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1978—1999年中国文学书籍插图的类型与表现形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7279
金豆,龚小凡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书籍插图是穿插在书籍文字中的图画,它为书中文字服务且与之相呼应,辅助传达作者的意图与作品的内涵,同时增加读者阅读的趣味性与直观性。本文主要研究1978—1999年期间的中国文学书籍插图,梳理这一时期书籍插图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的特点。研究这一时期的书籍插图对于理解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对当代插图创作都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借鉴意义。

一、1978—1999年中国文学书籍插图的社会背景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图书出版工作也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文学书籍尤其繁荣,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文学书籍插图的发展。这时期的文学书籍插图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需求的变化和艺术创作环境等。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1978—1999年是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治理“文革”造成的混乱局面,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文革”期间由于错误的评价标准,建国以来出版发行的大量书籍受到批判,文学书籍以及插图大幅度减少,整个出版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改革开放后,出版工作不再只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推动了图书出版和图书市场快速发展,文学书籍无论是发行种类还是印刷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与之相伴随的文学书籍插图也呈现出活跃繁荣的景象。“文革”十年间文学书籍出版印刷超过100万册的只有11种,其中“样板戏”占据5种,其余是毛泽东诗词等。1978年,书籍秩序开始恢复正常,在“文革期间”被打成“毒草”的文学书籍开始解放,各地出版机构开始重新印刷文学书籍,特别是那些经典文学书籍。仅在1978年“五一”劳动节假期中,北京就零售发行了近三十个品种的三十多万册文学书籍。

(二)社会需求的变化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转移,对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和多元化的需求。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深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图书出版工作,促进文学书籍的发行与印刷,也带动了文学书籍插图的繁荣。文学书籍插图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从十年“文革”压抑中解放出来的人民的精神需求。

(三)艺术创作环境

改革开放后,各个领域都经历了思想解放,文艺创作不再强调为政治服务,文艺观念获得更新,审美意识发生改变,艺术的自身规律得到了尊重,吸引了一大批创作插图的中青年画家。各地的出版机构纷纷成立,他们培养自己的专业画家,根据书籍需要进行插图创作,推动了插图创作的快速发展。出版机构数量逐年增加,从1976年的74家到1982年增加到了214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国外优秀插图中的营养,文学书籍插图的创作风格从传统的题材、样式及观念中走出来,选择反映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绘画风格,表现形式不断创新。

  

  >图1 《在毛主席的怀抱里》1984

  

  >图2 《刘少奇的故事》1987

  

  >图3 《民族英雄杨靖宇》1982

  

  >图4 《赵一曼的故事》1983

  

  >图5 《宝井》1978

  

  >图6 《山菊花》1982

  

  >图7 《金秋集》1979

  

  >图9 《苦菜花》1991

  综上所述,1978年后,改革开放给书籍出版工作带来崭新的面貌,文学书籍大量出版,并带动文学书籍插图到达又一个高潮。1978—1999年期间,主流意识形态、社会需求的变化和艺术创作环境等社会因素对文学书籍插图创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1978—1999年中国文学书籍插图的类型与特征

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文学书籍是精神文化的一种载体,文学书籍插图将书籍的内容形象化地表现出来。1978—1999年的文学书籍插图从题材角度大致可分为人物类、风景类、图案类等类型。

(一)人物类

人物类书籍插图需要掌握书籍内容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性格特征,确定插图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在人物类插图中,种类较多,比较重要的有领袖类、英模类。

  领袖类人物插图多见于红色文学书籍中。在这时期出版的文学书籍中,红色文学书籍是很重要的一类。红色文学书籍中的领袖插图主要见于领袖著作、领袖传记故事等书籍中。如在《在毛主席的怀抱里》(图1)、《刘少奇的故事》(图2)的插图中,人民群众围绕着领袖,领袖形象和善亲民,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与一般文学书籍中的人物插图不同,领袖类人物插图要求真实再现领袖人物形象的原貌,人物形象力求逼真;同时还要根据书籍涉及的特定历史阶段,使领袖人物的形象符合其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的真实样貌。

