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 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
导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中国式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60岁及以上人口将从2017年末的2.4亿再翻一番,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图1)。中国式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中国的养老机制属于起步发展阶段,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医疗护理制度不够健全,居家社区养老环境不系统,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探讨和解决。老年人希望在什么地方养老,有什么样的生理及心理诉求。如何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主要有三种养老居住模式:老人居家养老的家庭养老、社区服务辅助的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如自费入住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等)。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出台了优先向老年人家庭提供租金低廉的公营住宅政策;70年代开始提供具备护理服务功能的老年人专门住宅;在90年代初期时开始要求普通住宅的无障碍和适老化,21世纪的现在日本的港北新城成为可被世界借鉴的养老典范。亲情理念的居家养老模式,结合了日本居家养老的社会习惯,提供专用的无障碍设施的适老住宅。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时,修改了住宅法,开始建设老年人住宅;随着老龄人口的上升又修改了建筑法,制定了“集合住宅服务法”通用住宅及公共建筑的无障碍化,开始建造具备护理服务功能的集合住宅。
一、预设性适老住宅设计对居家养老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养老居住模式现状

图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参数图

图2 合理的台面,开关位置

图3 老年人室内照明需要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口流动量增大,使得家庭成员分散,大家庭逐渐解体,传统的家庭养老居住模式逐步瓦解。我国20世纪80年代提倡的独生子女政策,子女面临着四位老人的赡养,传统的养老方式很难解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越来越需要依靠其自身。住房适老建设的政策缺失,我国早期的住房政策实行福利分房,居住者很少有选择的权利,更不会考虑不同居住者的住房需求。而近年来不同的商品住宅小区给不同需求的居住者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但大多开发商在住房建造时只考虑居住者的当前需求,而疏于考虑居住者随着年龄增长对住房需求发生的改变。国家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住宅法。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缺口大,养老问题无法依靠机构解决。养老机构从养老模式看形式单一,老人精神世界难以被照顾,也无法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公共医疗养老资源匮乏,社区内无法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的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居家养老的依托仍然十分薄弱。养老机构形式单一设施滞后,社区医疗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二)如何改善我国居家养老环境
居家养老是目前最适合我国的养老居住模式,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的优势结合。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减轻家庭照料的部分负担,还可以使老人保持和外界的联系。1.住宅适老设计的建成
在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贯彻老年住宅设计和设施的“通用化”,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成员的养老负担,还同时减轻了政府建设专门的养老机构的压力,同时也节省了居住者因日后住宅无法满足需求时的改造费用。
2.建立健全国家养老政策及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国家应当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这也是养老的核心问题。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可设置一些小规模多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这些设施都建在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内,规模小,不需要购进很多设备,普通民宅经过改造就可使用,能够较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在熟悉的社区接受护理。
二、预设性养老设计理念在住宅适老设计中的体现
(一)弹性住宅和预设性养老设计理念的结合
弹性住宅在我国住宅研究中采用较少,它的特征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从而适应不同时期居住者的需求,也适应将来功能与环境变化的要求。在我国很多家庭都没有二次购房的能力,更是少有家庭有能力为老年人购买经过专业设计的适老住宅。在这种条件下,设计者和开发商在住宅设计建造时应以人为本,应当重视住宅的可持续使用性,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弹性住宅的实现可以让预设性养老设计理念在住宅适老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实施。(二)预设性养老设计理念对实现住宅适老设计的重要作用
1.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引导的预设性住宅适老设计在空间尺度上,老年人的身体尺度会发生改变,体态愈加佝偻,无法同普通人一样直立,甚至要考虑到日后行动不便、无法行走时使用轮椅的可能,需要预留出可供轮椅摆放的空间。空间的尺度大小应该以老人是否可以安全、舒适使用为主要前提。不同功能的空间尺度,根据需求要合理安排和布置。老年人对卧室的需求会日益增大,可以依据现实情况对卧室的面积适当增大,为日后可能出现老年人无法进行自我照料的状况预留余地。卧室带有卫生间最好,人老之后使用卫生间的频率会增加,这样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相对方便。在客厅的公共活动空间尺度要尽可能开阔,便于老年人和亲人、朋友之间进行交流。厨房、卫生间和其他功能空间的尺度和家具、设备的布置也都应以老人的身体尺度为参照,小到开关位置的高低都应考虑到。(图2)
在安全性上,生理机能方面的退化给老年人的防御能力、承受能力、平衡力和反应能力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延缓,需要通过一定的预设性适老设计去降低老年人居家发生事故的几率。首先,老年人的肌肉、关节老化、跟腱萎缩会导致他们抬腿和下蹲能力的下降,屋内要避免地面的高差变化,不设置门槛,地面采用防滑抗摔的材料。软木地板是很好的选择,它的防滑系数高,老人在上面行走不易滑到,即使意外摔倒也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安全性较高。厨房操作台面边缘做高,避免水外流,也可以作为扶手使用。地面可以铺设防滑地胶垫,大大降低老年人在厨房活动时摔倒的几率。卫生间尽量避免使用蹲厕器,安装蹲厕器会使屋内形成一个较大的高差,使用时会非常不便,容易发生危险。家具选用时,要软硬适宜,多选圆角家具,避免其与肢体的直接磕碰。在不同空间预留扶手位置,以便在老年人需要借助外力时可以得到支持。其次,合理的照明配置也可避免一些危险的发生。人老之后,眼球晶状体逐渐浑浊,视网膜的再生能力减退,老年人对色彩的敏感度下降,适应暗度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在照明配置上,特定区域加强重点照明,善用感应灯与双切开关。室内明亮是最基本的要求,正常整个房间的照明,老年人的亮度需要在50~250lx。(图3)
读字时老年人需要的亮度近乎是年轻人的两倍,在600~1500lx。老年人卧室色温约4000K为佳,在房间与床头都要分别设置双切开关,分别置于门口及床边,方便使用,并在动线上安排感应式夜灯,避免夜晚行走时绊倒物品而受伤。安装智能报警装置或者紧急呼叫设备,保证老年人受到危险或伤害时,可以得到救治。

