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一、田园综合体的概述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居民社区为一体的创新型乡村发展模式。纵观乡村发展历程,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概念一脉相成,本质内涵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多从空间环境和乡村发展角度对农村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开发,它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参与和受益为前提构建农业、文旅、社区为一体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二、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根据地区特有环境和气候条件,生态规划以植物适应性为基础,以本土植物为主,形成地域特色景观。其规划尽量保留生态原貌,结合现代独特设计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美学价值。(二)最小干预性原则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尊重场地现有地貌资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融合创新型农业发展形式,展现地域农业特色。其建设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实现乡村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三)经济性原则
其规划设计利用现有建筑、场地、自然资源营造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做到“依山就势、遇水随形”。园区内保留原有乔木,补种其他本土树种及地被,同时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区域性保护利用,以最小的代价形成最佳的经济价值。将场地依据“田园”这一主题,营造都市现代农业景观,整合利用城乡基础资源,形成循环经济效益。(四)体验性原则
田园综合体通过对乡村旅游、创意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创造乡村景观和文化产品,创新乡村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农事体验、田园参观等活动,满足游客回归田园的需求,切实体验田园生活,使游客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三、武汉市田园综合体的应用探索
近年来,武汉市致力于发展乡村经济,全面推进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乡村资源非市场化问题、空心村问题、乡村产业发展问题。武汉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经过反复实践得出因地适宜的发展道路,其规划设计将全面整合优化乡村资源,对乡村进行合理开发。(一)生态农业板块
根据武汉市目前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的特征,武汉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更趋向于一个多功能、立体全面、具有滨江临湖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武汉市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农业体验活动、田园生态景观为人们提供农业采摘、休闲旅游及度假的场所。(二)休闲文旅板块
图1 区位分析图
图2 交通分析图
图3 鸟语林休闲农庄总规划图
图4 果林休闲区
图5 湿地休闲区
图6 农家小院分布图
近几年,武汉乡村规划主要形成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观光型,以自然风景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开展一系列旅游活动,如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以木兰文化为主题开发具有乡村风情的木兰天池、木兰山、木兰古门等景区。二是农业体验型,它以传统农业为基础,融合现代科技种植技术,将大规模的农业基地结合乡村农牧业、农业生产、乡村生活等内容打造可体验的乡村休闲景观和文化场所,如武汉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三是民俗村落型,主要以乡村历史遗迹、红色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乡村的地域特色,较为典型的如黄陂区大余湾。
(三)田园社区板块
乡村土地资源与城市相比较为宽裕,在社区住宅布局上更加灵活,社区整体空间也比较宽阔。田园社区要求与自然环境更亲密,社区位置的设计规划不仅要考虑社区人员交流问题,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营造绿化环境,以给予居民丰富的空间感受。四、武汉市“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实践——以鸟语林为例
武汉鸟语林休闲农庄项目位于武汉市沌口开发区西南部(图1),紧邻珠山湖、鸟语林旅游景点,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图2)。鸟语林休闲农庄规划依据现有景观资源,从农业、旅游、居住三个方面来打造休闲农庄、乡村旅游、生态度假、乡土文化四大核心产业。(图3)鸟语林休闲农庄设计从空间布局上分为现代农业板块、田园居住板块、休闲旅游板块,区内水塘、旱地、山林资源丰富,从景观布局上分为果林休闲区、山林休闲区、湿地休闲区。景观以自然植被为主,减少人工干预破坏自然植物美感,景观植物层次多样,以达到四季景观更替变化。
(一)生态农业板块
项目基地南侧结合周边良好的原生态植被林,依托坡地形态设计以果林及林下经济为主的特色果园区(图4),果林植物选择本土适宜及经济价值良好的品种,如桃子、梨、桔子、石榴等,园区林下区域种植时令果树等经济作物,形成立体经济种植格局,体现四季有果的循环农业模式。果园周边连接山体,使其与自然景观更加融合,同时也屏蔽了东南侧村落建筑对其内部的影响。果林休闲区空间设计上分为亲子活动空间与林下空间。提供经济农作物,游客在此区域内进行亲子活动采摘活动,增进家庭成员情感;果林区的林下空间通过划分区域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家禽类放养,如土鸡、野兔等。
植物设计方面利用当地原有成年大树作为孤植树,打造特色景观,尊重自然同时达到舒适的艺术效果。结合休闲农庄生产种植时令水果如草莓、蓝莓、西瓜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游客可进行采摘体验,形成立体经营模式;植物设计上也种植观赏性植物,如梅花、樱花等开花植物,体现园区的四季景观效果。
(二)文化旅游板块
鸟语林休闲农庄根据场地资源优势,北部设计为湿地休闲区(图5),充分利用场地现有资源池塘、湿地、浅水池、芦苇荡等。休闲区沿田埂设计人行木栈道,以生态防腐木铺装,将现有水体分割为若干湿地区域,种植水生经济植物,如莲藕、菱角、茭白等本土植物,开发水生植物种植、水产养殖、农作物采摘、亲子教育等一系列湿地体验项目。北部半岛区域临近珠山湖边缘,水位较浅,湿地及湖泊为当地水泽鸟类等动物最佳栖息地,此处设计观鸟台为半岛标志性景观节点,提供远观湖泊和栖息鸟类等美景的最佳视点。湿地休闲区通过栈道和观鸟台的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科普游览性质的主题空间,区域外侧沿岸设置渔网等形态的景观艺术小品,展示渔猎文化,展示园区特色。
(三)田园居住板块
项目借助特有地形依势造景,顺势而为。基地中部设计为山林休闲区,山顶平缓地区设计农家小院,其采用传统农家院落格局,打造集休闲娱乐、农业采摘、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养生农庄,通过旅游与农牧业的结合的方式,实现农业景观化,农庄景点化以推动鸟语林农庄的循环发展。农家小院位于项目核心(图6),此处设计为场地的制高点,以生态建筑为主体,强调院落式设计。山顶的农家小院作为全园核心,建筑结构上采用三层木质结构构架,内部设置棋牌休闲、餐饮、休闲聚会等娱乐设施。建筑四周水土优良地段开发农家菜园,提供四季有机蔬菜,进行采摘甚至地块租赁种植体验,形成新型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
园区道路设计上采用透水沥青铺装,雨水量大时渗入地下土壤,既补充植物用水,也避免道路积水问题。林中小道采用碎石与石板相结合的形式,体现生态性的同时也具有防滑、脚底按摩等实用功能。
五、结语
田园综合体是在农业和文旅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与发展,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特色城镇与乡村的发展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设计师应积极探索其规划设计方法,并研究因地适宜的区域设计,致力于环境的空间营造,结合原有地域优势建设高效产业发展道路,为田园综合体未来的规划设计提供实践经验基础。■
赞(0)
最新评论