  这一时期,有关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书籍大量发行,与之相伴随也出现了许多英模类人物插图。这类人物插图主要以书籍主人公为插图创作原型,以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形象或者姿态为插图的重点。如图3《民族英雄杨靖宇》插图,杨靖宇立于画面右上角的三人中间,正在审讯被俘的日军,杨靖宇双手后背抬头挺胸一身正气,三人都一致看向对面的日军,横眉怒目。画面左下角的日本人佝偻着身躯,腿也弯曲着,低着头,画面将杨靖宇及抗联战士的凛然正气和日本人的猥琐进行了对比性的描绘。又如图4《赵一曼的故事》的插图,画面构图是S型,从后往前递进,人物形象越来越大,突出了画面前景脚踩敌人激烈战斗中的赵一曼形象。将赵一曼放置在画面前景的构图体现了她在战斗中冲锋在前的英勇无畏精神。

(二)风景类

风景类插图是文学书籍插图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所描绘的内容通常与书籍内容相联系,表现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自然环境与景观。风景插图有时单纯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有时则是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和空间而出现。该时期的风景类插图一类是对画面进行细腻的描绘,对主要环境细致刻画和烘托画面氛围;另一类是以大风景描绘自然景色或以小风景表现一隅风光。如图5《宝井》这本书讲述了儿童团分队长小金,听说外婆家村外有一口宝井,里面有很多宝贝,想用宝贝换取枪支武装自己,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画面中的自然环境树林茂密,稻谷堆积,说明这个地方偏僻很少有人来往,画面左上方远景处是鬼鬼祟祟的孙掌柜,他的行动引起了画面下方小金的注意。通过插图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拉开了画面层次,再现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并为人物的活动烘托气氛,引起观者的联想和兴趣。再如图6《山菊花》的插图描绘了昆嵛山的景色。画面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脉的绵延和山势的险峻,和前面几棵树的对比拉开画面的前后关系,描绘了崇山峻岭的自然景色。

(三)图案类

图案类型也是文学书籍插图的一种常见类型,装饰性是其主要的表现特征,图案类插图用高度凝练、浓缩的图像,形象化地表达书籍内涵。与人物类插图总是与书籍内容紧密联系不同,有的图案插图与书籍内容联系紧密,有的与书籍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而只是起到装饰或填充页面空间的作用。图案插图多见于诗歌类书籍,纹样或图案对诗歌内容的表达通常是简洁和高度概括化的,通常在书籍页面上只占据较小空间,往往放在诗歌的结尾或开头。如图7《金秋集》的插图,图中将毛笔、书籍、大红花等物体组合排列成一幅小图,笔、书籍和大红花的组合与联想表达了“文革”结束后倡导读书、学习知识的时代新风尚。大红花在画面中具有装饰性和象征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1978—1999年中国文学书籍插图的表现形式

(一)表现风格

1978—1999年这一时期文学书籍插图的表现形式中较为常见的有线描风格、版画风格、水墨风格等。

  1.线描风格

  

  >图10 《周总理和放牛娃》1984

  

  >图11 《山乡巨变》1979

  

  >图12 《同心河》1984

  

  >图13 《同心河》1984

  

  >图14 《赌》1981

  

  >图15 《我爱家乡的清泉水》1983

  

  >图16 《骆驼祥子》1978

  线描是传统的中国插图表现形式,是本时期插图使用较多的表现手法。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绘画方法,用粗细、长短、疏密的线条来表现对象。画面流畅清晰、黑白分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形式感。如图8《老岸》的插图描绘了南方古城的生活场景,对人物的发型、服装、神态动作刻画得细腻传神,利用线条的疏密增加画面的繁简对比。画中用细密的线条勾勒出墙壁的图案、窗户,用稀疏的线勾勒出左下角人物的裤子和上衣。通过这样的疏密对比突出了左下方的主要人物。再如图9《苦菜花》的插图用线描表现了农民的朴素衣着以及人物的表情特征。在插图中对右上角胸前戴红花的人物发型、神态的刻画细腻写实,胸前大红花的紧密线条与周围人物服装的简练线条形成对比,这种繁简对比体现了表现手法的变化与丰富,并形成了画面上的不同层次。

