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有一套独立的美学价值观,高效合理的功能布局是医院设计的核心,医疗建筑设计不仅要突显不同国家和城市医疗建筑的设计风格,还关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生态等方方面面,并着力打造真正适合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医疗建筑,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积极有效的医疗空间,为医生提供令人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
面对本次在武汉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国迅速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量轻症患者无院可住的问题。而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染病医院——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它提供了预见性做好抗灾准备的经验,医疗建筑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生命、尊严、希望”以人为本的普世人文价值观,医疗建筑的建成也体现了我国上下一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勇敢战疫的决心。
武汉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在各种应急救治中也有广泛使用。“方舱医院”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2020年,武汉市为了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的迅猛传播,连夜建成“方舱医院”,目前已经建成16家方舱医院,包括分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武汉体育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用来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通过方舱医院,实现集中隔离治疗各社区确诊病毒性肺炎轻症病例,控制感染源,避免在社区产生交叉感染,统一进行疾病宣教、心理疏导,给予病人及时科学的治疗观察,防止病情加重进展,降低病重率及病死率。
方舱医院尽管医疗条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可以很快解决大量床位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量的轻症病人流动性强,因此方舱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这些病人,既能让他们得到医治,同时还能做到隔离,是很关键有效的举措。
方舱医院可以被看作是“诺亚方舟”上的一个“舱位”,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的改动,最快地达到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
1>武汉方舱医院
2>武汉方舱医院
3>武汉方舱医院
1>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2>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2016年建成的南京公共卫生中心由Lemanarc SA(瑞士Lemanarc建筑及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它是全球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作为南京地区最具传统的传染病救治隔离生活区,这里山地复杂的地形、水系和植被状况使得即使普通项目的营建也会是困难重重。建筑群包括一个处于下风向的结核病楼、一个多种接触类和杂病传染病楼,一个可独立运行的普通非传染病医院,这三栋楼组成了核心医疗区,三个病区的下部的由一个统一的医技服务块联结起来,其内部污染和非污染区严格分区、消毒分离。既分隔了各类不同传染病区,又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大化集约利用。地下一层的洁净储存、消毒区和物流带对污染物实现了分区处理和统一管理。如此规模的多种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共生体的设计,在全球来说也极为罕见。第一家传染病医院
1423年,为了组织黑死病,威尼斯在一座小岛上建立了一栋专门收治传染病人的医院,随后一些瘟疫医院(lazaretto)陆续成立,将患者与健康人隔离开来。这些医院设立在远离城市但又方便运送病患的地方,通常通过河流或人工挖掘的水渠与城市分隔。这是历史上的第一家传染病医院。海地太子港GHESKIO结核病医院
3>第一家传染病医院
2010年,海地太子港地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基本医疗卫生设施,当地医院不得不停止医疗服务,中断了对原有病人的治疗。然而,此时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医院停止运营与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爆发,进一步提高了结核病患病率。大规模的传染病导致了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爆发,这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一旦感染,需要经过长达24个月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此外,患者在最初的2~6个月治疗过程中仍然具有传染性,在此期间,他们需要住院隔离,以防止疾病的再次传播。
于是,建设一所新的结核病医院就成了当地政府的当务之急。新建的GHESKIO结核病医院取代了被地震破坏的Signeau医院,为那些长期饱受结核病折磨的患者提供另一个高效的治疗休养空间。医院采用了简单且有效的被动通风和感染控制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结核病患者医院内二次传播耐多药结核病菌的机会。在医院建造过程中,设计方也非常注重节约建造成本及后期运维的能源消耗成本。
4>海地太子港GHESKIO结核病医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