已走向了吉祥的对立面。但是,我们只要考虑到这些图案的运用最终仍将达到一种心情的放松愉悦、交流的和谐顺畅,甚至超越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单一功能,它带给人们的是吉祥+治愈的feel,它颠覆的是一本正经的交流方式,让厌烦了说教腔调的人们找到了释放压力的途径。另一方面,在传统吉祥图案的表意规范遭到了破坏性的重构的同时,其图案的装饰美功能也被肆意消减,更多的表意、更多的随性,裹挟在当代网络世界飞速的传播和喧嚣中,不断被淹没又不断被催生。

结语

今天,手机社交中的吉祥图案正从传统的礼仪范式、祈福心理以及艺术美的追求中延伸出一种消费的、大众的、科技的时代镜像,已然消减了传统图案的形式感、仪式感和民间艺术的完美感。手机社交中的吉祥图案已经抛弃了那些传统礼仪讲究的正式和正点,变得更加多义和开放,并产生越来越重的网络口语流行腔调,鲜活地展现了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愿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