  2.版画风格

  版画也是插图创作中较常使用的表现形式之一,版画风格的插图对比强烈,往往使用大面积的同色,图形感强。版画风格插图不重点刻画细节,注重气氛以及情感的表现,以强烈的画面或对比来增强感染力。如图10《周总理和放牛娃》,画面描绘了周总理和放牛娃在一起的场景,画面虚实有序,前后对比强烈,人物形象生动。周总理上衣使用大面积的黑色,背景用虚线和人物形象的实线形成强烈对比,画面的整体性强。又如图11《山乡巨变》的插图描绘了共产党员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在插图左边的四人站在一起,一致朝向右边,有较强的整体性。画面右边的人物单独站在一面,双手背后表现出抗拒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的不情愿。背景下部的整片黑色将右边和左边的人物联系起来,使左右两面的画面连接成一个整体。

  3.水墨风格

  水墨风格是书籍插图的重要风格之一。水墨风格主要运用线条、技法和墨色的变化,以丰富的表现手段来描绘表现对象。如图12、13《同心河》讲述我国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故事。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笔触精炼,十分生动,浓墨重彩使画面艳丽明亮,在突出人物的同时,画面并不单调呆板。画面颜色对比强烈。整体来看,水墨风格的插图能将人物形象和场景表现得更具有中国传统韵味。

(二)文学插图与书籍文字的图文关系

插图与书籍文字的图文关系是书籍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既要满足一定的统一性,也要提供一定的变化,增加趣味性。文学插图与书籍文字的图文关系主要是为文字补充画面内容,用画面增强书籍内容的感染力,以图表文,为读者理解书籍提供帮助。这一时期文学书籍插图的图文关系强调平衡、韵律和整体效果,常见的有上下图文式、对角线图文式和单页式。

  1.上下图文式

  上下图文式是指插图与文字的位置关系:上图下文或是下图上文。插图在页面文字的正上方或下方,力求图文关系简洁平衡,是这时期书籍插图中常见的构图方式。上下图文式在文学书籍插图中适用于各种题材的作品,这种情况下,插图与书籍文字的位置通常都是垂直关系,安定平稳且端庄严肃,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如图14《赌》是讲述一个十四岁少年因为赌博走上犯罪道路,后来又改过自新的故事。插图位于文字的正下方,画面描绘了与本页文字内容相关的场景,图文关系均衡安定,构成统一整体。

  2.对角线图文式

  对角线的图文关系形式较为灵活、自由,图文呈对角线形式,文字的排版通常根据插图的布局而安排。对角线的图文关系也是一种常见构图,在文学书籍中多见于散文类插图中,散文中的这种图文关系和散文本身的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的特点相一致。如图15,这张插图位于页面右下角,图文关系较为灵活,有较强的设计感。

  3.单页式

  单页式即一幅插图占用一个版面,这种插图在书籍中位置突出,易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单页式插图占用空间大,表现力强,因此受到出版者、读者和插图作者的重视,在表现书籍主题,增强书籍感染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图16,《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插图的背景是当时北平城门楼,画面中主人公祥子正站在一排人力车前点烟,插图形象地描绘出小说发生的地点环境,主人公的身份及生活状态。插图占用一个完整版面,将小说的文字转换为图像,使作品内容更生动,更富感染力。

四、结语

1978—1999年是中国文学书籍插图创作的繁荣时期,改革开放后书籍出版的新理念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文学书籍插图发展的又一个高潮。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学书籍插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时代与书籍插图的内在联系,其创作实践经验将为当代插图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