图4 隔音处理

图5 合理的扶手位置
在室内环境设施上,老年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室内,室内湿热环境设计的合理性就非常重要了。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减缓,冷预防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进而造成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而在偏热环境中,老年人的散热功能衰退造成热适应能力下降。这也使其需要受到更强烈的冷热刺激才会去进行温度调节,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的健康风险。要保证良好的室内通风,避免因潮湿的环境而引发的疾病,湿度应当保持在50~70%。要特别注意室温的恒定,避免忽高忽低。隔音要处理好,人正常睡眠所需要的声音环境为30db,当屋内噪音指数超过40db时,老年人的睡眠环境会被打扰。(图4)
在对老年人生活起居的细节设计和小的内部设施上多加考量,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像老年人在患风湿后关节会紧缩,手握力变差。在门把手的设计上就要避免使用圆形门把,它对老年人来说是不好打开的,相对而言杠杆式把手更为省力。插座的设置也与常人有所区别,距离地面 1~1.3米为佳,这样老年人在使用时无需弯腰或抬胳膊即可触摸到。
2.老年人心理状态引导的预设性住宅适老设计
在进行住宅适老化设计时,不恰当的设计会使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压迫、不舒适感,在设计时就需提前将容易引起老年心理不适的因素排除。例如在墙面色彩的选择上不宜多用过于鲜艳的颜色,对视觉的刺激较大,容易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尽量使用色相相对柔和的颜色如米色、淡黄色等偏暖色调,为老年人打造轻松的居住环境。在引导标识设计上,应使用醒目但不反光的材料,避免引起老年人心理上的不适感。家具的摆放不要过于拥挤,过于拥挤的环境会给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压迫不适感。
三、预设性、适老性、无障碍在住宅适老设计中的运用
对于老年人而言,居住空间设计是否合理,可达性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适老设计时全屋必须做到移动自如的无障碍空间,屋内所有的宽距都要预留出在老年人需要辅助行走时,通行不会受阻。如在卫生间的设计上三者的体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门洞最好预留出1米的宽度,便于日后老年人无法自理坐轮椅需要护工护理时,进出自如;沐浴空间宽度的设定应该在0.8米以上,这样才能容纳沐浴椅的空间;热水器或龙头选择恒温功能,避免由温差而引发身体疾病;地面选用带有防滑颗粒或有防滑处理的地板材料,降低老年人因打滑而发生的危险。老年人如厕时间较长,久坐会使腿脚无力,合理的扶手位置可以在拉的过程中省力许多,扶手的位置应设定在距离马桶0.15~0.3米的墙壁上。(图5)洗漱台的高度应该在0.65~0.8米,这个高度比较舒适,可以减轻老年人腰部的负担,以及水不容易流向肘部而滴落,洗漱下方要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老年人在需要使用轮椅时膝盖和脚碰撞。在不同功能空间都需要把预设性、适老性、无障碍作为设计的依据,这样设计出来的功能空间才更具人性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已经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居住政策。但专门针对老年人群建造的适老住宅设计还处于开发阶段,预设性养老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在现阶段对居住空间的使用需求,同时也预先将老年人随着生理机能愈加退化直至无法自理阶段的使用需求作为设计的考量因素。预设性养老设计理念在适老住宅的设计中可以让不同阶段的老年人得到符合他们自身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生活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并且加强了他们对自我的认同感。它为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环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住宅适老化设计时,设计者应该深刻理解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提高对建设住宅适老设计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住宅适老设计的开发建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